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华,王晓艳
(安徽科技学院 a.食品药品学院;b.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和政府颁布了《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食品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而使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向好[1]。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年来仍然出现了诸如染色馒头、毒胶囊、“药膳”速成鸡、肯德基安心油条,以及人造鱼翅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非人为故意危害不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是绝大部分事件系人为事件,是食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所致。温家宝总理曾对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痛心地指出,食品企业和食品从业人员“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因此,要真正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行业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外,还应该包括在从事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生命意识,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对生命安全高度负责。贵州省质监局在2012年制定并发布了贵州食品生产从业人员“84字道德行为规范”,即:“食品安全重于山,遵纪守法责当先;诚信立企重操守,良心道德是底线;安全标准须执行,质量卫生严把关;有毒有害不添加,不赚丧德黑心钱;己所不食勿施人,换取一生心灵安;违法生产众难容,监督举报筑防线。”这是目前对食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概括和最好诠释。
由于我国高校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被边缘化”趋势,缺乏专门性和系统性[2]。食品行业职业由于其特殊性,仅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食品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另外,目前我国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呈现学历不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的现象,而如今的在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将是今后维护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军。因此,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学校抓起,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笔者结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实际简要介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措施。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其目标的设立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品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强调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很少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从“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中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强化学生法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一个教学目标环节中,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群体和每一个知识点,明确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以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目标中引起共鸣。
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作为《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课堂规定,正确对待教学工作。比如说,教师备课不认真、讲课不熟练会导致学生养成做事懒散的不良习惯;教师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会削弱学生的时间观念,淡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这些都不利于食品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教师要时时端正教学态度,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对待食品违法、违标事件的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对待这些事件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以一种严谨端正的态度对待这些事件,并在授课过程中传达积极健康的职业观念给学生。在讲授食品安全事件时,应深入剖析其危害,在讲授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及执行时,应强调其对维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要时刻传递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安全大于一切的观念,这样的态度会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学生的意识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从业道路上闪耀出其正能量。
教学内容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等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职业道德和食品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如笔者在讲授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知识点时,以“诚实守信、服务群众”为德育目标,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进行展开,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和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做到服务群众生命健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逐步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护法、守法。
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专业一门特殊的专业课程,具体来说应该属于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在教学初期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给枯燥无生命的标准法规知识以活力,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如笔者在讲解食品标签内容时,以“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组织学生到超市、商店,模拟执法人员抽检食品,使学生对食品标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对抽检出来有问题的食品标签,鼓励学生及时向超市、商店值班经理反映并建议做下架处理,不仅充分发挥了监督的作用,还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维护食品市场稳定和谐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职业道德是行为规范的具体表现,专业课程教学是教师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的主要渠道[3]。因此,每一名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在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做实做细,完善食品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培养具有高度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高尚职业道德高级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
[1] 孙宝国,王静,孙金沅.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思考[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5):1 -5.
[2] 贾玉敏.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21-24.
[3] 陈珊.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100 -102.
(责任编辑 张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