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6)
“体育选项课”,顾名思义,蕴含着让人向往的自由和理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我完善等主观因素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甚至可以任意选择上课时间、任课教师。毫无疑问,体育选项课是对体育必修课的有力补充,是对学生个性需求的最大满足,是人文关怀的隆重彰显。体育选修课的应然状态理应如此。然而,囿于师资水平、场地器材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体育选项课仍有很多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开设,很多学生无法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这些学生不幸地被分配到其它自己并未选择或者不想选择的课堂中,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被选项”。“被选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选项课的实然状态。“被选项”现象是体育选项课中不可回避的尖锐问题,是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难题,研究势在必行。
翟丰[2]在2006年对江苏省20所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有50%的高校其场地、器材能勉强应付上课使用;有25%的高校其场地、器材明显不足;有25%的高校其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增加却严重滞后,且使用功能单一,综合性体育场馆偏少。由于体育场地设施的落后,使各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开展至少受到开展项目的面域不广、有些学生喜爱的项目无法或减少开展、下雨下雪天的上课质量不佳等问题的困扰。”
张涛[3]在2008年对浙江省10余所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的设置主要受器材、场地设施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对参加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分流。据调查有近7.6%的学生不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体育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所有高校都在一定程度对现有的项目进行改进和开设新体育选项课,对不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人数控制甚至停止开设,但场地、教师等因素仍然主要影响体育选项课程的设置。”
上述资料反映出:江苏省和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场地器材严重缺乏,不仅体育选项课开设的项目受到限制,而且开课规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学生的选课热情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江苏省和浙江省不仅是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而且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其经济优势和人文传统得天独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理想国”内的普通高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现实,据此,全国普通高校场地、器材的总体状况将不言自明。
体育选项课是由学校有关部门制定选课计划,由学生进行选课,进而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导致学生“被选项”的原因也必将林林总总。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经验,并对多名体育专家进行访谈,试图探析体育选项课中学生“被选项”的主要原因。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481个,只占全国总数的2.2%;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总数的65.6%,其他体育场地为各社会单位拥有。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绝大部分体育场地在学校和其他社会单位。”[4]中国65.6%的体育场馆在教育系统,这让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体育场地是充足的”,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有关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夏晓陵[5]在2006年对浙江高校体育场地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近几年我省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政府和学校对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大,高校体育场地的建设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由于二者增速之间的差异,体育场地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状况突显了出来,不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与国家教育部新公布的最低标准都有不小的差距。”
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不仅表现为总量不足,而且还表现为结构不均衡。具体来说就是室外场地远大多于室内场地,供需失衡。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江苏省高校体育场地资料汇编数据显示:“江苏省高校生均使用面积为6.11m2(生均室外场地使用面积为5.73m2,生均室内场地使用面积0.38m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学生们很多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恰恰是在室内进行的,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舞蹈、健身、瑜伽等。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优先,统筹兼顾,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牧区景观建设相结合,协同发展。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保障经营户增收。
体育场地、器材总量的不足及其结构失衡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以体育场地、器材现状来安排选项课,规定数量有限的选项内容并对热门选项课的数量和规模进行限制,学生的主体需求和愿望难以得到满足,体育选项课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初衷。
