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与德俄关系及其演变趋向*

2014-12-10 02:42陈新明宋天阳
现代国际关系 2014年9期
关键词:克里米亚默克尔制裁

陈新明 宋天阳

冷战结束以来,德俄关系总体上保持融洽。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德国一直更积极促进俄罗斯在欧盟的利益,充当俄与欧盟打交道的“辩护人”,同时在经济和能源领域充当俄重要战略伙伴。施罗德时期(1998-2005年),德俄关系最为密切,远超出单纯经济合作;默克尔前两任期(2005-2013年),德俄虽保持伙伴关系,但两国关系要比施罗德时期逊色许多。2013年底默克尔第三任期开始不久,因乌克兰危机爆发,德俄关系走向严重对抗。德俄对抗的原因是什么?德俄关系走向如何?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德俄在乌克兰危机中走向对抗

2013年11月28日,欧盟“东部伙伴峰会”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在最后时刻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引发国内示威抗议。随后几个月,乌局势逐渐失控。在西方支持下,乌反对派在首都基辅发动政变,迫使亚努科维奇逃亡俄罗斯。在此情形下,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宣布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危机随之升级。

乌克兰危机发生不久,默克尔就被西方媒体奉为“领导欧洲对抗俄罗斯的领袖”①“Easy Politics,Bad Politics”,The 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news/europe/21601312-indulging-her-social-democratic-coalition-partners-angela-merkel-risks-turning-germany.(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乌克兰危机期间,默克尔代表德国和欧盟的利益诉求,与俄罗斯上演了一场对抗游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乌克兰政局问题。默克尔力挺乌克兰亲西方派。2014年2月17日,默克尔在柏林会见乌反对派领袖克利奇科(Vitaliy Klychko)和亚采纽克(Arseniy Yatsenyuk),借以表明自己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之下,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Guido Westerwelle)及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等也频频亮相基辅,与乌亲西方派别频繁交往。同时,欧盟召开紧急会议,警告乌克兰当局,声称“要对过度使用武力和加剧暴力的负责人采取针对性措施”②Péter Balázs,Svitlana Myryaeva and Botond Zákonyi,“U-kraine as Crossroads:Prospects of Ukraine’s Relations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and Hungary”,Where is Ukraine Headed in the Wake of the 2012 Parliamentary Selections,2013:33,http://uz.niss.gov.ua/public/File/Prospect.pdf#page=33.(上网时间:2014年7月7日),包括冻结乌领导人资产和实施禁令等,这就大大助长了乌克兰亲西方派的气势,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地同政府作对,并发动政变。为保证乌克兰新的总统选举能够于2014年5月25日如期举行,默克尔甚至扬言如果俄罗斯干涉,制裁手段将会升级。①Ulrich Speck,“Germany Plays Good Cop,Bad Cop on U-kraine”,Carnegie Europe,June 25,2014,http://carnegieeurope.eu/2014/06/25/germany-plays-good-cop-bad-cop-on-ukraine.(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面对默克尔的强硬立场,出于对俄德传统友谊的维护及对西方制裁不断升级的压力的反应,普京态度稍显“软化”,表示希望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乌危机,②Tom Watkins and Laura Smith-Spark,“White House:Putin,Obama Discuss Possible Diplomatic Solution in Ukraine”,March 29,2014,http://www.cnn.com/2014/03/28/world/europe/ukraine-crisis/.(上网时间:2014年8月10日)俄外长也声称俄无意入侵乌克兰东部。但是,普京态度的缓和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乌克兰亲西方势力仍不遗余力地坚持“亲西反俄”路线,不断靠拢欧盟。

