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善挥
(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
融合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消除社会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歧视(下称特教学生),并向他们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得以融入主流的社会,发挥一己所长[1]。然而,融合教育政策在香港推行多年,对香港的一线教师而言,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据黎国灿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调查报告》显示,差不多达八成的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都认为融合教育,大大加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量,对他们构成沉重的压力[2]。徐琼珠、詹士宜亦指出“许多普通班教师感觉对于班上身心障碍学生的教学处遇的能力不足”[3],可见为特教教师提供适切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众多不同层面的支持中,班级经营(class management)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庄海玲认为如果特教教师没有完备的班级经营策略,那么在上课的时候便会很容易手忙脚乱,乃至无法进行常规的教学工作[4]。可见,良好的班级经营策略对于特教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陈宝山认为在推动班级经营的时候,教师必须先掌握当中的基本理念,建构正确的观念,以指导班级经营的方向,使自己不至迷失于挫败与失落之中[5],这就是说教师须对班级经营的理念、理论有所掌握,才能够使班级经营的行动变得更有效。然而,林佩如指出:“大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师资培育阶段,似乎尚未准备好去面对差异大的班级。”[6]这就是说,很多特殊教育教师根本并不知道班级经营及管治对管理融合班级的重要性,这对于融合教育的实施不无影响。可见,融合教育的班级经营策略研究对于融合教育的实施有着一定的迫切性。
很多专家学者,都致力从不同的理论层面去探讨解决特教学生问题的方法,但却很少有文献从中国经典中去探究相关的特教议题。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特殊教育智慧,只要特教教师多加钻研,定能有所裨益,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施教问题。其中,《吴子》一书所蕴涵的智慧精髓,对于融合班的班级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吴子》一书又名《吴子兵法》,是春秋战国著名的军事家吴起流传后世的兵法作品,与《孙子兵法》同样受到后世的重视,在军事界具有很高的指导地位。《吴子》的思想可以与特殊教育相互结合,以协助特殊教育教师有效地管理融合教育的班级。以下将从“以治为胜”、“因形用权”两方面,说明《吴子》思想对特殊教育理论之指导方向。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治兵第三)《吴子》在这里强调军队能否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并不是在于士兵数目的多寡,而是在于领导者能否对军队作出有效的管治,亦即是说只有良将带领军队,才可以让军队在战场上取得最后的胜利。这里提醒了特殊教育教师,班级管治的有效度直接影响到融合教育之实施成败,而当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所拥有的资源多寡,而是在于教师本身之领导才能,这就是说教师在融合教育班级经营之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只要教师能够做好班级经营工作,加强领导班级之能力,融合教育政策的实施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论将第四)《吴子》在这里指出战场之局势是变化莫测的,领导者需要审时度势,按照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情况之变化,而改变作战的策略。这里的观点能够作为融合教育班级经营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在融合教育班级之中,普通学生与有特教学生都会经常因为对对方的误解,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冲突;而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每天所发生的冲突都是多样化的,而且是级任老师所预料不及。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需要累积经验,从处理学生冲突之中学习,以培养出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能够以冷静的态度去处理好突发的事情,保持融合班级的和谐与稳定。
将《吴子》所蕴含的丰富军事思想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不但能够使特教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顺利,而且更能够解决融合班所遇到的经营问题。以下将从管治、应变、团结3个方面来探讨。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图国第一)吴起指出有效的管治就是在于文武合一、内外兼备,就如孔子所言“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这个观点应用在特殊教育之中,就是指教师作为特教班级的领导人物,必须重视融合班级的管治,让班级变得秩序井然,以利日常的教学工作、班级活动的进行。另外,这个观点亦提醒了教师在管理特教学生之时,必须采取“严中有宽,宽中有严”的态度,一方面使特教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自由度发展自我,另一方面则不至让他们过度放纵自我,乃至破坏课堂常规,从而提升班级管治的有效度。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阨。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卒,卒起,击金鸣鼓于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应变第五)吴起在这里强调战况多变,领军者必须懂得审时度势,按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调整作战的策略,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吴起认为不管所面对的情况有多恶劣,只要领导者能够看清时局,因时制宜,就依然能够带领士兵取得最后的胜利。若把这个观点应用在特殊教育的领域之中,就是说特教学生在融合班所引起的问题是多变的,特教教师根本不可能作出任何的预测,或预先制订一套万全之策,因此特教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以使自己在面对任何突发事件之时,都能够保持冷静,并因应不同的处境及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妥善地解决所引起的问题。
