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2014-12-09 16:37曾杰夏园园钟修洪刘选源谢新红黄向荣温绵福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秧龄晚稻生育期

曾杰+夏园园+钟修洪+刘选源+谢新红+黄向荣+温绵福

摘 要:该文于2013年6~10月在兴国县高兴镇高兴村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稻选用塑盘育秧方式育秧、秧龄20d左右移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晚稻;秧龄;育秧方式;产量;生育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57-02

秧龄和育秧方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摸清赣县晚稻适宜的育秧方式和移栽秧龄,笔者于2013年开展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选择在兴国县高兴镇大兴塅,该地段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沙壤土,土地开阔,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双季稻常年产量在800kg/667m2左右。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五优308,全生育期116d,由科源种业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育秧方式设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2种,秧龄设秧龄为15d、20d、25d、30d、35d5种秧龄,共10个处理。重复3次,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20㎡。播种期从6月20日起至7月10日每隔5a播种1次,用种量为2kg/667m2。7月24日统一移栽,采用人工移栽方式,规格为16.67cm×23.33cm。

1.4 田间管理 水分秧田期塑盘与湿润育秧分开管理,大田期采用薄露灌溉技术进行,其它管理措施一致。播种前期应预先做好秧床并踏实,播种时再重做一次,以利下种。秧田期严格进行肥水管理,秧田期每667m2用尿素5kg、45%复合肥10kg基施,大田期每667m2用纯N12kg、P2O56kg、K2O10.5kg。N用尿素,P用钙镁磷肥,K用氯化钾。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3∶3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各50%施用。7月21日打好送嫁药,7月24日移栽,7月31日施分蘖肥,并施放除草剂,8月20日施穗肥,8月28日每667m2用2.5阿维菌素50mL,杀虫双200mL,75%三环唑60g,50%吡蚜酮喷雾20g,9月11日施粒肥,9月17日施农药防病虫。

1.5 统计分析 10月21日理论测产,10月25日收割,分小区单打、单晒、单称。在禾苗生长的抽穗时期,记录各小区的始穗、齐穗期和成熟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生育期表现 由表1可知,随着秧龄的延长,晚稻始穗期、齐穗期及成熟期有所提前,但是全生育期表现为随秧龄的延长而推迟,秧龄每延长5d,全生育期推迟2~3d;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之间各生育时期非常接近。

2.2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比较 从表2可知,晚稻产量随秧龄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20d秧龄处理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有随秧龄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20d秧龄下最高;结实率、千粒重随秧龄的延长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以15d秧龄下较高;每穗粒数则以25d秧龄下较高。不同育秧方式之间,塑盘育秧下产量较湿润育秧下的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塑盘育秧处理普遍高于湿润育秧处理,结实率表现为15~20d秧龄下,以塑盘育秧较高,但20d秧龄以后,湿润育秧处理下要高一些。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晚稻适宜移栽秧龄为20d左右,随秧龄的延长产量逐渐下降,秧龄每推迟5d全生育期推迟2~3d。采用塑盘育秧方式更有利于晚稻的高产、稳产。短秧龄(20d左右)移栽可有效提高晚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晚稻产量。秧龄达到35d时,晚稻产量下降幅度并不大,仅下降不到30kg/667m2,这可能与兴国温光资源较好,10月中旬以后期温度仍然较高有关。说明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晚稻移栽的秧龄弹性较大,早晚稻在生育期搭配上活动性大,晚稻可选择中迟熟品种移栽,以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于2013年6~10月在兴国县高兴镇高兴村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稻选用塑盘育秧方式育秧、秧龄20d左右移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晚稻;秧龄;育秧方式;产量;生育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57-02

秧龄和育秧方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摸清赣县晚稻适宜的育秧方式和移栽秧龄,笔者于2013年开展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选择在兴国县高兴镇大兴塅,该地段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沙壤土,土地开阔,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双季稻常年产量在800kg/667m2左右。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五优308,全生育期116d,由科源种业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育秧方式设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2种,秧龄设秧龄为15d、20d、25d、30d、35d5种秧龄,共10个处理。重复3次,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20㎡。播种期从6月20日起至7月10日每隔5a播种1次,用种量为2kg/667m2。7月24日统一移栽,采用人工移栽方式,规格为16.67cm×23.33cm。

1.4 田间管理 水分秧田期塑盘与湿润育秧分开管理,大田期采用薄露灌溉技术进行,其它管理措施一致。播种前期应预先做好秧床并踏实,播种时再重做一次,以利下种。秧田期严格进行肥水管理,秧田期每667m2用尿素5kg、45%复合肥10kg基施,大田期每667m2用纯N12kg、P2O56kg、K2O10.5kg。N用尿素,P用钙镁磷肥,K用氯化钾。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3∶3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各50%施用。7月21日打好送嫁药,7月24日移栽,7月31日施分蘖肥,并施放除草剂,8月20日施穗肥,8月28日每667m2用2.5阿维菌素50mL,杀虫双200mL,75%三环唑60g,50%吡蚜酮喷雾20g,9月11日施粒肥,9月17日施农药防病虫。