第二,关于克里米亚独立及加入俄罗斯联邦问题。基辅形势激变使俄罗斯族人占绝对多数的克里米亚希望借助“乱世”回归俄罗斯,并于2014年3月16日举行公投。克里米亚公投得到俄大力支持,俄声称对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关于克里米亚公投违宪的声明感到失望,克里米亚公投“完全合法”。③刘怡然:“俄外交部说克里米亚公投‘完全合法’”,2014年3月 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14/c_119780752.htm.(上网时间:2014年8月4日)公投结果显示,超过95%的公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24日,克里米亚宣布引入卢布作为官方货币,俄军队也进驻克里米亚全部军事单位。默克尔强烈反对俄“吞并”克里米亚。事实上,默克尔早在3月13日就在德国议会号召对俄占领克里米亚的行径表达强硬立场。她认为,俄对克里米亚的兼并使欧洲回到了19、20世纪争夺势力范围和领土的冲突时期,并称克里米亚全民公决不合法,是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践踏。她还表示,“欧盟、美国和俄罗斯都不能像20世纪时一样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终究贻害自身”。④Elizabeth Pond,“Merkel’s Leadership in the Ukraine Crisis”,WIIS,July 7,2014,http://wiisglobal.org/wordpress1/2014/07/07/merkels-leadership-in-the-ukraine-crisis/.(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5月13日默克尔发表讲话宣称,“如果俄继续它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就不仅是乌克兰的灾难,也是对我们的威胁。”⑤Henry Ridgwell,“Germany Warns Russia of‘Massive Damage’Over Crimea”,Voice of America,May 14,2014,http://www.voanews.com/content/germany-warns-russia-of-massive-damage-over-crimea-/1871469.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26日)默克尔并高调宣布对俄实行进一步制裁,扩大对俄公民限制入境以及冻结账户的名单。

第三,关于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德国主导下的欧盟不顾乌克兰国内形势混乱,为其开出诱人条件,即只要签订联系国协定,乌将获得欧盟15亿欧元援助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75亿欧元贷款。⑥European Union External Action,EU-Ukraine Association A-greement- Complete Texts,http://uz.niss.gov.ua/public/File/Prospect.pdf#page=33.(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2014年3月24日,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条款签署;6月27日,经济部分条款签署。欧-乌联系国协定文本超过千页,由序言、七个部分、四十三个附件及三个备忘录组成。序言、总目标和总原则规定了乌克兰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基础,尤其是欧盟承认乌克兰作为与欧盟拥有共同历史和共同价值观的欧洲国家的欧洲选择和融入欧洲的愿望;协定的目标是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逐步密切乌与欧盟关系,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双方经贸关系,加强司法、自由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协定的基本原则是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尊重法治,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边界和独立不可侵犯。⑦中国驻乌克兰经商参处:“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经济部分”,2014年6月30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406/20140600644883.shtml.(上网时间:2014年9月1日)由于欧-乌联系国协定是欧盟扩大进程中的重要步骤,默克尔一开始便是支持的。早在联系国协定经济部分签署之前,默克尔便强调联系国协定的签署将有利于欧盟与乌克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合作。⑧Zhang Jianfeng,“Ukraine Should Become European Country under Poroshenko”,May 29,2014,http://english.cntv.cn/2014/05/29/ARTI1401327592739480.s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13日)但联系国协定的签署令俄极为恼火。事实上,欧-乌联系国协定是一项政治决定,它彻底消除乌克兰倒向欧亚联盟的可能性,使普京的欧亚联盟计划严重受挫。没有乌克兰的加入,对由俄主导的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关税联盟、欧亚联盟而言无疑是巨大缺失。普京8月26日接受采访表示,乌克兰与欧盟签署的准成员国协定开始实施后,可能使俄蒙受超过1000亿卢布的损失。⑨“普京:乌欧签联系国协议恐使俄蒙受千亿卢布损失”,俄罗斯新闻网,2014年8月26日,http://www.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duiwai/20140826/44147207.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6日)从地缘政治方面来说,俄更加难以接受乌加入欧盟阵营。可以说,欧-乌联系国协定的签署促使普京在支持乌亲俄反对派问题上的立场更加清晰和坚定。俄在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民间武装中有很大影响力,可以用它的影响力推动停火与和谈,但普京没有向其施加压力,反而支持亲俄武装分子的行动,导致乌克兰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陷入冲突。乌克兰内战一方面损害了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为俄争夺乌克兰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些都是欧盟和美国不能接受的。

