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行”体系下调控运行现场培训模式探讨

2014-12-07 01:10温建春钟世民罗鲁东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青岛变电站调控

温建春 钟世民 罗鲁东

青岛供电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2

0 引言

电力系统已进入交直流互联的智能化大电网时代,系统规模不断扩大,新型输变电设备不断涌现。作为电力系统运行指挥中枢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其调控运行人员的经验和素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控运行人员的培训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电力系统理论知识培训,二是电力系统正常操作培训及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培训,三是现场输变电设备的认知,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地理分布的熟悉,即现场培训。第一种培训一般通过授课结合考试的方式进行,第二种培训通常在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中进行,模拟各种调度操作和事故后的系统工况,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EMS系统,为调控人员提供一个逼真的培训环境,这样既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而又能培训调控运行人员。第三种培训(现场培训)是对前两种的必要补充,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实践证明好的现场培训往往使理论培训和应急反应培训事半功倍,并使调控运行人员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对现场设备情况了然于胸。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实践,是适应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迫切需要。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原县调管辖范围内的110kV电网调度权上移至地调,并采取变电站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的方式,实现了省、地、县三级调度“纵向贯通”和调度监控专业的“横向集成”,实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大运行”的实施给调控运行专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培训模式必须进行改进。本文结合青岛地调实际,对“大运行”体系下调控运行人员现场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1 传统现场培训模式

1.1 现场培训的意义

调控运行人员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指挥者,肩负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使命,调控工作中要求每一个调控运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业务技能。通过现场培训,调控运行人员可以充分了解、熟悉变电站、输电线路的地理位置,区域内重要用户,输变电设备的结构、形式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现场运维人员如何进行倒闸操作和异常、事故处理,加深对现场设备和工作的理解。同时又能促进调控运行人员与现场运维人员的交流沟通,打破双方“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的局面,增强双方的互信,提高指挥、协调电网安全运行的水平。

1.2 传统现场培训模式及其不足

2012年以前,青岛地调调控运行人员的现场培训模式一般采取由调控中心负责人指定或各运行值自行联系的方式于下夜班后的第一天到现场进行学习,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随意。由于现场学习未制定详细的计划,一般在学习前由领导指定或当值自行联系造成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内容不全面,连贯性不强。

2)流于形式。未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导致学习不严肃、不认真,最终流于形式。

3)学习资料无法共享。未建设学习资料管理系统,导致学习资料无法实现共享甚至最终丢失。

4)避远就近。由于没有具体的学习计划作为指导且学习时间在下夜班后的第一天导致调控运行人员多选择距离市区较近的变电站进行学习。

1.3 “大运行”体系对现场培训的影响

“大运行”体系建设以来,原县调管辖110kV电网全部上移地调管辖,地调管辖的设备骤然增加。表1对截止2011年年底青岛地调调度管辖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输电线路进行了统计,表2对2011年以后新投运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输电线路进行了统计。

表1 2011年底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统计表

表2 新投运变电站及线路统计表

根据青岛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规定,调控运行人员每人每年到现场或外网学习的时间总和不小于一个月,按目前工作实际情况,每月只能保证一次现场学习时间。由表1和表2统计结果可知,“大运行”后原县调管辖上移地调管辖及新投运的电网设备增加的数量与调控人员能够到现场学习的时间不成正比,由此对现场培训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使调控运行人员能够全面熟悉原县调管辖和新投运的电网设备,必须对现场培训模式进行创新。

2 现场培训模式探索

为切实解决传统现场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加深调控运行人员对现场输变电设备的认知、熟悉程度,提高调控运行人员对电网正常运行的掌控能力和对突发异常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青岛地调集思广益,精心策划,一是制定现场培训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纳入班组绩效管理进行考核,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现场培训活动,三是对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开发具备交互式功能的现场培训系统。

2.1 制定现场培训计划

现场培训计划由年计划和月计划构成。调控中心每年年初由中心负责人根据调控运行人员过往学习情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制定全年的现场学习计划,该计划一般为大型的、长期的培训活动。各运行值按照调控中心的统一部署在调度长的负责下到现场进行学习,并最终形成现场学习报告。月计划作为年计划的补充,由各值调度长根据当值的学习情况自行制定,主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月初报调控组。年计划和月计划的执行由调控组组长全面督导以保证计划的刚性执行,并根据各值学习情况纳入班组绩效管理进行奖励考核。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并将执行情况纳入绩效管理,使调控运行人员现场培训有的放矢,不再流于形式,现场培训内容变得全面、充实。

2.2 开展专题现场培训活动

2.2.1 “百站百日行”专题活动

2012年青岛地调开展了“百站百日行”专题现场培训活动。所谓“百站百日行”活动,即组织全体调控运行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在以一百天为一个活动周期的时间里深入到青岛地调管辖的一百余个变电站,通过深入变电站学习加深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熟悉,并通过记录、拍照、录像的形式将一手现场资料汇编成册,回来后再将所有资料整理、归档,最终形成现场学习资料库,作为今后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活动自2012年2月开始至5月初结束,地调全体调控运行人员以值为单位,以各220kV变电站为骨干节点,由点及面,前往青岛电网各级变电站进行现场学习累计多达30次,搜集到的现场学习资料逾万份。通过此次现场专题培训活动,调控运行人员普遍对公司各变电站的地理位置、设备形式、供电区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解决了调控运行人员对原县调管辖的110kV变电站不了解、不清楚的问题。

2.2.2 重大工作现场专题学习活动

随着2011年3月25日±660kV胶东换流站双极投运,青岛电网已发展为交直流互联的以500kV线路为主要输电走廊,220kV为主网架的现代化电网。然而伴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厂站短路容量超标的问题也愈发严重。为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对电网运行方式做适当调整以降低短路容量的手段有限。在此情况下,青岛公司陆续对220kV珠山站、虎山站、胶州站、唐田站母线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由于这些变电站大多投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母线接线方式复杂,现场排列方式各异,母线的改造工作呈现出任务重、工期长、危险点多、停送电操作复杂的特点。为使调度员能够充分了解现场改造工作,理顺各个步骤的关系,掌握停送电操作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调控中心积极组织调控运行人员到现场进行重点学习。在现场工作负责人、许可人的讲解下,调控运行全体人员充分了解了改造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停送电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了改造任务的紧张有序进行。

2.3 开发现场培训系统

为充分巩固“百站百日行”活动成果,改变以往现场学习资料管理不规范的现状,2012年青岛地调开发了“调控培训-输变电图形及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旨在建立一个帮助调控运行人员熟悉现场设备的培训平台,网络或现场人员可以把设备的照片、电气参数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上传到系统中,并通过图形和电子书的形式反应到调控运行人员的培训界面上,以此观察设备的结构形式、地点、相关参数等,进一步加深调控运行人员对现场设备的认识,实现现场收集图形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该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形式,可以网络化浏览,实现了现场学习资料的在线共享。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现场培训的模式,一是调控运行人员根据现场培训计划分工协作,提高了现场学习效率,二是现场培训不再拘泥于到现场,在工作闲暇之余,有经验的老师傅可以通过该系统向新学员进行面对面讲解,以加快新学员的成长速度。

3 结论

“大运行”体系建设对调控运行工作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对现场培训模式的探索,青岛地调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大运行”体系的现场培训新模式。该模式能够切实加深调控运行人员对现场输变电设备的认知、熟悉程度,增强调控运行人员对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掌控能力和对突发异常、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对调控运行人员现场培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青岛变电站调控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青岛明月申牌?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