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一例

2014-12-11 03:21吕静刘娟娟郝进闫国富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通性丘疹双下肢

吕静 刘娟娟 郝进 闫国富

·病例报告·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一例

吕静 刘娟娟 郝进 闫国富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一种以变性胶原被排出体外为特征的穿通性皮肤病,临床少见,多累及儿童,有一定遗传倾向。而成人期发病的患者多并发系统疾病,现将我科诊治的l例并发糖尿病、乙型肝炎等系统疾病的成人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因双下肢丘疹、结节、溃疡、结痂伴痒痛半年,于2013年3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胫前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结节,后皮疹表面迅速出现浅溃疡、脐凹、角栓,并结黄褐色痂壳,似砺壳状,质地坚硬,与其下组织紧贴,用力刮除痂壳后有少量出血。后皮疹逐渐发展累及整个下肢,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的丘疹、结节,表面形成脐凹状角栓、结痂。部分痂壳可自行脱落,其下为轻度增生性瘢痕。曾反复外用碘伏外涂患处,青霉素、头孢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皮疹呈持续性丘疹结节、溃疡、角栓、结痂、脱落、瘢痕改变。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塞等病史,自服药物治疗。有乙型肝炎病史,未予正规治疗。

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见较多有脐凹的角化性丘疹、结节,花生米至钱币大小,部分中央有较厚黄褐色角栓,似砺壳状,触之坚硬,紧贴皮肤,不易刮除,痂壳周围皮肤稍红,按压无脓性及血性分泌物,部分痂壳脱落见淡红色萎缩性瘢痕。双小腿屈侧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紫红色丘疹,部分有脐凹,中央有角栓(图1)。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正常。乙肝表面标志物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HIV抗体阴性、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试验阴性。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左侧多发性肋骨陈旧性骨折,右上肺陈旧性硬化灶。双下肢动静脉彩超示双侧股总动脉、股浅深动脉、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彩超示左房大、室间隔增厚。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杯形下陷,下方为坏死变性的胶原和白细胞碎屑,坏死胶原从表皮穿出(图2)。

根据患者皮疹表现,结合皮损组织病理,诊断为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治疗:沙利度胺100 mg/d,阿维A胶囊40 mg/d口服。外用夫西地酸软膏。15 d后皮损逐渐好转,痂壳部分脱落,随访2个月无新发皮疹。

讨论本病在临床上需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结节性痒疹及多发性角化棘皮瘤鉴别。组织病理学上需与其他类型的穿通性疾病相鉴别,如匍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Kyrle病、穿通性毛囊炎。

图1 患者双下肢见较多有脐凹的角化性丘疹、结节,花生米至钱币大小,部分中央有较厚黄褐色角栓,似砺壳状,触之坚硬,紧贴皮肤,不易刮除,痂壳周围皮肤稍红,部分痂壳脱落见淡红色萎缩性瘢痕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呈杯形下陷,下方为坏死变性的胶原和白细胞碎屑,坏死胶原从表皮穿出(HE×40)

2013-06-09)

(本文编辑:蒋黎)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02.010

400011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通性丘疹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待定系数法:向量中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