第四,关于马航坠机事件。正当乌克兰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对峙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客机于7月17日在乌克兰东部坠毁,298名乘客全部遇难。乌克兰政府军、民间武装、俄罗斯都被怀疑有肇事嫌疑,但各方均予以否认并相互指责。普京认为乌克兰应该对坠机事件负责,并公开声称要不是乌克兰把战火烧向东部,就不会有此惨案。①“普京:坠机所在国须对事件负责,默哀并令彻查”,2014年7月 18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7-18/6399224.shtml.(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而乌克兰称不排除飞机被击落的可能,认为俄支持下的反政府武装嫌疑最大。7月27日乌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乌克兰东部又发生交火,使来自荷兰和澳大利亚的调查人员进入坠机现场的行动再次受阻。西方国家把乌东部冲突和坠机事件调查受阻归咎于俄对乌反政府武装立场的暧昧或暗中支持,欧盟与美国于7月29日最终宣布对俄作出最严厉制裁,以示惩罚。②Justyna Pawlak and Eric Beech,“EU and U.S.Announce New Sanctions on Russia over Ukraine”,July 30,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7/30/us-ukraine-crisis-east-idUSKBN0FY0OX20140730.(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默克尔明确指出,“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欧盟对俄罗斯的新制裁在所难免。至于是否取消制裁,全看俄的态度”。③“Angela Merkel Says New European Union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were Unavoidable”,The Economic Times,July 29,2014,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4-07-29/news/52186797_1_eu-sanctions-east-ukraine-eu-leaders.(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可见,默克尔把责任完全推给了普京。俄对欧盟国家追随美国而纷纷出台新制裁措施表示愤怒,俄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欧盟国家已经走上了全面中断与俄在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合作的道路”,同时指责美国对乌政府军的支持加剧了乌克兰危机。④Vladimir Soldatkin,“Russia Criticizes EU Sanctions,Raps U.S.Over Ukraine Role”,July 26,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7/26/us-ukraine-crisis-russia-sanctions-idUSKBN0FV0CC20140726.(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

应当指出的是,乌克兰危机期间,默克尔是唯一能同普京进行正常对话的西方领导人。德俄经济高度依存使得默克尔一度不倾向于通过制裁迫俄让步。默克尔曾公开讲到,“乌克兰危机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而非对俄进行经济制裁来解决”。⑤“German Chancellor Merkel against Imposition of Economic Sanctions on Russia”,The Voice of Russia,March 27,2014,http://voiceofrussia.com/news/2014_03_27/German-chancellor-Merkel-against-imposition-of-economic-sanctions-on-Russia-6195/.(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7月22日欧盟举行首次外长会议把对俄制裁问题作为核心议题。德国和法国、意大利等对制裁俄罗斯持保留态度。⑥“马航客机坠落事件后欧盟首次外长会议引关注”,2014年7月 2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723/c1002-25326439.html.(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默克尔曾试图减缓西方对俄制裁步伐,希望与俄保持对话,甚至在7月29日宣布制裁措施前,她还先后与英国、法国、奥地利、荷兰、芬兰、乌克兰等国领导人通电话寻求避免直接对抗的政治途径。但她并不害怕对俄作出强硬决定。默克尔向俄传递的信号是:她领导下的欧洲将不再扮演懦夫角色,经济利益并不能超越这种捍卫规范导向的和平体系及拒绝以武力改变边界的诉求。德国深知对俄制裁会殃及本国经济,但已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⑦Beth Pond,“Canny Merkel Plays the Long Game with Putin”,Financial Times,July 30,2014,http://www.ft.com/intl/cms/s/0/1be41a2c-0e61-11e4-a1ae-00144feabdc0.html#axzz391X6UIir.(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

