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观3.0版与周边公共外交

2014-12-09 19:17
公共外交季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安全观发展

翟 崑

新安全观3.0版与周边公共外交

翟 崑

中国的新安全观从诞生至今,经历两个十年的发展,第一个十年是服务于“和平周边”的1.0版,第二个十年是服务于“和谐周边”的2.0版。当下,新安全观正进入服务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3.0版。新安全观3.0版落实在周边公共外交上,可概括为“修己安人”、“积德行善”、“和局共赢”。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的大调整和大转型带来调整失序和竞争无序,甚至伴随着动荡和冲突,导致全球性的“发展瓶颈”与“安全困境”加剧。二者相互交织恶化,共同形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难题”。在周边,这一难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安全困境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重心转向亚太,美国软硬实力受损,被迫调整全球战略。中国崛起,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拉大了与邻国的实力差距,权力转移态势明显,引发各方对中国普遍性的战略疑虑。美国遂东移战略重心,利用邻国对中国崛起的关切,利用海洋领土争端等挑起中邻矛盾,传统安全问题骤然回归升温。周边地区变得又挤、又热、又乱、又不安全,甚至美国的不安全感也在加剧。

另一方面,发展瓶颈突出。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危机拖累了周边国家的发展,暴露了周边新兴经济体增长的内在矛盾,加之老龄化、环境恶化、中等收入陷阱等因素的制约,周边新兴经济体面临从发展到发达的艰难进阶瓶颈。发展与安全问题的不协调造就这样一种局面:中国崛起有助于周边发展,但引起周边国家的不安;美国复苏乏力,拖累周边发展,但刚好迎合周边国家在安全上的期待。各方动态博弈,滋生信任赤字、合作障碍、发展制约,以及安全威胁。对新一代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而言,时代难题催生时代使命和时代任务。未来,他们需致力于防止“后金融危机时代难题”恶化,须攻坚克难,将发展与安全的相互制约关系,转化为相互促进关系,达致“有利于安全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的良性互动态势。

周边首要,亦当首善

中国要突破周边的崛起困境,既要保持发展势头,又要改善安全环境,降低崛起过程中自身和地区的风险。这就需要在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充实新安全观的内涵。新安全观从孕育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个10年(1991-2002),主要任务是助推和平周边建设。新安全观萌芽于冷战结束,发展完善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其核心理念是平等、互信、互利、协作。新安全观是在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新安全观萌芽于中苏边界和边境裁军谈判,首倡于“上海五国”进程,发展于东盟地区论坛和日内瓦裁军裁判等地区和国际多边会议,落实于党的十六大报告文件。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解决了边境领土问题,加强了在上海五国、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组织内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这个时期的新安全观可称之为1.0版。

第二个10年(2002-2012),主要任务是助推和谐周边建设。新安全观理念贯穿于《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国国防白皮书》,以及党的报告文件中,与其他外交政策理念相辅相成,构成有机整体,成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积极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参与香格里拉对话会、东亚峰会、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等,应对灾害、气候、能源、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问题。这一时期的新安全观可称之为2.0版,对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周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年来,新安全观作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理念,与时俱进,有力推动了和平周边与和谐周边建设。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实践和理论不断创新,周边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制定了未来5-10年更加奋发有为的周边战略。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周边外交应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并与“平等、互利、互信、协作”等新安全观的核心理念相结合,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和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安全观将迎来第三个十年的发展,也就是致力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3.0版。将新安全观3.0版落实在周边公共外交上,可概括为三个观念:修己安人、积德行善、和局共赢。

“修己安人”

这个说法来自《论语》,意思是修身以做表率,建立权威,使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把此意扩展开来,用在国际关系领域,大意如下:“己”是中国。“人”泛指包括周边国家以及美国等。“修己”,指中国继续保持合乎道义的发展势头,提升崛起质量,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安人”,指保持中国与周边乃至世界的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尽其力。修己的同时达致安人,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体两面。合理有度的修己,设身处地的安人,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趋向共赢。目前看,中国在经营周边时,距离修己安人的理想状态尚远,也正因此,可以将“修己安人”作为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尤其是周边公共外交的使命、努力的目标。