研究表明,体育教师与时俱进的能力亟待加强。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学生发展的需求,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邓淑君[6]对湖南省高校体育选项课研究的结果显示:“湖南省普通高校田径项目的体育教师占32%左右,这与高校学生多数喜欢球类项目极不协调;教师结构组成中,女教师的比例比男教师低12%,这对女生比例较大的师范类高校的制约作用更为明显;任课教师有34%的人自认为水平有限,42%的人自认为教法欠佳;27%的学生认为老师水平有限,41%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当。”胡安义[7]对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教师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跆拳道、网球、瑜伽、街舞这些项目教师比较紧缺,基本是年青教师成了这些项目的生力军,而以往的那些教授传统项目的中老年教师陷入比较尴尬的地步,形成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部分教师几乎没课上的两难局面。”诸如此类的研究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以上研究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技能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新兴运动项目体育教师缺乏,传统运动项目教师过剩,能够身兼数职的体育教师备受青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教师缺乏战略眼光,采取以静制动战术导致的被动局面;第二个是学生兴趣爱好的快速转变,迅雷不及掩耳。然而,这种现象的最终受害者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很多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难以开设学生喜欢的项目;有的学校勉为其难开设了教师力不从心的项目,但是学生又感到失望、不满意,选项课不得不中途流产。这在本质上仍是学生“被选项”,学生被驱赶到有限的项目中去。
学生选项动机异化主要包括“重度功利心理”、“盲目从众心理”。重度功利心理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能够比较容易通过考试并获取高分而选择好说话并喜欢给高分的老师,还有一部分同学将“在室内上课”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以女同学为主。郑桂凤[8]对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5所高校2003级、2004级的一、二年级本科学生选项动机研究的结果显示:“上课环境是学生选课的影响因素之一。32.1%的学生在选择所修的项目时是根据上课环境的优劣,而不是选择自身喜欢的项目。”
体育选修课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学生具有“自我意识”,能自我判断、选择自己的体育课程。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并不具备独自作出决定的能力,他(她)们更倾向于参照他人的选择,接受他人的建议,成为盲目的跟随者。郑桂凤[9]的研究还表明“非正式团体对部分学生的选项影响也较大。有23.6%的学生在选项时受周围同伴的影响很大。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主要是盲从同伴的选项。”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持较重功利心理或盲目从众心理的学生不占少数[10-12],他(她)们的异化心理表现为选课行为的病态集中,致使个别项目人满为患,个别项目无人问津,体育部门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诉诸于“人为均衡”——“被选项”。
体育选项课系统落后也会造成学生“被选项”。很多高校的选项系统一个学生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很多学生无法成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只好等待哪里有空缺就去哪里;有的高校干脆把每个选项的名额平均分配给各个班级,让学生内部调整好后再经由体委进行选课,而学生遇到难以调和的状况时,通常是以“抓阄”的形式来进行最后的定夺;个别学校能够兼顾学生的利益,允许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次选择多个项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难以按照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依次类推的严格程序进行操作。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学校体育部门往往采取“果断行为”进行“人为干预”,“帮助学生选项”。
“体育选项课”的理念是与“自由”、“民主”的大学精神高度契合的,但是,与“体育选项课”理念相配套的选项系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选项系统的研发比较落后。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乏先进的体育选项课系统进行辅助,体育选项课就难以发挥其“智慧”的光芒,学生“被选项”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研究表明:影响体育选项课的首要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60%强的体育场馆在教育系统,但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场馆还是捉襟见肘,而且有些场馆还仅仅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统计数字。为此,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已是势在必行,是破解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瓶颈的关键。
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并不意味着盲目上马高规格、高品位的大型体育馆。实践证明:越是规格高的体育馆就越是一种“摆设”,就越难以发挥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服务的本质功能。恰恰是那些经济、实惠的风雨操场,构造简单、实用的体育馆才是体育工作的迫切需要,然而,这最急需的部分却成为最薄弱的环节。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北方寒冷少雨,南部多雨炎热的特点,再加上近些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体育课越来越受到天气影响的趋势。兴建室内体育馆和风雨操场就成为解决目前体育场馆问题的现实需要。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而且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体育锻炼受到严寒的严重干扰,因此,要大量兴建带有取暖设施的室内体育馆,但最好是兴建结构简单的、多层的、实用型的体育馆,而不是耗资巨大的、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在南方,夏季气候高温多雨且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体育锻炼受到酷暑的极大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大量兴建经济实惠的、能蔽日遮雨的风雨操场。
中国的体育场馆虽然大部分在教育系统,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可以成为高校体育课所需场馆的有效补充。因为,高校体育课大多是在日间进行,而社会上的体育场馆在日间比较空闲,只有到了下午或晚间才比较紧张;与此同时,高校的场馆在日间比较紧张,而在夜间则相对宽松。也就是说,社会上的场馆和高校内场馆的使用高峰并不重叠,两者恰恰形成互补,如果将两者有机搭配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场馆使用率。鉴于此,高校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租用社会上的场馆进行体育课教学,解决学校场地不足的困难,而学校的场馆也可以在夜间对社会开放,解决全民健身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困难。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其次要有过硬的运动技能,这样才能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游刃有余。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教师知识陈旧、技能落后,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力度,督促教师进行终身学习,主动适应社会变迁、时代需要,尤其要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努力塑造体育多面手。在体育教学方面突出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给予大力照顾,改变一律按照科研成果晋升职称的僵化模式,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把精力和热情放在教学上,提升体育课的教学品质,出色地完成大学体育的教育功能。