二、德俄走向对抗的原因

在德俄关系中,普京更愿意与德保持紧密联系,而默克尔则刻意与俄保持距离以拥有更大行动空间。乌克兰危机使德俄在欧洲的争夺与对抗严重升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默克尔对俄一贯推行“疏远政策”,在乌克兰危机中与俄关系转向对抗是其符合逻辑的选择。出生于东德的默克尔从来不喜欢俄罗斯,在处理德俄关系方面,她历来有很大保留。在第一任期(2005-2009),默克尔迅速调整施罗德时期过于紧密的德俄关系,有意拉开与俄距离。默克尔多次高调批评俄人权问题,并呼吁俄不要阻碍欧洲法院人权改革。有意思的是,此时的默克尔仍坚决反对把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北约,①Luke Harding,“Germany and Russia:Likely Bedfellows”,The Guardian,September 25,2009,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09/sep/25/germany-russia-special-relationship.(上网时间:2014年7月29日)这反映默克尔对俄虽有意疏远,但又克制以免损害德俄“特殊关系”。“紧密而不失批评,合作而不失距离”是该时期德俄关系的写照。②“构建务实的德俄关系”,2006年10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12/content_5194085.htm.(上网时间:2014年7月29日)默克尔第二任期(2009-2013),随着基督教民主-自由联合政府成立,德俄伙伴关系继续疏远,默克尔以冷静节制取代了科尔-叶利钦及施罗德-普京的私人友谊。③Stephen Meister,“Germany’s Russia Policy Under Angela Merkel:A Balance Sheet”,The Polish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22,No.2,2013,p.37.梅德韦杰夫时期,默克尔极力限制与普京会面以表明自己支持“新的、现代俄罗斯”取代“旧的、普京俄罗斯”。这表明德国对早在2008年达成的“现代化伙伴项目”抱有极大热情,对梅德韦杰夫承诺经济自由化、国家现代化抱有幻想。但是俄仅仅对德国技术转移和贸易投资感兴趣。这使默克尔政府大为失望。这一时期德俄关系中类似于“特殊”、“战略伙伴”等标签已被摘掉。俄再也不会作为“战略伙伴”被提及,而更多是作为“超越地区和全球挑战的重要伙伴”。④Wachstum.Bildung.Zusammenhalt,“Koalitionsvertrag zwischen CDU,CSU und FDP”,Legislaturperiode,pp.119-120,October 26,2009,http://www.fdp.de/files/565/091024-koalitionsvertrag.pdf.(上网时间:2014年8月31日)默克尔在2011年7月同梅德韦杰夫举行的政府协调会上婉言拒绝俄方有关铺设“北溪”第三条输气管道的提议⑤Gaspipeline Nord Stream,“Merkel sagt Nein zu drittem Nord-Stream-Strang –‘Moskowskije Nowosti’”,RIANOVOSTI,July 20,2011,http://de.ria.ru/world/20110720/259824961.html.(上网时间:2014年5月29日)。2013年12月17日默克尔开始第三任期,其对俄政策大体延续第二任期基调,即适当拉开距离又保持正常关系,也就是说德俄关系仍然维持在疏远状态。此时恰逢乌克兰危机爆发,德俄关系大幅倒退、陷入对抗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德国作为“欧洲领袖”所肩负的“欧洲责任”,使默克尔处理对俄关系时除要顾及政府内部的不同意见以及美国对俄政策外,尤其要考虑德国作为“欧洲领袖”不能过分背离欧盟伙伴的理念与诉求。欧洲人认为俄并非真正的欧洲国家,而是一个在价值观和社会结构方面都完全不同于欧洲的“另类”。普京和他复兴的俄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俄罗斯帝国并无二致,民主对俄罗斯来说只是一件“薄薄的外衣”。⑥Jay Winik,“Vladimir the Great”,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2007,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8/31/AR2007083101533.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6日)2007年随着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更迭,普京在欧洲国家的朋友越来越少,新一代欧洲领导人批评俄“民主倒退”、“能源威胁”。欧盟内部在对俄立场上常常不一致。正如2007年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会报告所称,虽然欧盟居民是俄人口3倍多,军费开支是俄10倍多,经济规模是俄15倍,所有王牌都在欧洲人手里,但欧盟缺少统一的对俄政策。⑦Mark Leonard and Nicu Popescu,“A Power Audit of EU-China Relations”,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November 7,2007,http://www.ecfr.eu/page/-/ECFR-02_A_POWER_AUDIT_OF_EU-RUSSIA_RELATIONS.pdf.(上网时间:2014年9月2日)默克尔作为新一代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欧洲责任”使她始终把对欧关系放在德国对外关系的首位。如何弥合欧盟各国对俄政策的分歧,领导欧洲对俄发出一致“声音”,成为默克尔在欧盟的政治夙愿。默克尔第三任期伊始,她不断批评普京企图使俄罗斯邻居远离欧盟的尝试,以及俄腐败、压制媒体、侵犯人权等问题。⑧Judy Dempsey,“Can Merkel’s Policy Work?” Boulevard Extérieur,Octobre 14,2013,http://www.boulevard-exterieur.com/Can-Merkel-s-Policy-k.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27日)她几乎已经放弃了与俄的密切伙伴关系。默克尔表示,德国虽然仍尽量接触俄罗斯,但要建立在非趋同原则和权力政治的基础上。⑨Josef Jannning,“Russia Puts Germany’s New Foriegn Polity to the Test”,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March 21,2014,http://www.ecfr.eu/blog/entry/russia_puts_germanys_new_foreign_policy_to_the_test.(上网时间:2014年7与1日)面对乌克兰危机,默克尔强烈谴责普京有“冷战思维”,[10]Daniel Tost,“EU-Russland-Ukraine:Mentalitat des Kalten Krieges”,November 19,2013,http://www.euractiv.de/sections/ukraine-und-eu/eu-russland-ukraine-mentalitaet-des-kaltenkrieges-299759.(上网时间:2014年6月28日)并最终支持欧盟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德国总统也由于“担忧俄罗斯人权问题”而不参加索契冬奥会。德国的举动影响了整个欧盟对俄政策基调,俄再也不能指望德国推动其与欧盟的相关政策动议。①Judy Dempsey,“Can Merkel’s Policy Work?” Boulevard Extérieur,octobre 14,2013,http://www.boulevard-exterieur.com/Can-Merkel-s-Policy-k.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27日)

