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就业创业引领农民实现城镇化

2014-12-09 20:20:45黄基胜
今日海南 2014年9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农民

□黄基胜

实现新型城镇化,不能简单地拆迁农村建设城镇,把农民搬到城镇居住,而是要以人为本,除了建设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扩大就业渠道,吸引农民自愿进城就业创业。

2004年以来,海南省通过“一户一就业,一县一品牌”的方式引导大量农民进城就业,并且废除了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审批制度,免除农民进城打工的求职、培训等费用,把农民进城就业作为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之一,从而引发了新一轮农民进城就业大潮,每年约8万青壮年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创业,大大促进了海南省城镇化的发展。然而,随之而生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海南实现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创业问题

推行新型城镇化,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创业,面临着就业农民数量大而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民就业期望相对较高而就业能力有限等问题。尽管我们有十年农民工就业工作经验,但当一大批村庄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就显得非常艰巨。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农民进城就业不再像过去一样有工便干、有钱便赚,而是在就业的同时追求体面感和幸福感,就业要求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海南省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缺乏非农新兴产业,无法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创业。曾经,某镇为促进农民进城,连住房都盖好了,农民却不愿意进城,因为他们在农村出让土地每年有一笔收入,而且为老板打工每天又有120-150元的工资,算下来平均每月有四五千元进账,但他们进城之后,却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此外,部分农民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平、技能、素质相对较低,一时难以在城镇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有部分青年,仰仗家里有一定的征地补偿款,没把打工当作融入城镇的手段,根本看不上每月一两千元的打工工资,他们白天“宅”在家里,晚上出来唱歌跳舞,喝啤酒,吃烧烤。进城对他们而言,只是提供了享受的好去处。文昌市龙楼镇就有部分年轻农民进城后,政府发动他们到宾馆、酒店、商场打工,他们却三天两头不去上班,管理者一批评就全体辞职了,使得企业只好停业。

海南新型城镇化就业之路的探索

(一)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农民自愿进城就业

1.培育新兴产业

实践证明,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方大都有产业作为支撑,以保障充分的就业机会。我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过去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在1980年代居住着约2.5万居民,其中一半以上以捕鱼为生。自1993年正式封关运作以来,政府大力发展炼化、造纸、港口建设、海运、物流、加工业并带动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从事港口、运输、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许多农民和渔民成为城镇居民,较快地完成了城镇化。

因此,培育新兴产业,要以本地产业基础为依托,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和文化传承,促进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并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资源综合利用型产业,做到“百城百样、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一街一风景”“小镇产业点、中镇产业网、大镇产业群、城市新产业综合体”。要充分利用大型建设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如利用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昌江核电站、老城工业园区、东方工业园区、大学城等,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2.挖掘传统产业

目前,我省部分传统产业发展前景好,产品供不应求,如能大力开发,可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遇。如屯昌县的油画一条街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知名品牌,订单不断。为此,屯昌县针对提高大量进城农民的作画技术和创业技能,开展了系列免费培训。农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作画技术和经商创业本领,便自己开工作室创业。这样既实现了就业创业,又扩大了油画产业的规模,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无独有偶,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藤竹器具制作历史悠久,该县组织200多名进城农民免费学习藤竹制作技术。技术熟练后,农民从事藤竹工艺品制作收入颇高,很快就在城镇取得长足发展。

这些成功例子对各市县都有借鉴作用。尤其是非农产业比较落后的市县、乡镇必须加大产业的培育和挖掘力度。

3.开发公益性岗位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新型城镇化管理,开发城乡特别是城镇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岗位,吸纳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就业。

(二)打造创业平台,引领农民进城创业并带动就业

1.政府搭台,农民唱戏

为帮助进城农民打造创业平台,海南省部分市县打造了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一条街、创业市场、居民疏导点等,并引导靠近城镇的被征地农民利用在城镇的“预留地”“置换地”和“划拨地”建宾馆酒店、农贸市场、商铺等,帮助进城被征地农民创业就业。

澄迈县老城镇借助靠近海口市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港口码头、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吸引青壮年农民到工厂、码头、工地、宾馆等打工。更有不少被征地农民,利用政府在镇墟上的划拨地建起洋楼,开起铺面,从事餐饮、五金百货、美容美发、歌舞厅等经营,收入颇丰。

2.把旅游风情镇打造成创业平台

海南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历史契机,建设22个旅游风情小镇。这些旅游风情小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将被打造成农民进城创业就业的良好平台。

琼海市潭门镇过去以捕鱼为主,建成旅游风情镇后,每天慕名前来参观的客人不少于2000人。潭门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贝艺加工、餐饮等产业,全镇铺面从过去的100多家增加到456家,新增就业人数达1.5万,其中约7000人是返乡的农民工。值得一提的是,潭门镇本地贝壳工艺师200多人,所制作的车磲等工艺品销往海内外。技术熟练的师傅每月可取得1.2-1.5万元的工资收入,一年就有十多万元,是在农村种地的数倍。

3.借助优惠政策给力农民进城创业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后,国家在财政、金融、工商、财产处置权、股权等顶层设计中,更加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创业。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农民承包的土地、自留地、宅基地等可自由流转,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土地、房屋等资产置换城里房子或土地,取得在城镇就业创业的资源。近年来,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农民进城创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海南大量进城就业创业的农民借助免费培训、无息小额贷款、工商税务优惠等政策成功创办企业或个体户。

(三)三管齐下,实现农民自身城镇化

1.做好进城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必须把进城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要编制好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规划,让农民进城之后得到有计划的就业安置和创业安排;二是加快农民进城就业创业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将农民的就业创业纳入网格化管理;三是做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顺利转换职业或成功创业;四是落实进城农民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五是做好农民就业维权工作。

2.加快保护进城农民就业创业的立法工作

近年来,国家和海南省已出台一大批保护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的立法力度,如对农民进城就业同工同酬、工资按时按量发放、职业培训、小额贷款、办理企业、融资以及农民购房、入户、子女就学和就业等立法,让农民进城后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避免成为城镇“二等公民”。

3.提高农民素质,使之尽快融入城镇

近年来,海南省就业、农业、扶贫等部门大力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素质,适应新型城镇化就业创业,取得一定效果。伴随新型城镇建设的加快,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进城农民就业培训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引导农民利用补偿款在城镇转产创业,并做好后续培训、跟踪服务,帮助进城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在他们进城后进行价值观、文化知识、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让他们尽快融入城镇生活,成为新型城镇居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农民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