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彤
(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天津 300060)
本文深入研究中国少年女排在第13届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中技术运用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高我国少年女排的技战术训练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第13届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的中国女排与日本、波兰、阿根廷、希腊、泰国、多米尼加、秘鲁和美国8场比赛技术运用效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收集、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少年女排技战术方面的大量文献,并对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为论文的分析与研究奠定基础。
1.2.2 录像统计法 对参加第13届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的中国少年女排以及全部对手的8场比赛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录像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运用Spssl6.0进行相关的处理。
调查得知,中国少年女排在8场比赛中,总得分赢对手130分,发球共赢其他对手5分,扣球赢其他对手105分,拦网输其他对手8分,对方失误多赢28分。在成功率上,中国队扣球高于对手9%,发球成功率低于外国队0.48%,拦网成功率低于对手1.12%。在贡献率上,中国队的扣球高于外国队0.87%,而发球低于外国队0.04%、拦网低于外国队0.35%,外国队失误高于中国队1.89%。
从以上数据对比看出,中国少年女排发球的得分高于外国队,但成功率和贡献率都低于对手,这说明,我国的发球在主动得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实力,但发球威力不大,效果不好。在拦网方面,我国少年女排的得分、成功率和贡献率均低于外国队,显然与外国队有差距。归其原因,其一是由于欧美强队身材高大,击球点高,扣球的力量大、速度快,导致中国队拦失次数较多。其二是由于目前我国拦网基本技术比较粗糙、拦网基本功不扎实,中国队少年队员在移动、对对手进攻路线的的判断和拦网技巧上还存在着不足,导致拦网效果不佳,有待于以后加强。在扣球上,中国队的扣球成功率和贡献率均高于对手,其原因是,中国队有较高的一传到位率,为中国队组织快速多变的战术打法,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发球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国外队相比,中国队得分率高于对手4.8%,破攻率高于对手16.12%,失误率低于对手2.11%,经统计学检验,中国少年女排在发球技术运用效果上,与外国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中国队的发球与外国队相比,有着较强的攻击力,失误较少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目前我国少年女排队员发球主要采用上手飘球跳飘为主,其技术动作稳定性和击球时对球的控制力较好,可以有目的地寻找对方薄弱点和薄弱人,使得得分率较高。(2)国少女排部分队员采用大力跳发球,其发球的速度和力量较大,并且采用找人发球战略,成功率较高。
从接发球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外国队相比,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接发球到位率高于对手1.22%,无攻率低于对手3.07%,可见,国少队在本次世锦赛中的一传效果一般,与国外强队基本扯平,不存在明显的优势 。一传是组织快速多变战术的保障,一传不到位势必会影响战术的组织效果。尤其是面对波兰等欧美强队强劲的大力跳发球,中国队的一传到位率仅有31.17%,无攻率为7.64%,这也说明,中国队在接强有力的跳发球时的水平有待于提高。这主要是国外队为了破坏我们的一传体系,加大了发球的攻击性,造成我们的接发球到位率降低,迫使我们无法组织快速多变的战术体系。
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是整个战术体系的灵魂,二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战术质量。从二传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二传各项指标与外国队相比:二传到位率高于对手10.32%,无攻率低于对手2.37%,失误率低于对手2.4%,这说明,中国队在传球方面尤其是主力二传的水平优于外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中国少年女排主力二传队员传球到位率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归结为,(1)经过国内的赛前集训,国少队二传手了解每一名攻手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每一名攻手的特长和能力;(2)国少女排选拔的二传手自身水平很高,传球的手法好、隐蔽性高,在比赛中分配球的合理性好,给对方拦网造成很大困难,经常形成单人拦网和空网(无人拦网)的局面。(3)由于在本次世锦赛中,中国队的一传到位率较高,为二传水平的发挥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组织战术的成功率。
扣球是排球比赛中主要得分手段,扣球效果的好坏对比赛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扣球统计结果看出,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扣球各项指标与外国队相比:
扣死率高于对手9%,破攻率高于对手5.55%,失误率低于对手6.2%,这充分说明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在扣球上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扣球上的优势在本届世锦赛的最佳扣球手的排名上也能反映出来,八一袁心玥获得“最佳副攻”,八一王云蕗荣获得“最佳主攻”,八一袁心玥还凭借在本届比赛中总计152分(进攻113分、拦网25分、发球14分)名列“最佳得分”第3位,同时是以成功率54.59%高居“最佳扣球”榜首。分析中国少年女排扣球占优势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队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国少队员能够在网前打出背快、背飞、前交叉等组合出来的战术球,同时也为四号位主攻减轻了压力,欧美队伍对中国少年队的打法也不太适应,因此成功率较高。(2)中国在本届世锦赛中,队员的平均身高、拦网身高和扣球身高占有一定的优势,对对方的一攻进行了一定遏制,为自己的防反奠定了基础。(3)中国队的扣球技术水平经过国内两个阶段的集训,水平了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扣球的手法和击球的变化增多,保证了进攻的成功率。
在排球比赛中,拦网既是防守反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可以直接得分的主动得分手段。从拦网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拦网各项指标与外国队相比:中国队拦网率比对手少18次,拦死率低于对手4.12%,拦失率高于对手7.28%,由此可见,中国队在拦网上与外国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我国国少队员的拦网的基本技术不够规范,拦网手型以及对对手的进攻路线的预判及移动上存在不足。(2)对手身材高大、弹跳力高、扣球力量大,易造成超手进攻,中国队有时根本没有办法拦到球。(3)中国队未能充分发挥中国身高、拦网身高的优势,拦网的判断、站位和配合上均存在着不足。(4)建议加强针对性训练,例如,将男排队员作为对手。
从防守技术统计结果看,与外国队相比,中国队在本届世界少年锦标赛中防守指标:中国队防起能攻次数为384次,比外国队高106次,能攻率高于对手13.88%,失误率低于对手6.89%,这充分说明我国少年女排队员的基本功扎实,充分体现了亚洲球队的特点。特别是经过国内两个阶段的集训以及教练员对于拦防体系的布置,得到了很好地贯彻,最终使得我国运动员在防守技术的判断移动选位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导致我国少年女排队员在防守技术上大大优于国外选手。
3.1.1 中国少年女排在本次世锦赛中的发球得分率、扣球得分率、二传到位率、防守起球率均高于对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3.1.2 中国少年女排一传到位率稍高于对手,根据统计学测算,没有明显的差异,基本与对手持平。
3.1.3 中国少年女排在本届世锦赛中的拦网得分率低于对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尤其是拦欧美强队后排进攻和远网扣球能力明显不足。
3.2.1 中国少年女排加强发球训练,在减少失误率同时提高全队整体发球的攻击性和多样性。
3.2.2 中国少年女排在接发球上应加强接发球时的判断、起动和移动速度的训练;还有两人之间球,需要建立默契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2.3 拦网统计数据落后于对方。通过录像观察,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欧美队普遍弹跳高,力量大。中国少年女排应从拦网的判断与移动上、起跳的时机、封网手型和人员的配合等方面加强训练,以适应排球网上激烈对抗的需要。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引入男排队员作为对手,增加对立面的高度和力量,加以适应。
3.2.4 中国少年女排一传到位率数据稍高于对手,没有明显的优势。建议:继续加强一传训练,特别是针对欧美队伍中跳发大力球的训练,提高一传到位率,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组织快速多变的战术提供保障。
[1]谢国臣.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效果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550-552.
[2]尹兆友.第9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各队发球技、战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6):44-47.
[3]杨劲苍.中国女子排球参加14 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得分情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87-91.
[4]白真,聂海涛.第13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技战术统计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18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