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华 杨承志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 330038)
高精度磁法在赣南某石英脉型钨矿中的应用
杨庆华 杨承志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 330038)
赣南地区山高路陡,植被茂密,传统的地表地质调查工作很难发现细小或隐伏的石英脉矿体。本文通过物探手段,在赣南某石英脉型钨矿区开展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了区内若干已知矿化密集带及未知磁异常区,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效果。
高精度磁法 构造 石英脉型钨矿 磁异常区
矿区位处华南褶皱系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四级构造单元中段,大王山—于山复式隆起带西侧,北东向鹰潭—大余大断裂与北西向泰和—瑞金深断裂的交接部位。
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主要有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下段(Z2L1)、老虎塘组中段(Z2L2)及第四系(Q4),区内北部、东部见有岩浆岩出露。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下段(Z2L1):分布于矿区东南角,岩性主要为变余砂砾岩、变质含铁石英砂岩、板岩,可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现象。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中段(Z2L2):分布矿区西南方向,岩性主要为变余中细粒凝灰质岩屑夹杂砂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夹绢云板岩,可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现象。第四系(Q4):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处,由粘土层、亚粘土层及少量砂砾石组成。矿区东部、北部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侵入的花岗岩岩体(2-3ρbγ52-1a),呈岩株状产出,与震旦系呈侵入接触关系。
矿区断层产出于变质岩中,往北东进入花岗岩体内。在花岗岩中断层出露明显,中部和南部变质岩中由于覆土和植被发育,构造出露较差。
石英脉为本区的主要含矿构造,发现三个含矿石英脉集中区分布在矿区东南及东北部。
区内出露岩性主要为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变质砂岩、变质板岩及燕山早期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花岗岩,控矿构造主要以含矿石英脉为主。
表1 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统计表
岩石和矿石磁性强度主要决定于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和结构,依据以往经验,变质砂岩与变质板岩的磁化率为n~n×102(10-5SI),花岗岩的磁化率为n×10~n×103(10-5SI),石英属于反磁性矿物,磁性反应为负值,若后期石英脉中充填有铁磁性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等),磁性反应往往较高或局部出现尖峰异常、锯齿状异常。
地面高精度磁法共布置物探测线6条(L1—L6),磁测点距为10m。地面磁法测量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CZ-1(2台)进行测量,其中1#机用于日变站,2#机用于数据采集。地面高精度磁测野外观测主要依据《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93)进行作业。野外观测数据经室内日变改正、高度改正、梯度改正和正常场改正后,最终求得ΔT(nT)值[2]。
在矿区设计六条磁法剖面,其中L6线为与已知勘探线重合,并且开展电法测量工作,见图1。由图可知,平距240~350m段,磁场变化剧烈,磁异常△T以正异常为主要特征,正异常△T极大值69.5nT。电性反演电阻率有明显梯度变化,总体呈高阻特征,由浅至深电阻率逐渐增高。对应地质资料,异常位于Ⅲ号矿带密集区,同时经钻孔ZK06-06、ZK06-12、ZK06-16验证,异常部位含矿石英脉较为发育;平距380~470m段,出现宽缓弱磁异常,对应反演电阻率为明显高阻密集带,结合地质资料及地球物理特征,推测为Ⅲ号矿带隐伏含矿石英脉所致。由此证明,高精度磁法测量对本区内含矿石英脉带具有良好响应。
通过对六条磁法剖面综合解译,共圈划了8处磁异常区,其中3处为已知磁异常区,5处为未知磁异常区,见表1。
通过在该区开展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合已有地质及钻探资料对比分析,显示磁法测量对区内石英脉带的磁场反应非常清晰,证明磁法测量方法是区内探寻隐伏矿体的最便捷、最高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可以快速掌握区内异常部位,缩小找矿靶区,节省勘查成本与周期。
[1]黄元清,王琪,卢宝锴.高精度磁测在新疆西昆仑某隐伏磁铁矿勘查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5):570.
[2]尚易良,周敏琦,李志晨.甘肃马家山地区磁铁矿的查证及高精度磁测找矿效果[J].甘肃冶金,2007,2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