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倒虹吸进口渐变段的设计优化

2014-12-08 07:17齐文钦赵汉奎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4期
关键词:横坐标挡土墙区段

□齐文钦 □赵汉奎(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1 概述

南阳倒虹吸是一座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设计流量为135.00m3/s。倒虹吸主体工程总长1155.00m,由进出口渐变段、进出口检修闸、管身等部分组成。进口渐变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桩号313+145m~313+190m,长45.00m,分为三个区段,每个区段15.00m。渐变段迎水坡为直线扭曲面,边坡1:2.5~1:0。上游第一区段为护坡型式,第三区段以重力式挡土墙为主,第二区段为过渡段,以贴坡式挡土墙为主。从受力和安全角度考虑,设计的重点应放在第三区段,因为前两个区段的土压力很小,其边坡基本上已处于稳定状态。第三区段最末一个断面即313+190m与闸室相邻断面的高度为10.23m,迎水坡为铅直,背水坡仰角35.15°(顺时针),高宽比1:0.88,属典型的重力式挡土墙,其稳定计算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没多大难度,在此暂不进行讨论。文章研究重点主要放在第三区段上游即313+175m断面,该断面为带有小倾角墙背的贴坡式挡土墙,这种挡土墙由于墙背土压力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断面型式及其尺寸的拟定,至今仍停留在工程经验的基础上。

2 原设计方案

南阳倒虹吸进口渐变段313+175m断面原设计方案为墙背俯角ε1=-12.47°的贴坡式挡土墙(见图1),墙顶高程72.99m,基底高程62.76m,墙高10.23m,迎水面坡度1:0.75,墙身高宽比1:0.73,墙身断面面积38.10m2。地基土层上部为黄土状壤土,属粘性土类,湿容重r=17.80kN/m3,内摩擦角¢c=18°,粘滞力c=11.00kN/m2,地基承载力建议值「σ」=240.00kN/m2。

2.1 验算墙体的稳定

考虑到原设计挡土墙底板深入土体1.00m,按照通常做法连接墙顶H点和基底B点做为假定滑裂面,其俯角为ε2=5.81°,并将滑裂面与墙背之间的土体计入墙体。验算工况为建成无水情况。墙体的总重量按分块法计算为G=986.40kN,重心坐标ХG=5.08m,УG=3.00m。滑裂面上的总土压力按照圆弧滑裂面公式计算Pa=367.50kN,外摩擦角σ=13.33°,作用点至基底距离为H/3。

图1 原方案设计图

根据静力学原理,挡土墙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重力G、土压力Pa和地基反力R在平面上将交于一点,并形成一个封闭的力三角形。其中重力G和土压力Pa为已知数,它们之间的夹角aR=90°+ε2+σ=97.51°,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R=1010.00kN;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75.12°和β=6.96°,利用各力对基底A点的力矩平衡方程求出R的横坐标X=4.71m。

最后计算出滑裂面最大正应力σ1=70.84kN/m2;地基反力σ2=239.70kN/m2,σ3=28.90kN/m2;基底摩擦系数 f=0.12。

2.2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上述验算结果可以看出,原设计方案底板后踵处的地基反力最大值虽在承载力允许范围之内,但最大、最小应力比已达到8.30,远超过规范规定的2.00。最大、最小应力比过大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陷,在特殊情况下基底前趾有可能出现拉应力。为保证墙体的稳定,通过调整底板宽度有两种改进措施:一种是适当缩窄底板;一种是适当加宽底板。

3 优化方案1

该方案拟将挡土墙底板宽度由7.46m缩减为6.47m(见图2)。底板宽度调整后墙身断面面积为31.73m2,墙背俯斜角度ε1=-15.70°,假定滑裂面俯角ε2=-12.79°,墙身高宽比1:0.63。按照分块法计算墙体的总重量为G=797.20kN,重心横坐标XG=4.69m。滑裂面上的总土压力按照圆弧滑裂面公式计算为Pa=323.30kN,外摩擦角δ=14.60°。

图2 优化方案1设计图

在重力G、土压力Pa和地基反力R形成的力三角形中,重力G和土压力Pa为已知数,它们之间的夹角 aR=90°+ε2+σ=91.81°,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R=869.60kN;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66.37°和β=21.81°,利用各力对基底A点的力矩平衡方程求出R的横坐标X=3.35m。最后计算出滑裂面上最大正应力 σ1=59.63kN/m2;地基反力 σ2=138.30kN/m2,σ3=111.24kN/m2;基底摩擦系数f=0.40。

从上述计算数值看,地基最大、最小应力都在承载力允许范围之内。两者比值为1.24,基底摩擦系数≤0.40,也都满足规范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渐变段的施工时重力式挡墙段一般先做墙后填土,贴坡式挡土墙段则是先填土后做墙。因此要求重力式挡墙每一个断面,在填土前应保证自身处于稳定状态,使基底不出现拉应力。

经复核,优化方案1断面在填土前其重心横坐标XG=4.67m,已越出基底三分点之外,前趾处肯定会出现拉应力。

4 优化方案2

该方案拟将挡土墙底板宽度由7.46m加宽为9.00m,与313+190m断面相同(见图3)。为减少挡土墙工程量将墙背由直线形改为折线形,折点距基底的高度约为H/3,折线上段俯角为ε1=-19.06°;下段同313+190m断面。

墙体断面调整后其面积减少为35.10m2,假定滑裂面仰斜角度ε2=2.68°,墙身高宽比1:0.88。按照分块法计算墙体的总重量为G=1116.74kN,重心横坐标XG=5.32m。滑裂面上的总土压力按照圆弧滑裂面公式计算为Pa=422.20kN,外摩擦角δ=10.67°。

图3 优化方案2设计图

在重力G、土压力Pa和地基反力R形成的力三角形中,重力G和土压力Pa为已知数,它们之间的夹角aR=90°+ε2+σ=103.35°,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R=1281.90kN;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57.95°和β=18.69°,利用各力对基底A点的力矩平衡方程求出R的横坐标XG=4.22m。最后计算出滑裂面最大正应力σ1=80.20kN/m2;地基反力σ2=130.00kN/m2,σ3=140.00kN/m2;基底摩擦系数f=0.34。

从上述数值看,地基最大、最小应力都在承载力允许范围之内。两者比值为1.08,基底摩擦系数≤0.40,也都满足规范要求。经复核,填土前墙体重心的横坐标XG=4.64m,未越出基底三分点之外,基底处不会出现拉应力,满足墙体稳定的基本条件。

5 结语

计算表明,南阳倒虹吸进口渐变段313+175m断面原设计方案在建成无水情况下的地基最大、最小应力比远超过规范规定。为保证墙体的稳定,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优化方案1将底板宽度缩窄1.00m后,地基应力状态有明显改善,但墙体自身重心已越出基底三分点之外,前趾处将出现较大拉应力,不能满足回填前施工期的稳定。

优化方案2将底板宽度增加1.50m并调整墙背型式后,不但工程量有所减少,地基应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墙体自身重心已落在基底三分点之内,保证了施工期的稳定,因此是一个比较合理而又理想的方案。

猜你喜欢
横坐标挡土墙区段
不可轻用的位似形坐标规律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以一次函数图象为载体的规律探究题
例谈二次函数的顶点横坐标x=-b/2a的简单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解题秘籍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