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娜
(安徽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8)
从安徽中医药大学2010级康复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24式太极拳选项班共6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31人和对照组33人。以PBL(机遇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在24式太极拳选项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大量国内有关PBL实验教学以及太极拳及其教学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2 访谈法 通过对校内外专家、教师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关于本研究的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实验实施、结果与分析的意见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的内容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64份,回收64份,问卷有效率100%。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真实有效,具有可靠性。
1.2.4 数理统计法 针对本研究收回的调查问卷和考核评价结果分别进行整理与统计,利用Excel 20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各项数据的比率,并进行直观的表述与定量分析。
根据教学班级人数,将实验班学生分成每5人为一组,各组分别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负责本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在开始实施PBL教学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PBL的定义、实施过程、课程安排及需注意的问题等,让学生对PBL有比较全面详尽地了解,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广泛收集素材,认真制作教学课件,把太极拳的历史、运动特点、健身原理等通过理论课形式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对24太极拳及其理论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用问题串联整个24式太极拳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诱导学生进一步去主动学习。课前一周给学生提供问题,问题的内容主要包括动作的要点,每一式动作的攻防技击性的含义,动作发力的顺序等用问题串联整个24式太极拳教学和学习过程,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课余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员,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分别进行分组讨论和集中讨论,由各学习小组组长汇报各组的问题解答情况,每组一名学生进行动作展示,各成员可以自由评价,发现共同性问题时进行全班讨论,教师不急于评价,而让其他学生主动补充、辩论,经过集中讨论后,教师进一步归纳、分析各种观点、论据,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与解答。
通过实验前、后对学生24式太极拳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发现: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兴趣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在对24式太极拳的兴趣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的程度、关注程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实验证明,PBL教学模式相对于常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24式太极拳学习。
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有一定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理解太极拳机理和内涵以及24式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及其攻防含义的认识、理解和体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24式太极拳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添堂课教学氛围的生机和活力。常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也是导致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主要原因。
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作为学生体育课成绩始终是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对授课内容和授课的方式方面的动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对授课的内容和授课的形式感兴趣方面有很大提升,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太极拳学习的动机,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于24式太极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方面的认知效果差异并不明显。
学期结束后,把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打乱分组进行考评,实行教考分离的方式,采用同一测试方式和评价标准进行效果的主客观评价,由同一教师对实验对象统一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的考核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成绩70%的人达到良好及以上,而对照组达到良好及以上的比例仅为45.4%,实验组的考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差异性。
实验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掌握24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动作套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正确地了解太极拳内涵及其运动特点也有很大帮助,PBL教学方法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育课教学模式。
在学期末教学结束后,通过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采用P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67.8%,而对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仅为34.3%,两者有较大的差距,实验组学生总体对PBL的教学模式也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和肯定。实验证明PBL教学模式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是可行的。PBL教学模式是通过“提出问题——自学解疑——重点讲授和总结归纳”的方式开展教学,PBL要求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在学习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有适当的自学时间。
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理解与联系,而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地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4.1.1 PBL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情景对于问题开展探究,是对于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其中,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及应用相关学科内容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1.2 在PBL 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克服了课堂上学生被动学的局面。PBL 教学模式要求通过小组的形式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之间协作与交往,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方面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1.3 PBL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探索而获得知识,因而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透彻,掌握也较为牢固,较常规体育课教学模式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更有利于24式太极拳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术的提高和掌握。
4.2.1 PBL教学过程是学生基于问题开展学习的过程,对于课堂中的核心问题设置要控制在学生的现有的知识范围内,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调动学生在课余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2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问题引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等多重角色,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这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2.3 PBL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所取得的效果和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太极拳教学中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和完善,逐渐推广运用到其他术科的教学中。
[1]高晓雁.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1):43-44
[2]张炳立,常淑枫,李玲玲,等.试论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3):156-158.
[3]殷瑞芳.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排球普修课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