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冉
浅析日语中的汉语词汇
◎许文冉
汉语词汇在传入日本之后,因其自身的种种优点而为日本人所接受,并在漫长的历史中最终得以固定下来,最终成为日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语词汇对于日语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在明治维新前后,日语中的汉语词汇逆向流入中国,又丰富了汉语言,促进了汉语的发展。
汉语词汇 演变过程 影响
1.汉语词汇的含义
汉语词汇指的是日语中较早地从汉语中直接借用的汉语词汇。例如,孝行(孝敬)、杏子(杏儿)。还有就是日本人利用音读汉字创造的词汇,又称为“和制汉语词汇”。比如,大根(萝卜)、返事(回信)。
同时,还会出现虽用汉字书写,却仍为和语词的现象。这是因为,这里的汉字只是和语词的载体,该词的读音仍为原和语词的读音,比如“砂利”。又比如“七夕”虽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但其训读读音和汉语完全不同,就表示这个词不是汉语词。因此,读音是判断一个词是否是汉语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2.汉语词汇的优点
(1)造字能力强。汉语词能运用多种方式构成新的词汇,例如词根融合、附加以及重叠等等,它的创造能力要比和语、外来语和混合语强得多。特别是像一些 “同—”“再—”的接头词或“—的”“—化”等接尾词的造词能力就更强。由于汉语词表达简洁、创造力强的特点,日语中不断出现许多复杂的词组,比如“有料道路料金徴集所団体代表者会议”等等。
(2)由于部分和语词的粗俗,而汉字却格调高雅、庄重、表意明确深刻,所以日语中存在许多被汉语词置换的词语,同时有的和语词和汉语词依然并存使用,使得人们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地选择词语。
(3)汉语词用汉字书写,一目了然,表意明确。
1.奈良时代
山田孝雄认为日本人开始认识汉字词是通过两种途径的。一种是在和中国人接触的过程中,另一种就是通过读汉文典籍。但是这些汉文典籍是何时、如何传入日本的,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据《古事记》记载,公元前三世纪末,一位名叫王仁的中国人远渡日本,做了日本皇太子的老师。他还随身带去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可能是日本人最早接触的汉文典籍。但是,此时能够接触到汉文典籍的仅仅是皇太子这样的少数贵族。
公元七世纪开始之后,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遣隋使和遣唐使,都带回了许多汉文典籍,使更多的日本人得以接触汉语词,汉语词开始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当中。
2.平安时代
到了平安时代,汉学进一步盛行,日本人开始编纂汉文诗集。伴随着汉文诗集的流传,文中的汉语词也渐渐渗透到日语词汇当中,推动了汉语词的普及。汉文诗集自不必说,就连训读文,传记,日记,甚至女流假名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汉语词。
3.院政镰仓室町时代
此时的中国文化的思想已经牢牢地扎根在了日本,日益高涨的学习汉字、汉语的风气,使得能够使用汉文的已不单单是贵族、僧侣,就连平民百姓也都积极学习汉文。这一时代还出现了被称为“日汉混合文”的文章体裁,它是由和文体裁和汉文训读体裁交织而成的,它的出现,促进了汉语词在日本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日本造词,即“和制汉语”。另外,有些汉语词在原有的意义上又被赋予了新的词义和用法。例如日语里常用的“是非”一词,在以前的时期时,这个词是名词,表示“是”和“非”两种相对立的含义,但是此时,该词由具体变为抽象,含义为“务必,一定”,开始作为副词使用。
4.江户时代
到了江户时代,被称为官学的朱子学受到德川幕府的保护,出现了称之为寺子屋的初等教育机构,它的教学对象是平民百姓;除此之外,也有许多武士子弟在学者设立的私塾学习。寺子屋以及私塾都是以汉字、汉学知识的讲授为重点。比如当时作为教材被广泛使用的《庭训往来》的文章体裁就是模仿汉文体裁编写的,内容是武士和百姓的生活用语。在教育发展的进一步推动下,妇女、儿童和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人也能够使用汉语词。
5.明治时代
此时,日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这是这个时期词汇最明显的特点。铃木英夫指出:明治以前,和语词的比率一直高于汉语词的比率。但是到了明治时期,由于造出大量的新的汉语词,汉语词的比率开始高于和语词的比率。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引进到日本之后,得力于汉字强大的造词功能,使大量的外来词汇得以被译成汉语词。例如,出现了一系列反映日本没有的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的词汇,例如“社会”“存在”“权利”“艺术”。另外,还有一部分译词属于在原有的汉语词上增添了新的词义的词。比如日语中“爱人”一词,出自《礼记》,意思是“爱护人”,在幕府末期之后,则开始被借用来指恋人。
1.对日语的影响
日本借助于传入的汉字、汉语,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千年以来,日本的上层社会一直以汉学为修身之本,用汉文来发布政令,撰文赋诗,记录史事。
汉字的输入弥补了日语中缺乏表示抽象概念的词和构词成分的不足。如“意、公、制”等等,特别是“忠、孝、仁、义”等思想内容丰富的词汇的输入,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词汇,词汇蕴含的儒家思想也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同时,日语利用汉语词汇,有效缩短了句子的长度。汉语具有世界上远超其它语言的凝缩性。例如,“鉄道”的和语词曾是由六个假名组成的,使用汉语词语后减少了两个音节,使语言交流更加简洁方便。
在音韵方面,不同时期,中国不同地方语言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语读音的同时,还丰富了日语读音的类型。例如奈良时代以来,日语中新增加了拨音、促音、拗音等音韵现象。此外,汉语词汇以特有的发音,赋予日语强烈的声调,增强了日语的感情色彩和音乐感。
当然,汉语词也由于其属表意文字,且同音字多,当只凭听觉感知时,就难以立刻辨明词义。尽管如此,汉语词依然是日语词汇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日常用语,还是在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等专业术语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日本和欧美交流的加强,导致外来语词汇迅速增加,日语中的汉语词汇才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2.对汉语的影响
日本向中国传出汉语词汇最活跃的时期主要是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在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中,日本翻译家将许多西方词汇翻译成汉语词汇,其后伴随着旅日中国青年的回国,这些词汇就被带到了中国,如共和国、共产党、人民等。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收录了来自日语的892个外来语,其中许多都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日本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不断有新的日语汉字词汇出现在汉语中,如“过劳死”“宅女”等一大批词语。
从日本传入的汉语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更对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加速了汉语的复杂化,中国古汉语中汉字的意义很少,大多数是一个词对应一个意思,而日语中的汉语词汇可以说是加快了汉语从古汉语转换到现代汉语的速度。
除此之外,对于汉语的语法也有影响。例如,现代汉语对正在进行的持续状态,一般用“正在……”“正在……中””等来表示,但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把“中”直接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正在营业”说成“营业中”“正在发售”说成“发售中”,新出现的“中”的这种用法正是日语的惯用说法。
日本民族积极将汉字和汉语引入本国,并依据本民族的原有语言对其进行消化和再创造,充分显示出了日本民族好学善学的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汉字、汉语的传入启蒙了日本的文化,而后来日语中的汉语词逆向渗透又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发展。了解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对学习日语词汇以及深入理解中日两国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1.徐一平.日本语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秀英.日语中的词汇及其使用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9年6期.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3.高文汉.论日语中的汉语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三期
4.戴玉金.从日语中的汉语词汉中日间的双向交流J.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2月第28卷第1期
5.徐双凤.中日两国中汉语词汇的输入与输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9卷第12期
6.方香兰.论日语中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J.惠州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月第31卷第5期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姜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