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

2014-12-09 15:49单木才
重庆与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单木才,杨 兰

(1.黎川二中,江西 黎川 344600;2.江西省直工委党校,南昌 33007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充分认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针对性,有利于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针对性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缘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正是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就在于落实,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个方面基本内容的阐述是宏观的、框架性的,而且字数又多,有56个字,在实践当中,它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1]。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提出要概括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便于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需要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综观古今中外,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有与那个时代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对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维护和凝聚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自由、平等、人权、博爱”对资产阶级发动革命和延续资本主义的稳定繁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国家,若没有一个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国家就将是一盘散沙。孙中山先生就曾深刻地指出,一盘散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邓小平强调:“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育一种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突、挑战的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所谓价值观的冲突、挑战,就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挑战。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暗潮涌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存在着谁来占领的问题,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必然去占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意识形态路线的放松,这是前车之鉴。冷战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企图有增无减,甚至变本加厉,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正所谓三流国家输出产品,二流国家输出标准,一流国家输出价值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价值观输出日益加深,尤其是将青年作为重点对象。而且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非常隐蔽,主要通过文化、教育、技术等手段来渗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手段。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就迫切需要提炼核心价值观,以此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矫正价值缺失、偏离的需要

价值缺失和偏离的表现之一就是道德的滑坡。先秦典籍《管子·牧民》中说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与此相悖的一面。尽管在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的最美道德模范,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等,但是在现实中却也不乏丑陋的道德典型。价值缺失和偏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诚信的缺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可以说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包括政务诚信危机、商务诚信危机、个人诚信危机等。价值缺失、偏离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倒逼我们必须提炼凝聚社会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矫正这种状况。

二、“三个倡导”的提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实践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近几年来的学术热点问题之一。尽管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不一,产生了一些分歧,但是在提炼原则上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如: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扎根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等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领域也有许多有益探索。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精练表述,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建设,也启发、鼓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概括。各地、各行各业都把对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切期盼付诸实践。比如,城市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城市精神”的提炼: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精神是公正、包容、责任、诚信;重庆精神是登高涉远、负重向前;江苏精神是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南昌城市精神是大气、开放、诚信、图强。再比如行业精神的提炼:海关核心价值观是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载人航天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青藏铁路精神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这些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实践,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这是我国文化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虽然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为价值观,但是提倡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提出各自的价值观。经过这样的环节以后,再逐渐升华为一种综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经过6年时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倡导”,并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12组词、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写入了党章、宪法,是党、国家和人民共同的价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诉诸于社会管理实践而形成的基本价值导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对公民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求。这4个方面贯穿于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公民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三个倡导”覆盖了各方意见,反映了最大公约数。

“三个倡导”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报告中“三个倡导”的表述是非常明智而务实的。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看,我们迫切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分歧很大,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先给出一些范畴,让国家、社会、公民有所遵循,然后经过实践及历史的检验再确定下来。这充分显示了党的理论智慧。因此,“三个倡导”既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实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三、结束语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达到成熟的状态并逐步实现大众化都需要经过一个实践探索与理论升华的相互推动、相互转化的发展过程。“三个倡导”的提出是一个重大实践,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任重道远,需要在实践与理论上继续深入探索。

[1] 杨兰.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责任编辑 张佑法)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