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9月5日 台湾《中国时报》 编辑丨安东 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前段时间民进党召开首场“公民经济会议”,党主席蔡英文在致辞中对当前经济发展向台当局提出“十问”,包括为何经济闷到不行?为何工作难找、薪资倒退、年轻人起薪只有22K(意指月薪22000元新台币)?为何民生物价涨、房价飙?为何岛内所得分配恶化?未来台湾经济发展何去何从等问题。国民党发言人则以《华尔街日报》社论反问:“台湾为何自甘落后?”这“十问”与“一问”间,也反映出当前民进党和执政的国民党截然不同的经济思维。
执政的国民党对当前台湾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处方就是“开放”。因而台湾要对全世界开放,参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RCEP(区域全面合作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经济整合,就先要完成具两岸FTA(自由贸易协定)性质、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架构下的服贸协议、货贸协议等,并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但民进党杯葛、阻挠服贸协议、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等经济自由化法案审查,导致两岸贸易协议进程落后于中国大陆与韩国自贸谈判进度,可能造成台湾数百亿美元出口商品被替代的威胁,因而国民党才质问蔡英文:“台湾为何自甘落后?”
然而,当前台湾经济问题错综复杂。整体来看,执政的国民党“重外轻内”的经济政策思维,已失去凝聚内部共识能力,推动起来阻力很大。而民进党“重内轻外”的经济政策思维,侧重点在创新、就业、永续发展及在地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等议题,对全球化及两岸开放政策避重就轻,未脱民进党一贯的策略。目前台湾岛内的市场规模与经济形态,要摆脱高度依赖出口的结构绝非一蹴可就,尤其两岸经贸关系已逐渐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但两岸事务一直是民进党最大罩门,因而只能一味批评国民党只想依赖大陆市场,空泛强调要追求全球和两岸的平衡。
国民党一味强调开放、“重外轻内”的政策思维,和民进党一味回避两岸核心问题、“重内轻外”的政策思维,都非可持之以恒的经济发展大道。蔡英文曾反复提及台湾经济成长模式和经济决策模式都要改变,但要如何作出改变?改变到哪里去?两党却都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