“积德行善”

中国人讲究依道而行,顺势而为。道是什么?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势是什么?不可阻挡之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经营周边,也得如此。中国实力迅速提升,是天行健的表现,劲头十足,赞誉纷至。但30年下来,刚健有余,厚德不足。一方面,刚健得让人害怕,老是风景这边独好,别人受不了,势必从羡慕走向嫉妒、害怕和怨恨,因而流弊丛生。另一方面,像上足了弦的发条,不得喘息,自己也疲惫,消耗过多的精气神,容易骄傲、暴躁、折损,也是流弊丛生。

如何调理?要地势坤,像大地那样包容万物,谦卑敬畏,厚德载物,休养生息,达致中和。天行健是硬实力的发展,偏重于力量和物质;地势坤是软实力的发展,偏重于精神和道德。当力量和道德协调发展时,德行兼备,邦有道,垂拱而治。当力量大于道德时,就不会有感召力,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容易走向霸道,极端的情况是短信段子里所说的“想打谁打谁”。当道德大于力量时,就缺乏行动力,就剩下玩嘴了,爱批评,妄加指点,让人生厌,甚至可能是走向衰落的征兆,极端的情况是段子里说的“谁打我我就骂谁”。

反求诸己,中国近年来在周边的情势,并不令人满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力量绝对上升而道德相对下降所致。说到底,中国在周边已经占据了力量的制高点,但还没占据道义制高点。

周边的道义制高点,是什么,不是什么?应该掌握在谁手里,实际掌握在谁手里?怎样才能掌握?有人说,周边的道义制高点在美国人手里,是他们的普世价值观。中国没有推出普世价值观,软实力短缺,自然难以掌握道义制高点。也有人说,只要我们不搞霸道,而是平等相待,坚持周边最熟悉、最能接受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不懈地“反对霸权主义”,反霸就是我们的道义制高点。因为周边,包括我们自己,深受霸权之苦。谁能旗帜鲜明反霸,谁就能把握道义制高点。由此,就能明白1974年邓小平在联大历史性发言的远见卓识,他提出了反霸的一体两面的思想,既反对别国搞霸权主义,也反对中国自己搞霸权主义。前一个方面很容易明白,当美苏有条件搞霸权时,我们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边,坚决反对。事实上,美苏的霸权在周边也没成功,害人害己,此乃前车之鉴。因此,现在的中国人,更能理解后一个方面,当我们自己有条件搞霸权时,更应反对。小平同志的话言犹在耳,“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霸权之路,是帝国主义的老路,是误入歧途的邪路。反对霸权,关乎我们的政治感召力,特别是对周边的政治感召力。没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真的就只能与美国去拼“普世价值”。

德不孤,必有邻。崛起的中国,理当多行善。行善符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传统。行善符合对外援助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的现实。行善符合大国致力于国际发展援助的惯例。行善也符合国际社会普遍要求中国多承担国际责任的要求。行善更符合十八大倡议推进休戚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

周边,近水楼台,中国行善大有可为:一是带动发展。保持自身发展,并带动周边共同发展,是中国能提供的最大之善。二是培养人才。中国可派更多留学生和志愿者到周边学习,同时,更多地帮助周边国家培养人才。三是对外援助。这是最常规的做法,中国特色的外援渐成体系,也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大国的经验。四是救灾扶难。周边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中国的救灾能力超群,理应率先“走出”。五是调解纠纷。如果周边国家之间有纠纷,邀请中国出面调解,中国应当当仁不让,否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六是伸张正义。从国际道义出发,根据是非曲直有所言,有所行,这是大国风范,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七是铺路搭桥。逢山修路,遇水架桥,为周边提供基础建设基金和技术,致力于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八是完善架构。周边地区远未形成有利于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框架,中国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之,完善之。九是提供思想。周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周边难题难有佳解,中国可以多出谋划策,提出广为接受的“中国办法”。