1.5 统计分析 10月21日理论测产,10月25日收割,分小区单打、单晒、单称。在禾苗生长的抽穗时期,记录各小区的始穗、齐穗期和成熟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生育期表现 由表1可知,随着秧龄的延长,晚稻始穗期、齐穗期及成熟期有所提前,但是全生育期表现为随秧龄的延长而推迟,秧龄每延长5d,全生育期推迟2~3d;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之间各生育时期非常接近。

2.2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比较 从表2可知,晚稻产量随秧龄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20d秧龄处理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有随秧龄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20d秧龄下最高;结实率、千粒重随秧龄的延长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以15d秧龄下较高;每穗粒数则以25d秧龄下较高。不同育秧方式之间,塑盘育秧下产量较湿润育秧下的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塑盘育秧处理普遍高于湿润育秧处理,结实率表现为15~20d秧龄下,以塑盘育秧较高,但20d秧龄以后,湿润育秧处理下要高一些。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晚稻适宜移栽秧龄为20d左右,随秧龄的延长产量逐渐下降,秧龄每推迟5d全生育期推迟2~3d。采用塑盘育秧方式更有利于晚稻的高产、稳产。短秧龄(20d左右)移栽可有效提高晚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晚稻产量。秧龄达到35d时,晚稻产量下降幅度并不大,仅下降不到30kg/667m2,这可能与兴国温光资源较好,10月中旬以后期温度仍然较高有关。说明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晚稻移栽的秧龄弹性较大,早晚稻在生育期搭配上活动性大,晚稻可选择中迟熟品种移栽,以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于2013年6~10月在兴国县高兴镇高兴村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稻选用塑盘育秧方式育秧、秧龄20d左右移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晚稻;秧龄;育秧方式;产量;生育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57-02

秧龄和育秧方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摸清赣县晚稻适宜的育秧方式和移栽秧龄,笔者于2013年开展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选择在兴国县高兴镇大兴塅,该地段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沙壤土,土地开阔,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双季稻常年产量在800kg/667m2左右。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五优308,全生育期116d,由科源种业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育秧方式设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2种,秧龄设秧龄为15d、20d、25d、30d、35d5种秧龄,共10个处理。重复3次,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20㎡。播种期从6月20日起至7月10日每隔5a播种1次,用种量为2kg/667m2。7月24日统一移栽,采用人工移栽方式,规格为16.67cm×23.33cm。

1.4 田间管理 水分秧田期塑盘与湿润育秧分开管理,大田期采用薄露灌溉技术进行,其它管理措施一致。播种前期应预先做好秧床并踏实,播种时再重做一次,以利下种。秧田期严格进行肥水管理,秧田期每667m2用尿素5kg、45%复合肥10kg基施,大田期每667m2用纯N12kg、P2O56kg、K2O10.5kg。N用尿素,P用钙镁磷肥,K用氯化钾。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3∶3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各50%施用。7月21日打好送嫁药,7月24日移栽,7月31日施分蘖肥,并施放除草剂,8月20日施穗肥,8月28日每667m2用2.5阿维菌素50mL,杀虫双200mL,75%三环唑60g,50%吡蚜酮喷雾20g,9月11日施粒肥,9月17日施农药防病虫。

1.5 统计分析 10月21日理论测产,10月25日收割,分小区单打、单晒、单称。在禾苗生长的抽穗时期,记录各小区的始穗、齐穗期和成熟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生育期表现 由表1可知,随着秧龄的延长,晚稻始穗期、齐穗期及成熟期有所提前,但是全生育期表现为随秧龄的延长而推迟,秧龄每延长5d,全生育期推迟2~3d;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之间各生育时期非常接近。

2.2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比较 从表2可知,晚稻产量随秧龄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20d秧龄处理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有随秧龄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20d秧龄下最高;结实率、千粒重随秧龄的延长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以15d秧龄下较高;每穗粒数则以25d秧龄下较高。不同育秧方式之间,塑盘育秧下产量较湿润育秧下的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塑盘育秧处理普遍高于湿润育秧处理,结实率表现为15~20d秧龄下,以塑盘育秧较高,但20d秧龄以后,湿润育秧处理下要高一些。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晚稻适宜移栽秧龄为20d左右,随秧龄的延长产量逐渐下降,秧龄每推迟5d全生育期推迟2~3d。采用塑盘育秧方式更有利于晚稻的高产、稳产。短秧龄(20d左右)移栽可有效提高晚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晚稻产量。秧龄达到35d时,晚稻产量下降幅度并不大,仅下降不到30kg/667m2,这可能与兴国温光资源较好,10月中旬以后期温度仍然较高有关。说明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晚稻移栽的秧龄弹性较大,早晚稻在生育期搭配上活动性大,晚稻可选择中迟熟品种移栽,以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秧龄晚稻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