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仅仅是一次激越的想象,却触发出几条年轻的河流。由潺潺,到奔腾;由汇聚,到分流,终将再次交汇。为了更好的世界,为了高贵的精神。
北大小西门,夕阳开始西下。来来往往的学生们渐渐把门前那条狭窄的小道挤成了一条单行道。瘦小的马故渊背着双肩包和甩着手一身轻松的章漱凡说笑着,顺着人群一步步地向校门外挪移。
长长的队伍里,一张张年轻的充满着喜悦和生气的脸,不加掩饰的欢声笑语,飞扬的无畏的生命气味似乎随手可触。他们有的是时间,和充满无尽想象的未来。
拐弯处,马故渊和章漱凡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想起了他们对那部叫《我们的河流》的电影的阐释:每个人的人生,相聚又相离,最后奔腾入海。
那是今年初夏时,他们和同学王铮三个人一起制作的毕业电影,主题是年轻人的生命状态。在母校复旦大学放映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
其后,他们都走上了读研这条路。马故渊被保送进入北大艺术学院影视戏剧专业,章漱凡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影导演系。王铮则继续留在上海,被保送进入上海大学电影学院。
他们曾经汇集在一起,完成了《我们的河流》这个“大学四年里做得最有价值的事情”。然后,各自流向不同的去处。而最终,他们仍将交汇于一处,那就是电影。
大学里最隆重的事
在复旦新闻学院,马故渊和王铮就读于新闻学专业,章漱凡学的是广电。
2014年年初,离毕业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王铮生出了一个想法:咱们这批喜欢电影的人,是否应该有个毕业作品?
“制作毕业电影,在很多电影院校并不稀奇,但在复旦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就想发起一下。”王铮说。
《我们的河流》由三个短片组成,关于年轻人的亲情、爱情和自我认知。“在我看过的影视作品里,关注我们这个年龄段群体心理状态的很少。”这是他们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
三个人风格各异,对电影的理解和阐释不一样。“但是我们都保持对电影基础主题的理解,所以合作起来很开心。”王铮说。
《我们的河流》这个名字是马故渊起的:“北大五四文学社诗歌节今年的主题叫做《我们年龄的雾》,受到了这个的启发。”
“毕业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最美好的青春流逝了,如河流一般。大家的生活汇在一起的状态,也如河流。”章漱凡解释道。
王铮执导的短片叫《夏日春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场意外解除了男女主角的性伴侣关系,他们因而第一次感受了人生的尴尬和虚无。在寻找治疗的过程中,两人的感情不经意间亲密起来。
王铮喜欢在作品里对男女感情作极端化处理。“我讲的故事,可能不是经典文艺作品里呈现的那种。我想关注的是某一类群体。他们不相信爱情。”
在王铮看来,这是某种人生观的表现。“今天的年轻人比较消沉,随之而来的,是无聊。大家都很忙,好像也有目标,但是缺乏信念,没有灵魂,即所谓的‘局外人。”
马故渊执导的短片叫《枸杞》:一棵枯死的枸杞树的重生,让一对感情疏离的父女放下很多东西,达成彼此的和解。
“写《枸杞》那一段时间,我的心理状态很不好,就想到怎样去帮助同样心理状态不好的同学。我有一个同学,睡上铺,成天害怕掉下来,后来只好出去租房子。所以我就想写一个女孩子怎样在毕业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里飞速成长的故事,慢慢就磨出了这个本子。”
章漱凡的片子叫《老照片》,“安安静静地记录一个男孩的成长。”男孩的周围有很多女性:姥姥、妈妈、前女友等。在他和她们之间的关系中,他的反应和变化,体现着他的成长。
“老照片意味着过去的时光,能帮助我们现在的成长。”他说。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部片子,他们更认同它的意义所在。“也许一个月后,我们就会否定刚刚完成的作品。所以,作品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过程。”章漱凡说。
马故渊笑着说:“我现在就已经嫌弃它了。如果重新写,一定好很多。”
活在更好的世界里
《我们的河流》并不是马故渊、章漱凡、王铮的处女作。章漱凡在大学期间共拍了六部剧情片,长片《马梗子的奇妙青春》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原创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短片《不完全真相》获得第 20 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大赛入围奖。
章漱凡是安徽人,在上海长大,父亲是油画家,祖父是水墨画家。早在13岁时他就喜欢上了电影。那一年,他第一次摸摄像机,并开始剪片子。15岁时,他第一次拍剧情片,并坚定了自己今后的方向。