把事情办好并不容易,应遵从以下原则。第一,量力而行。能做的不做,不好。做不了的硬做,也不好。尤其要动态把握量力而行,即随着能力、经验的增长,也可以相应地提升积德行善的水平和规模。第二,你情我愿。人家不愿意就不强求。居高临下更不可取。嗟来之食,没人感恩。第三,步步精心。细节决定成败,把事情做细致,圆满,周到。第四,无心所得。不要给积德行善赋予太多的政治含义,或索取相应的回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理想主义的情怀远远大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不求回报,反有所得。第五,迁善改过。没有人能把事情一次作对,但求问心无愧。中国积德行善,也是边干,边学,边总结,边进步。总之,积善之国,常有余庆;积不善之国,常有余殃。

“和局共赢”

人们用“中美邻”这个通俗的提法说明中国、美国和周边的相互关系。同时,还有“邻经济上靠中,安全上靠美”之论。此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仍需要大大完善,才能把中美邻关系引向和局而非歧路。中国实力增强是绝对的,中国与美、邻的实力对比是相对的。总的来看,中国实力距美国越来越近,距周边越来越远。这种状况同时引起美国与邻居的借重依赖与担忧疑惧,美邻默契制华,形成“邻经济上靠中,安全上靠美”不足为怪。但这一说法过于看重中美经济与安全的二元对立。中美邻三大方面整体上相互依靠。中国经济能否持续成长,关乎世界和本地区的经济成长,这是以发展为目标的周边国家的最大安全问题。如果美国走不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无法实现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驱动,则是全球和周边最大的经济问题。如果广大的周边邻国不稳、不定、不进,中美两国的安全与经济也会出问题。总之,中美邻在经济与安全上相互依靠,是经济与安全有机结合的命运共同体。

从局部看,也不能忽略“邻”的能动作用。“天涯若比邻”,国与国之间是“邻距离”。中国的邻居也同样是美国的邻居,只不过“邻距离”远了些而已。当中邻关系不好时,美邻关系自然亲近;反之亦然。在现代国际社会,大国很难胁迫小国随自己的指挥棒起舞,邻的能动性增强。蒙古开辟第三邻国战略,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朝鲜敢在巨人之间走边缘,均是如此。尤其不能忽略周边国家的数量。

中、美虽大,但惟一惟二,只此两家。邻虽相对小,但数量众多。根据大数原理,一旦某件事物达到了关键的数量优势,那么,它就将吸引更多的人,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哪怕是一群乌合之众。一个国家赞“中国贡献论”,总比不上十个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中美要想获得好的声誉,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邻,也要践行“群众路线”。如何更客观地描述中美邻关系呢?最基本的,中美邻互动的底线日渐清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集体再次坚持和平发展并强调维护核心利益的底线思维。美国在防止中美武力对抗方面与中国高度默契,美国战略界更是呼吁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缓和中美对立。日本安倍政府右倾化严重,得罪的不仅是中国,还有东亚邻居。大多数中小国家不愿中美对立导致自己“选边站”,更不愿做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因此,中美邻走向不输、和局、共赢的可能性很大。虽然美国和一些邻国联手防华不会变,但认识到对华遏制行不通,遏制中国就等于遏制自己,绑架中国和平发展的讹诈战略也难以奏效,对华政策将更加务实、灵活、趋利、避害。经过几年的较量与磨合,各方通过双边和多边途径,建立有效的预防外交、危机管理、磋商谈判、共同开发机制,以及相通相容的地区发展模式等的需求日益迫切。一个更积极的迹象是,发挥邻国作用,防止中美对抗,加强中美协调,中美邻合作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翟 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安全观发展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