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思琪
电影《地心引力》海报
作为年度大作,《地心引力》可谓是票房与口碑齐飞的佳片。这部只有两个主要人物的影片更是横扫随后的86届奥斯卡金像奖7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这其中就包括了最佳音效剪辑奖。本片对声音的运用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创立了同类题材电影的典范。笔者在此试做一些分析。
由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很多音响如心跳声、爆炸声、呼吸声,观众都只能借助宇航员的头盔或者舱内的有氧环境才能听见,但是影片对这些音响都做了恰到好处的处理,使其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层次。接下来我们借助几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与《星球大战》等同类科幻题材不同的是,影片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太空里声音传播的真实情况,具有很强的纪实色彩。
影片在声音处理上把宇航员从头罩内听到的带有独特电波感的指令声作为开端,声音缥缈微小却又异常清晰。画面上则是对地球和缓慢经过的飞行器近距离的呈现。声音配合画面,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到了辽阔无垠的太空中,仿佛观众也是众多宇航员中的一名。
导演遵守了影片开头用黑场字幕打出的“太空中声音无法传播”的规则,显然并不想用壮怀激烈的星际传奇和科幻电影惯用的英雄主义和探索精神来吸引观众。我们以出现的爆炸场面为例来说明。影片中,被卫星残骸击中的太空站溅起无数闪亮的碎片,如同五彩缤纷的火焰般飞向天宇,但是却没有观众惯常期待的令人惊心动魄的轰鸣声,一切都只是在硕大的IMAX屏幕前,在悄无声息的静默中发生然后又消逝。在静默无边的宇宙中,人各种各样的情感,无论是恐惧、悲伤、绝望都被放至无穷大,这种纪实性的淹没一切的寂静反而对观众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效果,没有了遗忘在太空战斗场面中的热血和激情,只有在无穷无尽的宇宙面前对人类生命渺小无力的感慨。
此外,画面凡是从飞行舱切到因为真空而无声的太空时,总是瞬间适时地转换成无声。如46分05秒,瑞恩启动手动脱离船舱键,画面切到太空,船舱与救生舱分离,声音消失。
呼吸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音响,在影片中多次起到了转换视角的作用。例如,在29分30秒开始的一段瑞恩与科沃斯基连在一起飞速向国际太空站驶去的场景中,伴随着女主人公因为紧张而急促的呼吸声的是上帝视角和主观视角之间的不断切换,时而是以第三视角形式出现的远观两个人的画面,时而是男主人公通过头罩而看到的快速变换的画面。
除此之外,在瑞恩被甩开而独自旋转时,宇航服里的氧气耗尽而使女主角发出了沉重的喘息声,镜头由第三视角切换到头罩内部,此时观众仿佛也化身为瑞恩博士,在不断晃动的视野中伸出手来想要抓住一些东西使自己不再任意漂浮。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善于在渲染气氛前逐渐减少声音层次以达到巨大反差,从而产生强烈的视听震撼。在一段紧张的轰鸣之后“声音瞬间停止,一切像是陷入了无穷的黑洞”。这种音乐的收拢效果加重了观众对太空的恐惧和不安感。
瑞恩在舱内灭火的段落就是此点很好的体现。瑞恩的一个小疏忽引起了舱内的火灾,此时多种音响交织,警报声、灭火器灭火的声音再加上节奏越来越快的背景音乐,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氛围,加强了危机感。但在43分45秒时,瑞恩被撞击,失去了意识陷入短暂昏迷,声音一下消失,模仿了瑞恩神志不清时的状态。从先前的多元丰富的声音效果到突然之间的静寂无声,这种对比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感。
音响在某些段落里还起到了推进情节的作用,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如在瑞恩万念俱灰,企图用绝氧的方式来自杀的片段,电波里传来的狗叫声和婴儿的声音是来自地球的声音,象征着地球生富有生机的一切,正是地球的美好让主人公不禁把其与在太空遇到的各种磨难进行对比,从而做出了结束这一切的自杀决定。同时,音量不断变化的氧气报警声也代表着一种觉醒。报警声不断减小,主人公陷入梦境,她蜷缩着身躯,就好像婴儿安静地躺在母体中,无力决定些什么,她决定在男人温柔的歌声中永远地睡下去。但是这时在她的梦境里,同事科沃斯基出现,一番鼓励的话重新燃起了她生存的斗志,“是时候回家去了”更是让她从梦中惊醒,此时警报声音量加大,不断加强的警报声反映出她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她决心勇敢面对危机,为自己争取回到地球的希望。
本片的配乐也颇具特色,用古典音乐与现代电子乐进行搭配,既加重了对影片虚无感的渲染,又大气磅礴、浑厚激烈,呈现出大开大合的风貌。
当《don’t let go》第一次出现时,音乐用电子音乐的交叠、旋转和混合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让人窒息的恐惧和压抑,预示着如同科沃斯基多次调侃的一样,将有不幸要发生。紧接着,科沃斯基和瑞恩博士遭遇了一连串的灾祸,又用极具破坏感的大提琴的固定音符和铜管乐来表现迫在眉睫的危险。
在瑞恩没能成功抓住科沃斯基,科沃斯基牺牲的片段,《don’t let go》再次出现。音乐的开始部分,编曲和电子音效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深情、空灵的独唱转为了悲凉、孤独的哀叹。刻画出瑞恩失去同伴和支撑的痛苦与绝望的心理,烘托出科沃斯基自我牺牲以救赎他人的伟大形象。之后的钢琴独奏用在慌乱之中难得的静谧渲染了伤感的氛围。
女主人公从太空俯瞰地球时,响起了《ISS》的音乐,细碎的电流声和仿佛从远处传来的音乐加上随后的女声哼鸣让人在焦躁中舒缓和平静下来,渲染了在危机四伏的太空中一种难得的静谧气氛。生与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只有在宇宙永恒面前人类渺小的由衷感叹。
影片后半段出现的《Shenzhou》与《Gravity》成功演绎了作品的情感和主题。《Shenzhou》的前半部分描绘的是女主人公瑞恩博士的歇斯底里和绝望,配乐以越来越高的音调来加强这种痛苦的程度。在《Shenzhou》的结尾部分以及最后的《Gravity》中,音量加大,力度更强,给人一种重重磨难之后回归幸福的如释重负。这仿佛是在告诉观众,无论太空有多么美丽壮观,地球才是人类精神和身体的永恒家园,无论走得多远,地球都对人类有着永恒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