◎熊 嫚
方得心领神会,乃可驰四骋六
——浅论《书谱》的骈体文
◎熊 嫚
孙过庭的《书谱》是我国书法理论上的丰碑,除此不论,它的语言艺术也是我们颇为值得借鉴的,本文就其骈体文语言的形式、辞格及声律美作出些许分析。
孙过庭 书谱 骈体文 形式 辞格 声律美
无论是就其书法理论而言,或是就其书法艺术而论,《书谱》确实是一篇颇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缘其作者孙过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杰出的书法理论家。正因作者是书家,以至于有些学者批评《书谱》“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并指出,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却有言之未详,易为读者“忽略过去”。
孙过庭虽不是以作家著称,但笔者认为《书谱》在传情达意方面并无此等欠缺,不仅如此,它的语言文辞溢美,议论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充分发挥了骈体文整饬的语言美。
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称的。它是受辞赋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文体,酝酿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盛于唐宋。它的语言形式是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其中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骈体文讲究声律的协调、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就其源流和特点来说,它确实很难摆脱所谓的辞藻过甚的嫌疑,但《书谱》并非全篇为四六句式,在陈述事实或举例子的时候,并不是非得拘泥于骈体文的形式,而是纯粹地以我手写我心,不经任何雕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孙过庭在结构的安排上也是匠心独运。如文章的开头记叙王羲之评论钟繇、张芝的书法时这样写道: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为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在谈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的轶事时却是骈散结合,而不勉强为之为骈文,显得和谐自然又形式多样:
此类的情况还有不少,充分证明孙过庭并非刻意为追求形式的齐整而强用骈文来论述,因此,他断不会为此而致使言之未详,让读者不明所以,或者易被读者“忽略过去”。
浏览全文,不难发现孙过庭在《书谱》中虽多用骈体文,但绝不是滥用。他主要在对书法的相关内容的说明和阐发议论、抒发己见时才采用这种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孙过庭谙熟于所要说明和阐发的内容,他确信可以用骈体文的形式完全透彻地表达心中所想,并借助这种形式达到雄辩的气势恢宏的效果。确实,整篇文章中的骈体句式无不透露出他的这种自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心雕龙•章句》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1)四——四;(2)六——六;(3)四四——四四;(4)四六——四六;(5)六四——六四。
《书谱》里的句式,除了上述五种外,还有五——五、七——七、四五——四五、五五——五五等,不一而足。如:
四——四 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五——五 则“伯喈不足称,良乐未可尚”也。
4.论著中的图表(包括图表题和图表注)全部使用英文,要求图表自明。图表注内容包括分组设计、药物浓度、给药顺序、作用时间、指标测试时间、各种缩写的解释说明、对观察内容必要的描述和统计方法等。
六——六 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七——七 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
八——八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坚》则怡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四四——四四 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
四五——四五 伯英不真,而点画狼籍;(而)元常不草,使转纵横。
四六——四六 向使“奇音在爨,庸听惊其妙响;逸足伏枥,凡识知其绝群”。
五五——五五 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机,父削而子懊。
六四——六四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
形式多样且交替使用,既可以很好地满足句意的表达,不碍于文意的传送,又不显得呆板,使文章没有整齐的棱角,没有刻意地损害词句,这就不同于以前的骈体文,它拓宽了骈体文的形式,加强了骈体文表达意思的能力,不能不说是有所进益的。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孙过庭往往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加之在骈体文上来增强艺术感染力,概括来说,其大致采用了比喻、排比、用典、类比、化用、借代等修辞手法。但他绝不仅仅是单独使用这几种修辞手法,在更多的时候他是把几种修辞手法套用在一起,以求达到至臻完美的艺术效果,下面浅要分析一下。
《书谱》中有一段是孙过庭谈他学书钟、张、二王的,在里面他对钟、张、二王的书法的奇妙,用自然界的各种景象来描绘: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四子书法变化多端用了四组比喻,这四组比喻又各有特点,第一组:由六个偏正词组组成,即:悬针垂露般的奇异笔法,雷声滚滚、高峰坠石般的奇特结构,鸿雁翱翔、野兽骇窜般的姿式,鸾凤飞舞、龙蛇惊走般的动态,陡绝的河岸、倾秃的山峰般的气势,面临险境、凭据枯木般的形状。这里连用了六个比喻,令人们从这些相对熟悉的自然现象中,去感受、认识书法艺术的美,从而使抽象的艺术之美变得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同时这六个词组一起还构成了一组整齐的排比,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我们读时感觉像是作者一气呵成的。第二组:由两个“的”字结构组成,即:有的重似云崩,有的轻如蝉翼。第三组: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即:引导开来,好像泉水在流淌,抑倒下去,像泰山一样安稳。二三两组用比喻的同时又兼用了对比,通过两组对比,反映了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第四组:由两个并列的无主句组成,即: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是一组对偶句。总共四组一起又组成了多重比喻,这种多重比喻的运用,使得他们书法的奇妙同于自然,达到了非人工布排的境界。让看似抽象的书法评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提高了人们对于书法艺术欣赏的感知度,而这样的表达效果就是靠一系列自然物为喻体来支撑的。
另外,当作者论到各种书体的优特点时,写道: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这两组句子的前一组为四个主谓句,构成一组排比。后一组为四个动宾加补语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后组句子里的“凛、温、鼓、和”四个动词都为使动用法。作者在这段话中精心地设置了两组排比的连用,来说明书体在艺术风格上,既有区别,又要彼此结合,能够这样就是四美备了。
创作书法时著名的五乖五合理论也颇具语言艺术: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和,和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和也;感惠徇知,二和也;时和气润,三和也;纸墨相发,四和也;偶然欲书,五和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五乖五合讲哪些情况利于书写,哪些情况不利于书写,分别用五个判断句句式构成两组排比,前五个排比句说明利于书写的五种情况,后五个排比句说明不利于书写的五种情况,而这前后两组句子又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一反一正,一扬一抑的对比中显示想创造出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上一段“五乖五合”还有一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开头说道“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和”,若要承此往下,对应的应是“乖则雕疏”,而非“和则流媚”,但作者故意先写“和则流媚”,是为了让词句在音律上紧紧跟随上一句的“和”音的收尾,使读者读起来顺口,并给文章营造蜿蜒回环的艺术感觉,减弱了骈体文一板一眼的缺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紧接着五乖五合理论,作者又写道:
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和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亦是如此。
另有: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等等。
这种圆转迂回的笔法使作者要阐述的道理像波浪一样荡漾开去,在读者心里留下思考的痕迹,接着,经过读者心灵的回荡之后又荡漾开来回到作者这边,仿佛读者和作者在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比仅仅从作者一方辐射出去的链条式的书写形式更能触动读者。
总而言之,《书谱》作为享誉书法界的一篇名作,排除它的书法理论不言,就其语言艺术来说,确实值得后学者,尤其是对骈体文有兴趣的学者好好揣摩和鉴赏。
[1]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
[2]刘勰.文心雕龙[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张玉霞.浅析孙过庭《书谱》[J].宿州学院学报,2009,(6).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 高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