进入复旦后,大一仅上了两个月,章漱凡就开始拍片,以不到一年拍一部片子的速度,一路拍了下来。
马故渊的名字“故渊”,取自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个名字让马故渊觉得,她与艺术有着冥冥之中的关联。大二时,她爱上了电影。“以前我是文字创作者,写小说、诗歌。当我看到好的电影时,也觉得可以去尝试一下。”
看了大半年电影后,马故渊作为交流生,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了一学期的电影专业。在那里,她用胶片拍了第一部作品:《小偷》,一个6分钟的短片。
回国后,她用单反在家乡浙江拍了一部用方言表达的片子《父子》。大三暑假,在泸沽湖,她又用20多天的时间,跟拍了一个40多分钟的纪录片,名字叫《今年夏天去上海》,讲述几个泸沽湖摩梭族孩子到上海参加才艺夏令营的故事。
王铮对电影产生兴趣,始于一个“决定性瞬间”。大二时,王铮参加了一个针对大学生电影创作者生活状态的调研活动,接触了一批校园电影人。
“看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拍的作品后,触动很大。自己掏钱或四处筹钱组建剧组,拍的东西不以创收为目的,仅仅是喜欢。在当下,还有人做这种童真浪漫的事情,感觉很震撼。”
这样的经历让王铮看到,“电影不仅有趣、好玩,更神圣”,自此开始向电影靠近。“现实中会发生很多糟糕的事情,没有办法改变,电影能够给人更好的世界。而每个人值得活在更好的世界里。”endprint
不能没有高贵的精神
虽然读研不到十天,马故渊和章漱凡对于自己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已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学校的人文素养是有积淀的,但是在电影制作方面,整个环境都感觉比较业余。而电影学院,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培养工匠,而不是在培养电影艺术家。”马故渊很直白。
“电影学院这么多年的名声全是第五代那拨人积攒下来的。用到今天,也用得差不多了。”章漱凡称。
这样的思考下,对于今后自己要走的路,他们已有了笃定的方向。
“拍出一些有思考、有内涵、又有商业头脑的作品,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章漱凡称。
他曾与徐峥有过面对面的接触,并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能把《泰囧》做得那么成功,因为他有深厚的电影文化的积淀。我个人认为,他最大的优点,是他把架子放下了。”
《绣春刀》的导演路阳也令章漱凡推崇不已。“他走的这条路是现在很多青年电影人比较羡慕的。”
王铮一直比较喜欢伍迪·艾伦、蔡明亮、贾木许和哥达尔。“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贾木许的《惟爱永生》、哥达尔的《精疲力竭》都是我最喜欢的。他们关注人的一种异化、一种荒诞感。”
像众多年轻人一样,王铮也很喜欢姜文。“姜文呈现的就是一种不受制度约束的、理想的生命状态。他的电影中有很多浪漫主义以及对于生活的一种暗示。”
基耶斯洛夫斯基则是马故渊的最爱。“从他那儿我知道了电影是怎么回事,是我心头萦绕不去的一个大师。”
近来,马故渊喜欢上奉俊昊的片子。“奉俊昊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得如此之好,对人性的揭露非常深刻。他的片子是好莱坞的套路,但结局往往不是好莱坞式的,是反情节的,非常出乎意料的。”
对章漱凡来说,奉俊昊同样深具意义。“他其实和我们的成长路线很类似。他在韩国延世大学读社会学,后来在韩国电影学院读研究生。他的成功让我们很有感觉。”
走独立艺术电影的道路,是马故渊的方向。“现在商业电影的市场确实特别好,但是热闹的东西不是很适合我。独立电影这个市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小,是可以养活自己的。能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拍出自己想拍的,我觉得这辈子就值了。”
在北大艺术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马故渊作为学生代表,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电影应当是生活中见微知著的史诗。而我常常怀疑,我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它的人民,真的足够了解吗?在现代性的大浪中,我们对于已然消失和正在涌入的事物,是否有清醒的认识?”
她的阐释是,“电影跟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要表达、要呈现的是人,是人的观念,但是我们的电影制作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在编一个故事,没有更广阔的视野。一个电影人,技术方面可以差一点,但是一定不能没有那种高贵的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