第三,普京虽然一贯看重德俄关系,但是不能接受默克尔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做法,这是双边关系的底线。一旦这一底线被突破,普京便会坚决维护俄罗斯利益,从而导致对抗。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是保持其在乌东部地区的影响力、维持乌克兰在俄与欧盟及北约关系中的中立地位。而以默克尔为首的欧盟协同美国共同制裁俄罗斯,把俄逼到“墙角”,不仅损害了传统的德俄友谊,也使得俄同西方的关系自冷战之后再触冰点。西方国家7月底对俄实体部门实施制裁后,俄政府随即向普京提交一份反制裁措施清单,普京当时便批准实行食品进口禁令。此举意味着如果欧盟和美国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俄将对其追加反制裁,或将对一些国家的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实行进口限制。②The Editor,“Anti-Sanction Grocery Stores to Open with All-Russia Produce”,The Moscow Times,August 13,2014,http://www.themoscowtimes.com/business/article/anti-sanction-grocery-stores-to-open-with-all-russian-produce/505062.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13日)同时,作为禁止进口西方农产品和食品制裁措施的延续,俄官方宣布,在进口肉类方面,中国和印度将取代美国及其他制裁俄罗斯的国家成为俄合作伙伴。③石成松:“俄罗斯与西方相互制裁将不会持久”,2014年8月24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824/c159301-25525813.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4日)另外,尽管欧盟对俄罗斯石油部门实施了全方位制裁,俄石油公司(Rosneft)竭力寻求与挪威合作开发位于巴伦支海的石油,④Guy Chazan and Richard Milne,“Rosneft to Acquire 30%Stake in Norway’s North Atlantic Drilling”,Financial Times,August 22,2014,http://www.ft.com/intl/cms/s/0/71d45126-29d8-11e4-914f-00144feabdc0.html#axzz3BGtRzVeR.(上网时间:2014年8月24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制裁效果。普京除积极进行反制裁之外,还极力维持在乌克兰的影响力。8月22日,俄罗斯人道主义救援车队越过边境进入乌政府军和亲俄叛军交火的乌克兰东部,乌方随即宣布俄已“直接侵入”该国领土,德国和美国随即警告:俄罗斯的行径将使之面临更多制裁。⑤Natalia Zinets and Dmitry Madorsky,“U.S.Says Russia Must Pull Convoy from Ukraine or Face More Sanctions”,August 22,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8/22/us-ukraine-crisis-aid-convoy-idUSKBN0GM0IS20140822.(上网时间:2014年8月24日)实际上,这是普京变换手法对乌克兰施加压力。他不会放弃涉及俄核心利益的大国权力游戏。另外,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得到了俄民众的强烈支持。俄罗斯人认为,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手伸得太长,干涉太多,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和德俄传统友谊。因此,自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普京的支持率高达70%以上。⑥Staff Member,“Putin Support Rate Tops 70%in Russia Amid Ukraine Crisis”,The Moroccan Times,March 14,2014,http://moroccantimes.com/2014/03/putin-support-rate-tops-70-amid-ukraine-crisis/.(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盖洛普最近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83%的俄罗斯人认同普京的领导,索契奥运会的成功和对克里米亚的兼并使俄罗斯人感到自豪。⑦Julie Ray and Neli Esipova,“Russian Approval of Putin Soars to Highest Level in Years”,July 18,2014,http://www.gallup.com/poll/173597/russian-approval-putin-soars-highest-level-years.aspx.(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俄国内的高度认同感有助于普京推行自己的政策,也增强了普京与默克尔乃至西方对抗的合法性。