“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必先和而造大事。”(图国第一)吴起在这里指出内部的协调团结,是成就国家军事胜利的关键条件。“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励士第六)吴起认为只要军队上下一心,全体人员都愿意接受君主的指挥,甘愿为国家作战,甚至牺牲,打仗是没有不胜的。在特殊教育中,融合教育并不是只依靠一个特教教师之力就可以成事的,它的成功需要依靠校长领导、全体教师协作、家长配合、同学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融合教育政策的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事实上,只有在全校参与、众志成城的情况下,特教孩子才能够融入主流的社会,享受学习所带来的真正快乐,使融合教育政策取得真正的成功。
《吴子》中有很多观念是非常适合于融合教育的运用,同时也能够为在推行融合教育的主流学校工作的特教教师提供一些启发。
“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治兵第三)吴起认为只要军队能够做到上下一心,打仗时定必可以相互协调,就像父子般合作无间,战无不胜。这个观点提醒了教师只依靠个人之力去经营班级,是不足够的,经营班级需要扩大支持的层面,要让特教学生的家长,以及一般学生的家长都能够参与其中,这是因为“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度会影响其孩子的学习和适应状况”[7]。家校合作不但能够减轻教师独力推动班级经营的工作压力,而且更能够使家长了解到其孩子在校园的学习状况。此外,特教孩子的家长还可以透过与一般学生的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一般学生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误解,并使之明白其孩子与特教孩子一起学习的好处,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在相互协作的情况下,相信特教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关系会会变得更亲密融洽,并使融合教育能够变得更容易推行。
“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治兵第三)吴起在这里强调领军者的管治必须具有人性化的特质,需要时刻了解下属的需要,爱护他们的生命,这样战事才可以取得胜利。这提醒了特教教师在推动班级经营的时候,须要以特教学生的需要为本,而不是为了推动而推动。另外,所设计的班级经营活动除了要照顾特教学生的需要之外,还要兼顾一般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也能够从中有所获益,让他们明白到班级经营活动不只是为了特教同学,也是为了他们的需要而设置的。
“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治兵第三)吴起指出军事训练须要逐步推广,由“一人学战”到“教成三军”,以一步一步、个人影响个人的方式,使军队变得强而有力,成就战无不克的军事队伍。这个观点提醒特教教师在推动班级经营的时候,须先由一部分班别或同学开始做起,例如成立班级辅导员,让少数的一般同学开始接触及关心特教同学的需要,并与之建立友好的关系;再由由少数的班级辅导员,向其他一般的同学传扬关爱特教同侪的讯息。在关爱氛围的建立后,懂得主动关心特教同侪的一般学生必定会大大增加,从而成就共融关爱的校园。
“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奋击之者,以万数。”(励士第六)吴起认为对于有军功的将士必须加以褒扬,无功者则鼓励他们立功,以使他们都能够克尽己责,并敢于为国家牺牲。其意能够为特教教师在推动班级经营时带来一点启发。所谓万事起头难,教师在推动班级经营之初,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而要拉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在令不少老师头疼。事实上,奖赏是最好的工具,只要教师对那些愿意为班级经营、照顾特教同侪而努力的一般学生加以奖励,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褒扬他们的功德,他们必定会更加努力。而那些比较被动的同学看到台上的同学受到赞许,他们会受到一定的触动,继而也会参加班级经营的活动,并为之而作出努力。
教师在推动班级经营的时候,以《吴子》思想为指导,建立一套有效的班级管治方法,对于班级经营的推动会有所裨益。事实上,《吴子》一书所蕴含的教育智慧并不止于此,以上所述的只是其思想的一部分,当中尚有很多不同的特殊教育智慧,有待后继者发掘探究。
[1] 香港教育局.融合教育运作指南[EB/OL].[2010-05-01].[2013 - 12 - 03].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special/support/wsa/ie% 20guide%20_ch.pdf.
[2] 黎国灿.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调查报告[R].香港:香港教育学院,2011.
[3] 徐琼珠,詹士宜.小学教师对不同类别身心障碍学生就读普通班意见之调查研究[J].特殊教育与复健学报,2008(19):25 -49.
[4] 庄海玲.平凡中的不平凡教学——我的星光班班级经营分享[J].云嘉特教,2012(15):50-55.
[5] 陈宝山.新世纪的班级经营[J].课程与教育,2000,3(2):1-16.
[6] 林佩如.特殊教育并不特殊: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谈融合教育之现况与未来[J].特殊教育,2011(120):11-18.
[7] 钮文英.小学融合班教师班级经营策略之研究[J].特殊教育学报,2006(23):147-184.
(责任编辑 张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