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微博这把双刃剑——浅谈微博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影响与策略

2014-12-09 15:36张华符琬聆王鹏林仕芬
今日海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信息

□张华 符琬聆 王鹏 林仕芬

微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对广大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敏于学习”“勤于分享”“乐于表达”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微博”文化已然兴起,高校共青团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广大共青团员健康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共青团工作成效。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影响。根据《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以新浪微博为例)调查显示:“新浪微博”平台的校园用户从2010年的不足200万,经过2011年、2012年的快速增长期,分别突破了1000万、2500万的大关,截至2013年6月底,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可见,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微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传播信息方式的影响。微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传播信息极为迅速、快捷、方便。一般而言微博的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而字数越少,传播的速度就会越快,加之网页、电子邮件插件等发布方式的应用,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发布信息,接受信息。这样的传播方式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然而随着微博的升温,不良信息的传播限制也被进一步打破。由于微博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很多信息难辨真伪,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无障碍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甚至造谣诽谤信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容易造成大学生认知偏差。

2.对表达信息方式的影响。微博虽然有较少的字数限制,但图片、视频、长篇博文等可通过链接形式进行标题式发布,凸显了微博的“短小精悍”,其裂变式传播模式则保证了听众及关注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更能吸引追求时尚、求新求异的大学生,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表达的心理需求,其生动的界面、便捷的发布方式使大学生习惯于用微博记录成长、分享快乐和悲伤。

3.对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微博信息丰富、及时,在大学生群体内部的交流互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和交流。微博里的交流,一方面消除了大学生直面交往中的各种障碍,扩大了社交范围,提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微博的过分依赖,减少了他们在现实中交往的时间,弱化了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导致现实中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甚至个别大学生还有自我封闭和离群索居的趋势。

(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微博是新媒体时代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高校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的公共平台,另一方面它的可控制性差,大量的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也会掺杂其中,极易扰乱学生的思想和视线。

1.对思想教育方式的影响。在现代生活中,社会信息爆炸性增长,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大学生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传统的书信、电话等交流方式对他们也没多大的吸引力,而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针对性极强的微博博文,犹如一篇篇杂文,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学校团委可以通过官方微博与大学生们就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析,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李天一案曝光之后,在大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校团委可以及时在官方微博发表此则新闻,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评论,就此案件引发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对思想教育的权威性影响。微博的传播特点唤醒了年轻人个性中的精英意识,进而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单方把控话语权的现状提出了异议,大学生的个性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微博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影响

1.对与学生交流方式的影响。共青团与学生交流的传统方式是广播、报刊、杂志等。然而大学生们收听广播往往是在吵闹的饭堂里,或在夹杂着各种声音的校道上,不能全心全意地聆听,因此广播不能很好地把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们。报刊和杂志是每周一期或每月一期,甚至一个季度一期,缺乏时效性,而且有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而微博则抓住了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鸣点,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目前全国已有50多所重点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及时发布相关活动消息,征求大家的意见,加强了交流的主动性,密切了团青关系。

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微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微博的发布形式打破了固定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两者间的终端融合。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发布、浏览信息或进行互动,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便捷性。但是一些高校团组织的微博由于没有专人管理或者管理人员较少,出现了信息量较小、更新较慢的情况,以至微博基本上处于“休克”状态。

3.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空间的影响。微博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传播便捷、覆盖面广、手段多元等优势,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突破了时空的局限。高校共青团可利用微博将自己的支部建设、支部活动展示给大家,这就为高校团组织和共青团员之间搭建了快捷、精准、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建构全国、省级、校级、班级团支部统一的四级高校团组织网络化、矩阵式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极大地扩展了共青团的工作空间。

微博促进共青团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组建专业团队,加强微博管理,促进微博平台和谐发展。微博具有时效性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一些不宜公开的事一经微博公布便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开,结果人尽皆知。因而队伍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微博平台和谐发展的关键。高校应建立由党委有关部门领导,以专职团干部、团员学生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骨干,以学生党员和骨干为外围的微博管理梯队。团员学生干部、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心理,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能够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能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学生思想问题及时开展舆论引导和分析研究,应成为微博管理员的主力。同时,要建立轮班制的微博管理和内容更新制度,定期对管理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微博管理员的思想认识及其在微博语言技巧、发布时间、发布频率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加强监督考核,不定期抽查提高团组织应用微博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思想引导,合理设置版块,建立适合大学生的微博地带。高校团组织微博可以通过与学生代表座谈、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设置版块,使微博版块设置关注热点话题,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品味和时尚观,使团组织微博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满足大学生的追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微博互动中来。微博这一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也成为共青团掌握大学生舆情动态的第一手依据。以往传统的舆情调研方式或多或少会让大学生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而微博的自由言论空间为舆情的客观监测提供了可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当下的思想动向,为共青团工作在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中提供了支持。

(三)及时关注,加强互动,让官方微博“活”起来。李开复在《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写道:“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假如你有1000个粉丝,那么,就相当于一份海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就相当于创办了一份杂志;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让全国人民听到自己的声音。” 所以高校微博要避免沿袭校园网的单向信息发布管理模式,对于回帖的评论或转发要随时关注及时回复,让官方微博能够“活”起来。微博管理者要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科学、准确、迅速地传达信息,能够巧妙、艺术地去制造话题,更要积极、正确地去与受众互动。

(四)将微博与校园文化建设巧妙结合,图文并茂地展示学校及共青团工作。高校微博信息发布的语言及方式还需要改进,语言要具备亲和力和个性化,多效利用文字、图片、表情、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发布信息。除院系官方微博外,教学部门与学生社团均可开通微博,将第一课堂的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常规管理、人文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共青团大学生信息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展会信息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