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鑫,黄金亮,冯 剑,于慎东
(河南科技大学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洛阳471023;3.洛阳中重设备工程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洛阳471003)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散热性好、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佳及原料丰富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3C产业等领域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1-2]。但镁合金为密排六方晶体(HCP)结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将锂加入镁合金后,不仅可使合金的密度进一步降低,而且还可使其晶体结构从HCP转变成体心立方(BCC),从而使其加工性能得到很大改善[3]。
目前,对变形镁锂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材料制备工艺优化入手改善合金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二是研究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过程的热加工工艺,比如挤压、锻造、轧制及ECAP(等通道转角挤压)[4-9]等工艺。β单相镁锂合金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系数,在室温~200℃,其热传导系数大于480W·(m·K)-1[10]。虽然对镁锂合金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作者试图在对镁锂二元合金密度影响不大的前提下,通过添加微量合金元素(铝和锌)制备出了Mg-12Li-0.5Al-1Zn合金,研究轧制变形量与合金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试验所用原料为纯镁、纯铝、纯锌(纯度均大于99.9%)和镁锂中间合金(锂质量分数为25%)。采用ZG(JL0.025-50-2.5)型真空熔炼炉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熔炼,熔炼温度为740℃,待合金原料完全熔融后,降温至720℃,保温15min后浇注到钢模中得到 Mg-12Li-0.5Al-1Zn(LAZ1201)合金铸锭;然后在该合金铸锭上切取尺寸为10mm×60mm×60mm的试样,经300℃×24h均匀化退火后,在260℃进行变形量分别为30%,50%,70%的轧制变形,轧制分多道次进行,每道次轧制压下量均为1mm,每道次间进行300℃×15min的中间退火。
按照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实验方法》,在AG-I250KN型精密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室温拉伸试验,沿轧制方向取样,试样为片状非标准拉伸试样,试样标距尺寸为23mm×6mm×2mm,如图1所示,拉伸速度为1mm·min-1;采用Olympus PMG3型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状态合金的显微组织,金相试样先用草酸溶液(4g草酸+96mL蒸馏水)腐蚀10s,再用4%(体积分数)硝酸酒精溶液腐蚀5s;使用Philip X′pertmpdpro型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进行物相分析;采用QUANTA 450型扫描电镜观察拉伸断口形貌。
图1 拉伸试样的形状和尺寸Fig.1 Shape and size of tensile sample
从图2中可以看出,铸态合金的组织由树枝状晶组成;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大,铸造缺陷逐渐消除,晶粒逐渐细化,并沿轧制方向拉长;当变形量为30%时,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组织呈纤维状,但晶粒大小仍不均匀;随着变形量进一步增大,发生了不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进一步细化,第二相均匀地分布在晶粒内。动态再结晶的驱动力不仅与温度有关,与轧制变形量也有很大关系。由于热加工过程中动态回复随时在进行,能量随时释放,当轧制变形量较小时,储存能的积累不足以驱动再结晶,所以晶粒的尺寸没有太大变化;当变形量较大时,储存能足以引起再结晶,再结晶后晶粒变得细小且排列紧密[10]。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相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轧制态合金均主要由β相和Mg17Al12相组成;另外,衍射峰强度却有所变化,(110)、(220)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200)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这说明轧制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了择优取向,造成织构形态不一样,这对力学性能的提高很有利。另外,由于镁锂合金发生了时效和过时效,合金相发生了β→Li2MgAl→AlLi的转变,故检测到Li2MgAl和AlLi相的存在。弥散分布在晶内的Li2MgAl相具有时效强化作用。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状态的试验合金均具有很高的室温塑性;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38MPa和40%;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则是先大幅升高,然后有下降的趋势;当变形量为30%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53MPa,50%,比铸态的分别增加了15MPa和31.6%;变形量继续增大至70%时,抗拉强度达到166MPa。轧制变形后,合金中的铸造缺陷消失以及动态再结晶导致的晶粒细化,对合金强度及伸长率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而在较大变形量下轧制后,强度大幅增加,塑性开始变差,这是因为此时位错比较容易在晶体中塞积,位错密度的增大和位错间的交割都会突然加大,所以加工硬化也会随之突然增加,从而导致强度提高,塑性下降[11]。
从图4中可以发现,不同状态合金的拉伸断口上均存在大量的等轴韧窝,属于典型的韧性断裂。铸态合金拉伸断口中的韧窝较浅,局部存在少量解理断面,宏观上呈现韧性断裂,并且可以观察到铸态缺陷,如图4(a)所示。因此,铸态合金没有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当变形量为30%时,拉伸断口中的韧窝密集排列,并且韧窝细小、较深,如图4(b)所示;当变形量继续增加时,断口中存在明显的韧窝和撕裂棱,但韧窝逐渐变浅,如图4(c~d)。这些断口特征与表1中力学性能的变化一致。
图2 铸态及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合金的显微组织Fig.2 Microstructure of as-cast alloy and as-rolled alloy with different rolling deformations:(a)as-cast;(b)deformation of 30%;(c)deformation of 50%and(d)deformation of 70%
图3 铸态及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合金的XRD谱Fig.3 XRD patterns of as-casted alloy and as-rolled alloy with different rolling deformations
表1 铸态及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合金的力学性能Tab.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alloy and as-rolled alloy with different rolling deformations
图4 铸态及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合金室温拉伸断口的SEM形貌Fig.4 SEM images of room temperature tensile fracture of as-cast alloy and as-rolled ally with different rolling deformations:(a)as-casted;(b)deformation of 30% ;(c)deformation of 50%and(d)deformation of 70%
(1)LAZ1201合金为单相β合金,轧制过程中相成分没有发生变化;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大,合金发生了不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细化。
(2)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率则是先大幅提高,然后有所下降;轧制变形量为70%时,抗拉强度可达166MPa;轧制变形量为30%时,塑性最好,伸长率可达50%。
(3)铸态和轧制态合金的室温拉伸断口上均存在大量等轴韧窝,为韧性断裂。
[1]LORIMER G W,ROBSON J.Review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gnesium alloys[J].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2008(5):313-328.
[2]丁文江,吴玉娟,彭立明,等.高性能镁合金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0(8):37-45.
[3]HAFERKAMP H,NIEMEYER M,BOEHM R,et al.Developm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range of magnesium lithium alloys[C]//Materials Science Forum.Switzerland:Trans Tech Publications,2000:350-351.
[4]赵旭峰,马春江,邹明.挤压和轧制对两相共存镁锂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8,32(6):44-46.
[5]YAN H,CHEN R,HAN E.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ld rolled Mg-8Li and Mg-8Li-2Al-2RE alloy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0(S2):550-554.
[6]CHEN Z,LI Z,YU C.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n extruded Mg-Li-Zn-RE alloy[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2011,528(3):961-966.
[7]刘腾,张伟,吴世丁,等.双相合金Mg-8Li-1Al的等通道转角挤压 Ⅰ.挤压过程中的变形方式[J].金属学报,2003(8):790-794.
[8]刘腾,张伟,吴世丁,等.双相合金Mg-8Li-1Al的等通道转角挤压 Ⅱ.挤压后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J].金属学报,2003(8):795-798.
[9]孔晶,刘秦,康志新.等通道转角挤压双相 Mg-10.73Li-4.49Al-0.52Y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9):2415-2423.
[10]张密林.镁锂超轻合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陈振华.变形镁合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