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摸彩》中的“笑”解读小说的恐怖来源之一

2014-12-11 15:38:48杨莉周楠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奖小说活动

杨莉周楠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摸彩》讲述了一个关于古老杀人风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美国小镇,每年六月份,为了获得好的收成,当地都要举行一场摸彩活动。而中彩的人将会被镇民乱石砸死,以作为仪式的牺牲品。该小说被称为上世纪最恐怖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新行文方法独特但是风格典型的哥特小说。

从开头读起,倘若没有读到最后的结尾,读者们基本会以为这是一篇展现美国小镇美好田园风光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摸彩的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最后杀人的结局却让读完整篇小说的读者不寒而栗,感受到浓重的恐怖气氛。历来分析小说的恐怖性原因的论文众多,从行文构思角度、人性善恶角度、意象蕴意角度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观点。本文则通过与恐怖相反的“笑”入手,来解读该小说的恐怖感觉从何而来,并论述其又是如何积累和发展。

小说全文共出现“笑”九处,发自不同人物、不同时间和不同事情发展阶段。从人物分,有男人们的笑、女人们的笑、孩子们的笑,个体的笑、人群的笑;从时间分,有活动还未开始的笑,有抽签过程中的笑,有知晓结果的笑;从事情发展阶段分,有摸彩前的笑,摸到彩的笑,还有摸完彩的笑。

“不久,男人们开始聚来了。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讲着种地、雨水、拖拉机还有税收的事。他们站在一起,离角落里那堆石头很远,他们开的玩笑有些单调,他们只是平静地笑笑。”这是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笑”,描写的是男人们在等着摸彩开始前的笑。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平静”一词来修饰男人们的笑。平静有安宁平和之意,作者意欲通过这个词在小说开头渲染出平和安静的氛围,为最后的结局埋下一个反比的开头,意在拉开读者看的文字和作者蕴意的主题之间的差距。

“博比·马丁躲开了他妈妈抓过来的手,笑着,又跑回到石堆那里。他爸爸厉声喊了一下,博比赶快过来了,站到爸爸和哥哥中间。”这是小说中出现的第二处“笑”,是一个名叫博比·马丁孩子的笑。写完大人们,尤其是男人们的笑之后,作者又写了一个孩子的笑,并且说明这个孩子是一边玩闹一边笑着的,使小说从一种安宁祥和的气氛开始延续下去。读完以上两处关于“笑”的描写,读者都会觉得这应该是一篇美好的小说,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恬静的气氛。

但是到了小说的第二部分,即开始摸彩的环节。赫群森太太迟到了,她对身边的两位太太解释迟到的原因时,两位太太发出了笑的动作。“她对站在她旁边的戴拉克罗莱太太说,她们俩都轻声笑了。”部分读者可能会在这里对修饰笑的“轻声”表示疑惑。摸彩在人们印象中,应该是一种热闹的、欢乐的、幸运的活动,人们在摸彩时应该欢声笑语才对,两位太太为什么要“轻声笑”呢?然后,当赫群森太太跟夏莫斯先生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后,“一阵轻笑在人群中传开”。不光是前面的两位太太是轻声笑了,连人群都是轻声笑的,这可以说明这场摸彩活动不同于普通的摸彩,比一般的摸彩要严肃得多、紧张得多。

随着摸彩活动的开始,夏莫斯先生叫亚当斯先生上来摸彩,“他们彼此一本正经同时又很不安地咧嘴笑笑”。“一本正经”说明这个摸彩活动的确是一种比较严肃的活动,似乎具有某些特殊的含义,而“不安地咧嘴”则表明人们对本次摸彩活动的目的是心知肚明,不光是关乎谁中奖的忐忑,更有一种更具利害关系在其中。读者读到这里,心里应该会有一丝不祥之兆的感觉掠过,新的恐怖开始从这里慢慢浸入到读者的心中。

而在揭晓摸彩结果的时候,也就是小说中最后出现的一处“笑”,是“南西和小比尔同时打开了他们的纸片,然后两人都笑了,他们转向人群,把他们的纸片高高地举过头顶”。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摸彩的规则是,没有中奖的人才是幸运的人。而两个孩子在看到自己的纸片内容后都笑了,说明他们没有成为本次摸彩活动的得主。而对于这个另类的规则,孩子们早已了然于心,而且因没有中奖而高兴,可以说明该摸彩活动在当地深入人心,连尚且不懂事的孩子都知道不中奖是好的。那么,读到这里,读者的疑惑将会越来越大,似乎已经快要累积到顶点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奖让人们都避之不及,究竟这是场怎样的摸彩活动呢?而看到结尾时,读者巨大的疑问瞬间就转化成无尽的恐怖,因为这个奖就是死亡,而摸彩的意义则是为了杀人,祭奠古老愚昧的风俗。

读者可以从小说的各个角落来探寻它积累恐怖的脉络,但是从“笑”这个与恐怖似乎不太搭边的动作来解读文本,则是把握住小说人物中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活动这一基本文本分析原则。分析了这么多小说中出现的“笑”,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条恐怖感觉的布置线。很多文章批判杰克逊通过“欺骗”读者的感觉来达到她营造恐怖气氛的目的。其实,仔细解读文本的任何一个方面,作者都在暗示读者,这可不是一篇美好的小说。人们经常企图通过文学来弥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当他们看到优美宁静的开头时,潜意识里就将自己放置到一个自己构建的小说中去。所以,这种恐怖的来源除了作家的精心建构之外,还离不开读者自身潜意识中的“框住”自己。

最后,让笔者用Esquire的那句话来结束本篇论文:“雪莉·杰克逊安静而优美的叙述会让你突然之间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这种回味之余的恐怖之感,才是哥特小说的最高风格。

猜你喜欢
中奖小说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丢失的中奖彩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意外中奖
中奖啦!
虚假的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