除了加强体育教师本身的建设,学校还应具有“英雄不问出处”的豪迈情怀,公开对外招聘兼职体育教师。他(她)们可以是专业的体育人才,也可以是没有受过专业体育训练的非体育人才,但他(她)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体育技能。通过采用聘用兼职体育教师的办法可以有效地缓解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燃眉之急。
学生在体育选项课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功利心理和从众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的基本理论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他(她)们只是凭借自己对某个运动项目的直觉来决定自己的选择,而对于自己所作选择的深层次原因缺乏充分的思考和关注,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选择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又通常经不住实践的考验,因而难以实现自己选课的初衷。
为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体育理论课的落实,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体育文化赏析”课程,普及体育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塑造体育精神,为学生们清醒、独立地从事体育运动奠定基础。大学生主体体育意识的觉醒必然会摈弃那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他(她)们通过冷静思考作出的明智选择必将是多样的、离散的,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在不同选项间的均衡分布。
在高科技看似已经无孔不入的今天,高科技对体育选项课系统的介入却十分薄弱,甚至不能差强人意。目前,各个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学校普遍苦恼于缺乏一个方便、快捷、普遍适用的选项系统。尽管,有些学校已经自我开发了体育选项课系统,解决了部分体育选项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但是距离广泛推广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科研攻关团队研发一套体育选项课系统软件,在广大学校中普遍推广,解决体育选项课管理上的难题。
一套良好的体育选项课软件应该保证学生具有多项选择并依次被“录取”的功能,录取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学生的选择可以在任何时间段进行调整,学生可以中途转向,对于无项可选的学生要进行自动统计。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多个项目,并依次得到筛选,这必将大大提高学生选课的公平性,按程序分流学生。
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是建立在学校具有足够的场地、器材,充分的师资力量,学生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并能作出理性选择的基础上的;从而,每个学生都可以选到自己中意的体育项目,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在自己空闲的时间段进行体育学习。然而,假设终究是假设,现实问题不容回避,而且短期内问题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简单实用的办法,尽管有些办法缺乏普遍的公平性。但是,事实证明,要在绝对公平和实用面前做出两全其美的选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开设过程中设置适当的收费制度是比较实用,但也备受争议的举措。具体说就是对那些投入较大,耗费较多的体育选项课(比如高尔夫、网球、羽毛球等)要求学生自己负担部分费用或者自己提供器材、用球。
设置热选项目的门槛除了收费制度之外,还有多种选择,比如: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等都可以成为门槛来限制学生的选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设置门槛的目的不是把学生人为的分成三六九等,强化贫富差距、等级观念、阶级差别,而是通过设置门槛来达到适当分流学生选择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均衡地分布在众多选项之中,而不至于造成局部的拥堵,导致体育课瘫痪。
体育选项课是一个大群体行为,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甚至上万人。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总会有一部分学生面临无项可选的尴尬局面。这部分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必须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理解才能抚慰他(她)们的“不幸遭遇”。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最终去向必须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解决,切忌进行简单粗暴的任意分配。
作为学校,应该将学生无相可选的原因归于自身,而不是埋怨学生动作慢、手气不好,抑或其他莫名其妙的理由。对于无项可选的学生,学校应该满怀歉意而深感不安,对于这些学生的最终去向应该更多地聆听他(她)们自己的心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甚至不满。相信,只有怀揣这种坦荡的胸襟,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体育选项课才能得到保质保量地实施,体育教育才能登上新的高度。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2002.
[2]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
[3]张涛.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
[4]刘鹏.抓住历史机遇努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2006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gzdt/2006-01/19/content_164284.htm.
[5]夏晓陵.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77-979.
[6]邓淑君.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7(35):139.
[7]胡安义,汪晓琳.湖北地方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8):147.
[8]郑桂凤,邹丽宝.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开设现状的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1):94.
[9]谭小翠,李信就.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60.
[10]张涛.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2.
[11]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