三、德俄关系走向

德俄关系在乌克兰危机中转向对抗,是德国精英重新定位德俄关系并欲与俄罗斯在欧洲一争高下的前奏。甚至有学者称,乌克兰危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是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⑧Melanie Amann, Nikolaus Blomel, Matthias Gebauer,“NATO’s Putin Conundrum:Berlin Considers Its Alliance Options”,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nato-looking-for-appropriate-response-to-putin-a-961692.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26日)预示着欧洲大陆昔日“法德引擎”将让位于眼下“德俄争夺”:当欧盟东扩并决定它未来的边界和领地时,德俄将一决高下。在很大程度上,乌克兰危机是德俄将在未来争夺欧洲权力的预兆。⑨Mitchell A.Orenstein,“Get Ready for a Russian-German Europe:The Two Powers That Will Decide Ukraine’s Fate and the Region’s”,Foreign Affairs,March 9,2014,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41018/mitchell-a-orenstein/get-ready-for-a-russo-german-europe.(上网时间:2014年6月4日)

乌克兰危机的实质是乌坚持实行“亲西疏俄”路线和德俄争夺相互交织而引发的一场区域性地缘政治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个经济联盟——业已成熟且影响力巨大的欧洲联盟和正在成型但影响力有限的欧亚联盟——为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而展开的激烈博弈。虽然不能说欧盟深度介入乌克兰局势全都由德国一手操控,但是作为欧盟领袖国家的领导人,默克尔明显是要在德国和欧盟的东部边缘、即俄重要邻国中展开争夺。失去了乌克兰,毫无疑问是俄主导的欧亚联盟的巨大缺失。同样,没有乌克兰的加入,欧盟东扩进程也将大受影响,同时欧也不能消除俄在后苏联空间扩张对欧洲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在乌克兰问题上,德俄双方均不会轻易放弃争夺。俄罗斯援助车辆开进乌克兰东部期间正值默克尔访问基辅之际。①Jake Rudnitsky, Daryna Krasnolutska and Llya Arkhipov,“Russia Trucks Leaving Ukraine as Merkel Set to Visit”,August 23,2014,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4-08-22/russian-aid-convoy-without-consent-deemed-invasion-by-ukraine.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4日)默克尔表达了德国希望帮助乌克兰缓解乌东部局势的愿望,并宣示了西方国家向乌克兰贷款数亿欧元的计划。可见,德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争夺仍将持续,并会不断有新的接触和碰撞。

在分析德俄对抗前景时,首先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德俄对抗的烈度和范畴都受到有效掌控,不会升级为军事冲突。乌克兰问题虽涉及俄核心利益,但短期看它并不是严重威胁德国及欧盟安全的恶性事件,德国没有必要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对抗到底,并彻底毁掉双边关系。因此,德俄两国高强度的持续碰撞将不会发生。德俄对抗可能会在经历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后有所缓和。

德俄缓和的可能性及契机可以从俄罗斯和德国两方面进行分析。俄罗斯方面,普京可能在欧美持续严厉经济制裁的压力下软化其强硬态度。截至7月29日,欧美相继宣布对俄实行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对俄而言,美国制裁不是很可怕,因为俄美经济联系相对较少;但欧盟的制裁后果倒是很可怕,因为较长时期里俄在对外经济联系中奉行“欧洲中心主义”,同欧盟的贸易几乎占其对外贸易的85%。②Б. Смитинко, В. Титов:Особенности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обьединенной Европы и России в условиях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лиценричной системы мироустройства. См: Аналические Записки (Октябрь- Январь 2011),Приложение К журналу?Международрая Жизнь?,C.23.虽说制裁是把双刃剑,可是俄罗斯将独家承担困难,而欧盟国家则分头承担损失。若欧盟能团结一致实施较长时间的最严厉制裁,当俄罗斯感到难以支撑时就会做出妥协,暂时停止插手或支持乌东部地方武装。

