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
以文化的沟通促进理解
《对外传播》:您在西藏生活近30年,对它有很深的了解,那么我们对外介绍西藏,应着重介绍它的哪一方面?
刘伟:我认为西藏的文化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宗教信仰,独特的生活习惯,都造就了西藏文化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比如西藏的建筑、绘画、民间文学等等,都是西藏文化的多种元素,同时也是它的特色元素。只要你在西藏,你就处在西藏文化的氛围中。比如说八角街,古老的拉萨以八角街为中心,其建筑样式、建筑格局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传承,这就是一种文化。当你走进西藏,与藏族同胞交流相处,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只有走进西藏,处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它的文化,才能接触到真实的西藏文化。可以说,西藏文化是西藏对外宣传一个很好的名片,是西藏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对外传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一次西藏,尤其是对一些外国民众。
刘伟:对,借用英国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珠峰,就在那里(因为山就在那里)”,我说,西藏,就在那里。无论你去不去西藏,它就在那里,只是看个人关心的程度如何,热爱西藏的人对西藏会有更多的关注,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比如说我作为一个记者,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处在西藏的文化氛围中,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就会把真实的西藏展示给别人,生活、文化、历史……西藏的一切,它就是这样;另一种就是对西藏有误解的人,会觉得那里贫穷、落后、愚昧,甚至有些人是带有一种政治偏见,他们会认为西藏是一个高海拔地区,与整个中原文化、儒家文化相差太远,为什么总要把它拉进中国的文化圈呢?这些人不理解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才形成的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如何去看待它、认识它、欣赏它,这是最重要的。
外国民众的一些误读、误解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从自身的政治立场、历史眼光、民族角度去看,他们理解的西藏就是那样的一个西藏,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我们所理解的西藏强加于人,非要变成他们的理解呢?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偏差要多沟通、多交流、多展示,把不一致的东西尽可能地重叠在一起,能够把差别性的东西共同化,我们叫做差别重叠。但在政治上我们永远无法退让,那是因为有个底线——国家的统一,在这个底线之内,我认为彼此可以尽可能地多交流、沟通,并不一定非要去强求。我们可以用事实多讲一些现在的西藏,真实的西藏。我们并不一定要一味地纠正,纠正的结果反而会使彼此陷入一种隔阂,适得其反。当然,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我们就要针锋相对,用历史、用事实进行驳斥。
关键是如何用好传播手段和方法
《对外传播》: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方法予以驳斥呢?
刘伟:可以说现阶段我们所缺乏的并不是手段和方法,手段已经足够多,关键是如何用好、用活、用足。比如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移动终端等这些传播渠道我们都不缺,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传播形式,比如文化演出、电影、电视剧、学术交流等等,此外还有学校、老师、课堂。所以手段已经足够多,关键是怎么把它用好,把真实的西藏一点一点发掘出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出去,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对外传播》:比如2008年引起世界轰动的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刘伟: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实际上,纪录片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手段,但书云拍的这部纪录片就非常易于为西方社会所接受。这可能和她长期在国外生活,或是她接触了国外大量的观点有关,她知道国外民众想了解什么,所以她的切入点、表现手法就很容易让人接受,相较于我们大量枯燥乏味的介绍、旁白等就会好一些。她就是在讲故事、讲人,拍普通人一天的生活,映射其内心,他的欢乐、他的悲痛,把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都生动地展示出来。在《西藏一年》中,各种层次的人都通过这种方式予以展现,因此,我们看到的西藏是一个活生生的西藏,它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它的生活形态在这里得到了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充满了趣味和故事。同时,他们和所有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一样,都有爱、有痛苦,都要生活,要追求温饱、追求知识,这就是一种非常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抓住了这条线,其成功也就自然而然了。《西藏一年》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对外传播西藏的案例,其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不同文化区域的人的观点和视角来看西藏,更容易让人接受。
“双实”才有“双保险”
《对外传播》:您认为针对一些涉藏的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进行报道、解释与说明,有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外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呢?
刘伟:首先,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其次,要不间断地发布消息,同时要在整个报道过程中不断检视这个消息,说明其背后的原因,让事实说话,积极发声,要让事实永远走在谣言或谎言的前面。对事件调查的进展要进行连续报道,由权威媒体发声,不能怕出错,一开始发布的新闻在事件的评估上、数据的运用上有些出入也没关系,之后进行纠正就行,但事实必须要讲,还要讲清楚。
《对外传播》:您说过“您以为的经历,还包含了经历中的发现,有了发现,经历才有光彩”,我们在对外报道中如何才能有更多发现,发掘更多的故事?
刘伟:无论采访什么,一定要到采访的最基层去,只有到了采访的基层你才会有发现。现在的记者,消息、资料来源非常多,而且占有资料的手段也非常多,比如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很容易获取多种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可以分析出一点什么,但是如果要真正写出好新闻,写出能打动外国人的报道,就必须要到下面去。网络上的资料可能会提供一个好的方向、好的采访线索,但是绝对不能作为采访结果。由于现在媒体环境竞争比较激烈,抢时效,你转我,我转你,他转他,转的满天开花,所以造成网上的谣言多、谎言多,站不住脚的虚假新闻多,这势必会增加外国民众对我们的误解。所以做新闻一定要沉下心来。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现在是眼见为实,耳听也要为实,“双实”才有“双保险”。听到的或看到的要多,多走进基层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更有价值的发现。
西藏对外传播大有可为
《对外传播》:您认为西藏的对外传播取得过哪些卓有成效的进展?
刘伟:比较明显的一个就是英国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西藏所有的问题一手炮制出来的就是英国。英国人在17世纪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到19世纪完全占领印度,并把势力扩张到西藏,直到发生西藏边界战争。最典型的是1904年,英国远征军入侵西藏,逼迫西藏地方签订《拉萨条约》,这一系列问题,英国是始作俑者,他们造成了西藏问题,到现在终于由他们划了一个句号,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充分尊重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时,英国首相再次重申: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这就是我们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最大的成果,而且这是我们坚持不懈对外传播西藏的最大胜利。
《对外传播》:青藏铁路的建成也促进了西藏的对外传播,其初建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但更多的是质疑之声,八年过去,真实的青藏铁路对藏文化的传播起了什么作用?
刘伟: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我是第二年乘坐火车,从拉萨往西宁,当时给我一种天差地别的感觉。青藏路川藏路我小时候走过很多次,坐汽车也有十多次,但坐火车却只有那么一次,很震撼。因为从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到它铺进拉萨,可以说我全程都经历着,而且出于工作原因,它也是我们新华社西藏分社的重点采访对象,所以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八年过去,青藏铁路所取得的成绩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加快了物流,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它促进着文化的交融,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文化通过青藏铁路对外传播并发挥其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如果青藏铁路未来可以实现高铁,相信对西藏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