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虽然谢幕了,但其影响和追忆仍在传播和发酵。站在媒体的角度观察,我们对海南在论坛上的表情看得既真切又通透,深为东道地“借力发力谋纵深”的智慧而喝彩加分!
本届年会推出海南主题活动多达13项,为历届之最。这一破纪录意味着什么?海南正不失时机地推介区域形象,展示自身元素,谋求深度参与论坛利用论坛,为海南发展寻找新的资本和力量,说到底是自信与定力的象征。如果没有此般“底气”,一帧帧黎族古壁画、一间间船型屋、一件件织锦、纺线和制陶技艺,就不会出现那么生动地讲述海南历史,叙说黎族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大美之举。这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海南主题展,虽然陈设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一层的户外连廊,但其关注度并不亚于专设展厅的效应。因为,每个参会者进入会场都必经这里,都一定能迎面看到吸引眼球。难怪有代表发出这样的点赞:见缝插针,功课做足,特别用心,给世界打开一扇了解海南的窗口。
更具冲击力和创新意义的是,论坛成立14年来首次出现4位不同行业的海南百姓代表在年会论坛上发声,提出更平民化、更接地气的思想观点和现实问题,连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对此也予以首肯:“百姓代表参加论坛值得尝试。”别看这个不经意的小插曲不那么耀眼,但实际上是海南人讲述海南好故事,海南人传递海南好声音的四两拨千斤的借力之举,也是从顶层设计到汲取民智,深度参与和利用论坛的务实之策,更是挖掘论坛资源,开辟和延伸“我为论坛服务、论坛助我发展”的“双行线”。
打开博鳌亚洲论坛的大事记,我们看到海南一直很开放、很努力开拓进取的风采。从2005年的首次组团参加,到后来的拉钩约定、接手晚宴、携手友城、首办分论坛……直到本次年会增设南海议题,举办“南海:共赢与合作的创新思路”闭门会议,这对作为我国南海开发前沿的海南,不失为服务与利用论坛的纵深探索,是提升海南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闪光手笔。事实上,海南从去年起就酝酿并提出建设“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的构想,即建设博鳌“公共外交基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和海口“国家侨务交流示范示区”,这实际上是深度融入论坛的创造性思维,是借力发力谋纵深的实质性行动。
应该说,海南在本次年会上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和参与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有的嘉宾说,海南具有公共外交各种条件;有的嘉宾说,推广新能源汽车,海南是最佳地;有的嘉宾说,贵金属交易,海南可做创新试点;有的嘉宾说,海南投资环境很不错;有的嘉宾说,海南好生态定招好生意;有的嘉宾说,海南发展职教很明智……知名度和美誉度远播说明什么?海南从参与机制、利用手段到内容形式,正向纵深迈进,彰显服务与借力并举,发力与延展互动,朝着更高的目标、更深的境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