就德俄对抗而言,俄罗斯方面利益受损更大。从经济角度看,制裁虽令德俄双方利益受损,可是更加不利于俄罗斯。据俄海关信息,德是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2年双边贸易额为739亿美元,2013年达750亿美元,③“中国成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透视俄罗斯,2014年2月14日,http://tsrus.cn/kuaixun/2014/02/14/2013_32149.html.(上网时间:2014年5月28日)而俄罗斯在德国的贸易量排位远不如德国在俄的贸易量排位那样靠前。俄出口德国主要以原材料为主,而德对俄出口却以制成品为主。德俄持续对抗会使得德国大大减少来自俄罗斯的能源进口,这对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极其不利。从政治角度看,俄罗斯极不愿意看到德俄传统友谊彻底崩溃。德俄关系作为欧洲最重要的一组大国关系直接关系着俄与欧盟的未来发展前景。若德俄关系彻底崩溃,将意味着俄在欧洲大陆再无朋友。因此,普京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竭力寻求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8月14日普京在雅尔塔发表讲话称,俄罗斯人必须捍卫自身利益,但不应以与外界发生对抗为代价。“我们必须镇静地、有尊严地并且有效地宣传建设我们的国家,而不是将其与外界隔离。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地动员起来,但不是为了战争或任何形式的对抗……而是为俄罗斯而辛勤奋斗”。④Alexei Anishchuk,“Putin Sounds Conciliatory Note on Visit to Annexed Ukraine Region”,August 14,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8/14/us-ukraine- crisis- putin-idUSKBN0GE18M20140814.(上网时间:2014年8月25日)普京雅尔塔讲话一方面传递“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息,另一方面表明俄实际不想放弃与西方大国的传统友谊。换句话说,俄在坚定握有克里米亚主权的同时,不会放弃和平解决乌克兰东部问题的努力。另外,8月26日的明斯克会谈标志着乌克兰危机相关方终于回到谈判桌前,普京与波罗申科各自阐明了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双方分歧明显,但都强调会谈对解决问题的促进作用,表示希望会谈在未来能够持续。普京还特别指出,不可能不考虑乌东南部居民的利益,不能通过武力解决乌克兰危机。⑤The Editor,“Russian and Ukraine Leader Meet for Face-to-Face Talks in Belarus-Kremlin”,August 26,2014,http://rt.com/news/182892-ukraine-russia-peace-plan/.(上网时间:2014年8月27日)会谈虽未使乌冲突获突破性进展,但谈判本身开启了俄乌新一轮对话。近日,随着乌克兰官方代表同乌民间武装在明斯克签署停火协议,决定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泛指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实现停火①Maxim Shemetov, “Minsk Meeting Over, Sides Agree on Ceasefire,Prisoner Swap and Humanitarian Aid”,September 5,2014,http://en.ria.ru/world/20140905/192676834/Minsk-Meeting-Over-Sides-Agree-on-Ceasefire-Prisoner-Swap-and.html.(上网时间:2014年9月6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俄欢迎乌克兰东部停火备忘录的达成,并称这是落实俄乌两国总统关于停火协议的重要一步②“Russia Welcomes Cease-fire in Ukraine”,EFE,September 5,2014,http://www.efe.com/efe/noticias/english/portada/russiawelcomes-cease-fire-ukraine/4/63/2407552.(上网时间:2014年9月6日)。

