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职业教育中的若干问题

2014-12-09 05:52任平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困难

任平

摘 要: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现有的职业教育还存在哪些困难和实际中的问题呢,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困难;若干问题

1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改变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经济的增长不等于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经济发展》一书中说过:“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上的变革。”中国近代化失败,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有内部传统制度和文化的羁绊,也有外来侵略势力的巨大冲击;有军工、技术等器物之不足,也有经济基础之不足等。明清专家毛佩琦先生指出明代在科学技术上有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清代,科学技术却处在各种干预之下,倒退回“西学中源”的故步自封之中,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不前,结合分析西方早期现代化强国的取得成功的经验后,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不够成功真正之根源在于教育“生产力”之不足。只有主动调整优化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国力,发展生产力。

然而中国是重视“传统”的国度。在数千年历史演化进程中,许多东西被作为“传统”保留下来,演化为国人文化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仕”作为这样的“传统”之一,既是一种有形的习惯,又是一种无形的信仰。这种传统支配中国人的生活观念达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我民族社会政治的影响可谓深远且巨大。甚至到如今,很多人认为考取普通本科院校,然后考取公务员是很最优的路径,高职教育是落魄学生无奈的选择。千军万马耗费大量精力、财力都为了过这个公务员独木桥。但是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毕竟需靠企业来创造,而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只有提高这部分人才的待遇,改善其社会声誉,才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2 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并不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许多高职学校的市场调研不够,课程开发脱离市场需求,没有进行岗位能力分析,达不到企业等用人部门的要求。社会需求论证不足,市场调研不够就导致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意性大,盲目跟风上专业,造成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重视课堂教学、课本教学,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主导作用。很多教学改革并没有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对专业本身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研论证,成了为教改而改,因科研项目而改,这对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是不利的。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上,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国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国家省市在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中职责不明确,许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不足吗,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达不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师资培养方面,绝大部分教师都来源于传统的本科、学术型院校,理论知识丰富,动手实际能力缺乏,更加缺乏企业实际的工作经验。后期也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经费进行再培养,即使是培养,也大多数是短期的培训班,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所谓的双师型师资的认定,也只限于再取得一个行业资格的证书或者是劳动部门的有关职称证书,缺乏实质性内容。

3 学校和企业、行业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遗憾的是,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将校企合作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上,也就是在就业阶段的合作,甚至是纸上协议合作,大多数流程就是朋友介绍——领导相识——双方合作,主要目的是应付参观交流和评估数据是否漂亮,这说明一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校企合作理念上的问题。当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中,的确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由于没有制度和法律来制约双方的合作行为,学校一方积极参与,企业一方消极应付,致使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为继;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因为缺乏详细的计划方案和监控制度,企业不可能真正融入其中,以致无法发挥作用;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利益驱动的机制,更不用说具体的实施细则了,最终导致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一方无利可图,这样双方深度合作处于难产境地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任何合作都基于共赢的理念,如果偶尔的单赢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长时间的双赢才是真正可靠的,目前很多校企合作都带有鲜明的“领导烙印”,合作成功始于领导的努力,但领导一更替就可能会使这种合作由盛而衰,甚至戛然而止,人情因素不可小觑。基于人情的校企合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基础还应该是双方的需求。合作企业的企业不能光靠教师,学校领导自身的人脉偶一为之,更大程度上学校要给企业提供相应的价值,政府在政策环境上给予更大的扶持(甚至是税费优惠政策),如果单纯进行单项合作或者只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等合作层面的现象,最终所谓的深度合作也只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难以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在双方的合作中,要让企业、学校、教师、学生都从中获益,形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企业要能不断推出新产品,学校多了一个合作伙伴,教师从科研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则找到了很好的实训基地和潜在的就业岗位。校企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应该是“过程”(利益共享的)的合作,双方要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使彼此的各种资源呈现“倍增效应”。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寻找困难的游戏
选择困难症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