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辉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00)
谈武术入奥发展新思路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说起
周光辉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00)
古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北京申奥成功被认为是武术入奥的“历史性最佳机遇”,尽管入奥大家庭呼声震天,国家体育总局成立“武术争取进入奥运领导小组”,国际奥委会还是拒绝了武术。开幕式表演上武术只是东道主提供视觉冲击的“中国大片”,博大精深的武术依旧徘徊在奥运殿堂的大门之外。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思考武术止步北京奥运入手,展现源远流长的“武文化”;指出武术“征奥”是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入奥”不一定是武术发展的最好选择,武术存在的时代价值以及迎合世界人民的需求才是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归宿。
武术 北京奥运会 可持续发展 厚积薄发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影像”。欣喜武术作为特设项目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国的灿烂文明,然而武术缺乏强大的群众支撑令人堪忧;“四年申奥路、七载征奥途”辛勤付出等来的却是空前的视觉表演盛宴,大有雨过忘雷之势的国人把目光转移到“更高、更快、更强”奥运赛场。
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运动彻头彻尾的贯穿于“西方体育文明主义”理论之中而引吭高歌。奥运会项目没有一项是中国发明的,这与世界第二金牌大国,全球第一人口强国相比极不相称。奥运会28个大项中尽管柔道、跆拳道是相继进入奥运会的东方体育项目,但地理位置的“东方”与实际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之上的残酷现实对比会让我们大失所望。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始终没有逾越西方文化的藩篱,他们按照自己的逻辑、体育文化意识左右奥运会的归宿合情合理。
赫斯科维奇认为:“文化相对主义核心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自奥委会成立至今,除了美国人布伦戴奇外,8位主席中7人都来自欧洲国家。东西方奥运会运动项目的严重失衡,明确的反映出主导游戏规则的真正主人是西方人。至少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武术的现实存在价值渺小,或者说武术还没有带给他们切身的实惠。
奥运“瘦身”举措让武术进军奥运会的征程变得崎岖坎坷,一方面武术的套路更接近于花拳绣腿的“舞蹈”,散打在国际搏击更是地位卑微,加上套路动作打分难以量化,海外普及不足等成为“入奥”失败的关键“瓶颈”。东西方文明抵触下体育文化审美取向的迥异是限制武术在西方迅速传播和发展壮大的根源所在。
“入奥”只是中国武术走向国际舞台的阶段性目标,正如“社会主义是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经历的第一个阶段”那样,武术止步奥运竞技舞台是客观事实的必然结果,不是偶然事件,时代的更替赋予武术迥异的存在价值,迎合时代大众的需求以及挖掘武术的健身价值才是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3.1 武术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是武术长盛不衰的根源,传统武术理论明确提出了“武从文出”的观点,从实践中走出了“传统文化—武文化—拳理—招式”的发展路线[1]。把武术置身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外,武术的发展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 中国哲学是武术的内在精神
“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亦带着显著的传统文化烙印。[2]”佛法以无限为限,以无门为门的理论,为李小龙武术哲学思想形成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创立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自由搏击术截拳道。有思想的拳头造就他的不凡:李小龙在西方受到广泛尊崇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在武术造诣上,更在于他的哲学思想。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不贵其多,而贵其精。任何事物发生、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武术有世界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厚重历史传承和特有民族演绎风格,它“沉重”的积蓄足以笑傲世界体坛,然而“宁缺毋滥”的告诫何尝不在引发我们对于“薄发”的思考,犹如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大学生饱含知识,但缺乏的是智慧,缺少了实际处理问题的运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武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加上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使很多人望而却步,相比动作技术简单易学,融合趣味性、时代性一体的球类运动让人津津乐道。篮球赛场上座无虚席的盛况和门可罗雀的武术赛场“观众没有参赛人员多”的窘况不难看到传统武术正在被边缘化,现代社会广场舞的兴起可谓蔚为壮观,疯狂的大妈连泼粪都不畏惧,至少说明广场舞有强大的群众根基。一些拳种和门派因为后继无人而濒临灭绝,因而武术技术、文化层面的精简和革新迫在眉睫。
4.1 树立体育文化品牌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西方体育文化的植入和奥运会模式飓风般席卷全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很多内容已经不再为人所知,甚至一些人带着十足的自卑心态来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3]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其边缘化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甚至岌岌可危。
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人”,发展人、教育人是体育文化追求的终极目标,武术讲究“内外兼修”,以整体观点审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武术只有受到本民族孜孜不倦的推崇和普及才会迎来体育文化复兴的明天,在全民健身计划稳步推进的今天,集健身、娱乐、修养于一身的民族品牌文化——武术,肩负着体育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武术责无旁贷地成为民族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带头羊”。
4.2 武术的时代价值
薄发,就是去寻找突破口:一点、一线、一面,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入下去,扩大其战果,这样往往能拓出一片新天地来。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无疑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老龄化加剧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精神都会带来严峻的挑战,时代在发展,人民的价值取向也在更新,在物质极度丰富、科技日新月异、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人权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代社会,武术技击,防御功能日益消退,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愈发灿烂。现代社会武术的本质不是格斗,在于强身健体,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运动,迎合时代需求,体育健身成为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精神滋养。
2008年奥运会中国金牌独占鳌头足以证明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强盛和举国体制下体育事业发展的骄人业绩,黑格尔认为“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哲学论断让中华儿女振奋高呼;恩格斯“一切合理的,都应该成为现实的”科学定义无疑对武术的长足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博大精深、和谐自然的中华武术进入奥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可持续发展观统筹下的正确趋势。国家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形象品牌,武术应担负起复兴体育文化的重任,厚重的历史底蕴沉积是武术长盛不衰的内在基因,与时俱进,明确武术的现实存在价值是武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1]刘代荣.武术与传统文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69-70.
[2]翟立武.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 (2):16-17.
[3]程月霞.浅谈武术的健身作用[J].中外教育研究,2011(5):193-194.
G85
A
2095-2813(2014)11(b)-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