德国立场缓和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乌克兰究竟是想同欧盟还是同欧亚联盟在一起的问题,不是德国的核心利益,所以默克尔得到的国内支持远不如普京那样广泛而坚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德国缓和对俄强硬立场。德国商界和知识界已存在反对制裁俄罗斯的声音。制裁时间一长,反对的声音还会放大。同时,德国各党派对政府制裁俄罗斯的态度不一。在国会讨论中,在野党左派党对默克尔对俄政策提出尖锐批评,认为政府在对待国际法问题上有明显的偏向性。③“默克尔宣布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在野党表反对”,2014年3月20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3-20/5976272.shtml.(上网时间:2014年7月30日)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赫尔穆特·施密特也认为,“普京对克里米亚的兼并并不合法,但是确实可以理解”。④“How Very Understanding”,The Economist,May 10,2014,http://www.economist.com/news/europe/21601897-germanys-ambivalence-towards-russia-reflects-its-conflicted-identity-howvery-understanding.(上网时间:2014年6月26日)迫于国内压力,德外交部表示,德国要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并不仅仅只有制裁。⑤John Batchelor,“Russia Seeks Eurasian Hegemony,with Germany’s Help”,Aljazeera America,http://america.aljazeera.com/opinions/2014/4/russia-vladimir-putineurasiagermanymerkel.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4日)默克尔也在调整对俄态度。最近,默克尔在出访基辅时表示,希望“找到既不伤害俄罗斯,也要尊重乌克兰人民选择”的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如果乌克兰选择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欧亚联盟,欧洲也不应与之冲突”。⑥“Merkel Wants Solution to Ukraine Crisis that won’t Harm Russia”,Voice of Russia,August 24,2014,http://voiceofrussia.com/uk/news/2014_08_24/Merkel-wants-solution-to-Ukraine-crisis-that-wont-harm-Russia-6210/.(上网时间:2014年8月25日)这显然是默克尔一再威胁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后发出的“和平讯号”。其次,西方对俄制裁使德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欧盟第一轮制裁就令德国对俄出口下降17%,损失约60亿欧元。⑦Sir Shymex,“German Economy Falters As Russia Sanctions Take Their Toll”,Nairaland Forum,August 25,2014,http://www.nairaland.com/1855692/german-economy-falters-russia-sanctions.(上网时间:2014年8月25日)8月25日,默尔克声称,乌克兰危机已经对德国产生影响,德国第二季度经济意外萎缩0.2%。同日发布的8月份德国Ifo商业信心指数从上个月的108下降到106.3,创13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⑧“Ifo Export Climate Indicators Falls:Results of the Ifo Export Climate for July 2014”,Ifo Institute,September 3rd,2014,http://www.cesifo-group.de/ifoHome/facts/Survey-Results/Exportklima/Archiv/2014/Exportklima-20140903.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31日)乌克兰危机已经使德国经济蒙上阴影,因此,德国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可能坚持不了多久。短期内,德国可能还会继续坚持强硬制裁态度,但定会寻求机会缓和德俄分歧,并为化解俄乌矛盾做出努力。据英国《独立报》透露,德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商讨一项秘密计划,内容是德国默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俄则停止支持乌东部民间武装;同时乌总统波罗申科将同意不申请加入北约,作为回报,普京则不干预欧-乌联系国协定。⑨The Editor,“Land for Gas:Merkel and Putin Discussed Secret Deal Could End Ukraine Crisis”,The Independent,July 31,2014,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europe/land-for-gas-secret-german-deal-could-end-ukraine-crisis-9638764.html.(上网时间:2014年9月4日)由于马航客机被击落,默克尔作为俄乌调停人做出的努力被搁置。据知情人透露,这种商讨很有可能重启。再次,德国为乌克兰抛弃昔日老朋友,更多考虑的是为了捍卫德国的“欧洲领袖”身份。但默克尔为荣誉而战将很难抵挡普京为国家利益而战。同时,默克尔领导下的欧盟过度与俄僵持也得不到更多好处。随着乌克兰政府与民间武装停火协议的达成,默克尔态度也稍显软化,声称若乌克兰局势出现缓和,也可能会推迟对俄采取新的制裁措施。[10]Sabine Siebold and Paul Taylor,“NATO Stands by Pact with Russia despite Violation:Merkel”,September 5,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9/05/us-ukraine-crisis-merkel-idUSKBN0H017920140905.(上网时间:2014年9月6日)总之,德俄关系从对抗重回疏远状态,将更符合德国利益。因此,德俄对抗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两国紧张关系终将趋于缓和。

猜你喜欢
克里米亚默克尔制裁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默克尔即将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