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2014-12-08 21:11:47唐银青张鹏飞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模式

唐银青 张鹏飞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把自然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本文分析了马山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并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针对马山县域特点,探讨了马山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渗透,人们开始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绿色旅游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随着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日益突出,乡村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更加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马山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把旅游业培育成马山县支柱产业,发挥旅游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正符合马山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马山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一)区位概况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居红水河中段南岸,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南宁市、河池市、百色市、来宾市的四市结合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纵贯该县的都南高速拉近了马山与南宁及沿海发达地区的距离,使马山融入南宁一小时经济圈内,随着金南线快速城际铁路线(贵阳经金城江——马山——武鸣——至南宁)、平果至来宾高等级公路(经马山县)、西江黄金水道等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这些交通优势,能吸引周边各市县游客的到来,对于马山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旅游资源概况

马山县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马山县地处南亚热带,全年气候湿润温暖,日照充足,四级气候宜人,山奇水秀,喀斯特地貌构造的熔岩蕴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适合休闲观光旅游。境内的旅游资源种类众多,主要的自然山水风光游有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世界十大名洞”之一的金伦洞风景区、银龙洞、广西“八大美景”之一的红水河画廊、有神奇美丽的永州地下暗河、金钗石林城堡和陇灵穿岩旅游景区、南蛇岭森林公园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千年历史佛教圣地灵泉洞、灵阳寺;农业旅游及乡村旅游资源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弄拉生态保护区、古寨乡金银花基地、里当鸡等乡村游;红色旅游资源有革命大本营等中共那马地下党的革命活动遗址;民俗旅游资源有壮族、瑶族民俗风情和少数民族服饰等极具地方特色人文风情。

(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马山县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旅游景区建设起步较晚,旅游资源的整体水平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目前开发有自然生态环境游、自驾游、节会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民族风情游等品牌线路。在马山境内,只有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金伦洞是国家A级旅游风景区,且现在尚在开发中;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北麓虽属马山境内,但知名度比武鸣的差;金伦洞旅游是马山旅游名片,开发已有十年,但是相关的并没有开发起来,旅游资源潜力没能充分发掘,有独木不成林的感觉。其他的旅游景区级别较低,旅游景点过于分散,规模小,资源的非凡性不突出,对外知名度不高,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弱,从而导致客源市场较小。

马山境内虽然有高速公路、国道等干线交通网络,但是县内旅游交通线路主要为县道,级别低,路面质量低劣,路网规模小,未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路网,导致从县城到各景点的交通通达性差。

由于马山县旅游资源的级别低,集群状况不好,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省外、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更小。客源主要以南宁市、周边市县地区为主;以近距离的短期短线旅游为主;景区游客的逗留时间短,游程主要为一日游。

二、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模式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主要特征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是乡村旅游资源、乡村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相互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旅游。虽然我国早期的山水旅游活动中就包含朴素的生态旅游思想,但是这种新兴旅游形式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和一般意义的生态游相比,有自身的特点。

乡村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生态环境、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中包含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的成分和功能。

乡村生态旅游的活动空间在乡村,以乡村为客源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不仅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还包含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需求。乡村生态旅游将乡村这一特定区域的资源有机整合,开展生态旅游、乡土文化体验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民风旅游、农耕文化旅游、乡村文化休闲娱乐等不同层次旅游产品。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考虑到社会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社会经济效应主要是体现在乡村旅游的开展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增收,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和谐发展。生态坏境效应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意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个阶段模式,即自发式发展模式、自主式发展模式和开发式发展模式。

自发式发展模式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早期萌芽阶段。农民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自发形成的个人和小团体为游客提供观光服务、休闲旅游服务,如农家乐、果园采摘等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以当地资源为依托,旅游主题不明确,仅作休闲调剂和增加农民受益为目的。

自主式发展模式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初期经营阶段。在乡村生态旅游理念指导下,政府、企业和社区主动参与经营,借鉴并吸取成功、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经验,发掘乡村生态资源环境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规模化、集结化、上层次的生态旅游品牌。提高乡村知名度,巩固和壮大农家乐、果园采摘、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

开发式发展模式是乡村生态旅游的成熟经营阶段。在政府扶植和引导下,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参与开发,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具有抵御风险能力和地域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产业。通过整合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以发展、创新的理念,针对旅游市场需求适时更新特色旅游产品,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的活力和生命力,优化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树立地域性特色旅游品牌;由于有明确的旅游主题、活动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旅游客源市场稳定,使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三、马山县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自发式经营模式

由于马山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尚不完善,在旅游发展的阶段把握中应十分注重梯度开发,循序渐进,切不可妄想一步到位。同时在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上要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对于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马山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合作形式和合作领域上不断创新,积极引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特色乡村旅游及特色旅游农产品品牌化[1]。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乡村或者乡镇,不仅这些乡镇拥有比较独特的乡村文化,生态农业景观,在开发的过程中,投入较少,但是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能够比较好的体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例如古甘蔗种植基地、竹笋加工产业化基地、朗瑶乡金银花产业基地、乔利乡无公害蔬菜基地、六合旱藕加工产业基地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景观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发挥产业链中的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弄拉生态旅游模式在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理念下,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组织农民入股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其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总体而言,在发展模式选择中要基于所在区域的条件及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够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效果。

(二)以政府主导型的开发式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发展乡村旅游实践中,由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和宣传,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公司负责开发旅游项目、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当地农民通过培训,参与民俗风情表演,工艺品的制作,增加致富。如红水河百龙滩景观为基础配套开发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以红水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条件,建设的红水河游船观光、水上娱乐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特色美食体验等多个旅游项目,红水河沿岸村庄、农户将在旅游开发中受益。如定乐江生态旅游景区在规划时将定乐江绿谷生态园(占地350亩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园)纳入其景区内;以特色民俗文化艺术为依托的乔老生态民族园景区,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主题,以农业科技、农业生态为基础,开发特色民俗风情体验,特色农牧业科技培训及观光体验、特色餐饮及商务会议度假等旅游产品。

四、结语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涉及到旅游地、客源地、旅游通道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的模式受到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政策的影响,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生态旅游的开发都应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效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李维祥.马山县农业旅游发展现状与探索[D].广西大学,2012.

[2]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2011,36 (1):106-112.

[3] 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17(2).

[4] 袁香香,武邦涛.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7.

[5] 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27(3):509.

[6] 吴惠敏.安徽文化旅游深度发展的文化促进[J].江淮论坛,2009(2):174.

[7]李永乐;张宙;陈远生.澳人利亚可持续旅游发展举措及其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3).

[8] 邱云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2):335-336.

作者简介:

唐银青(1984—),女,壮族,广西都安县人,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区域开放与经济发展

张鹏飞(1987—),男,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区域开放与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1:51
话剧《乡村》
上海戏剧(2016年10期)2016-11-05 15:50:05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