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武术节目的发展演变与现状

2014-12-06 10:06刘文武
体育科研 2014年1期
关键词:武术舞台内容

明 磊,刘文武,薛 源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春晚,是备受全国亿万观众的期待与关注的电视节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春晚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在这30年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誉为“国粹”的武术节目曾先后11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这在以相声、歌舞、小品为三大节目支柱的春晚舞台上,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并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经过11次的探索和尝试,今天的春晚武术节目无论在节目的立意、编排上,还是在节目的内容、形式上,都达到了现代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高峰。每届春晚武术节目都集中体现了当时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是引领现代武术舞台表演艺术潮流的旗舰,是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典范。但是,通过认真的分析,我们认为春晚武术节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试图对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对策,以便给武术表演人员及武术节目的创编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让武术舞台表演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发展。

1 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演变

1.1 初始阶段(1983—1985年)

这个阶段也是春晚的初创阶段,由于经费缺乏,首届春晚的表演、串场、主持都简单极了,甚至到了“寒碜”的地步。舞台、灯光、道具、演员服装等也都比较简陋。1983年的武术节目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简陋”特征:内容上,包含个人套路表演和对打表演;形式上,直接由主持人介绍演员姓名、所属单位、主要成绩、表演项目等。节目无表现主题和故事情节,没有布景和伴奏,连演员上下台之间的衔接都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和舞台化处理。1985年的武术节目虽然尝试改进了表演形式,借助故事情节将武术节目串联起来。但仍然是以两人对打、多人对打为重点,穿插以简要的对白。这一阶段的两届春晚武术节目都是将原汁原味的武术套路搬到春晚的舞台上来,观众只是从视觉一维的角度对节目进行审美欣赏。

1.2 开拓阶段(1993—1994年)

武术节目从1986年开始在春晚舞台上消声匿迹了近7年的时间,直到1993年才重新出现在春晚舞台。1993和1994年两届春晚武术节目跟初始阶段的武术节目相比,无论从节目编排、内容以及演出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像1993年由来自香港的国际功夫巨星成龙领衔的《龙鼓喧天震四海》,通过利用舞台上的各种道具、服装、乐器等配上富有欢快节奏的音乐,呈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此节目首次突破武术节目表演中的无声模式,让观看者能从视觉、听觉两个维度欣赏节目表演。1994年的《狗娃闹春》则可以说是武术和舞蹈完美“嫁接”的开山之作,节目演出单位为此专门从中央电视台聘请了精通艺术的专业导演担任艺术总监,将武术和舞蹈水乳交融在一起,完成了一次崭新的艺术尝试,令广大电视观众为之耳目一新。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春晚武术节目的开拓阶段。正是在这之后,春晚武术节目开始大踏步地跟科技结合、跟艺术嫁接,从而使节目内容在横向上得到了平面扩展,在纵向上则得到了纵深挖掘。

1.3 创新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至今,武术节目8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这本身就是武术节目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茫然摸索、开拓阶段的大胆尝试之后,逐渐走向创新发展阶段的一个很好的明证。这一阶段的春晚武术节目在与舞蹈、音乐、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结合,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和程度;在灯光、音响、配乐、舞美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场面等方面越来越考究,艺术气息越来越重,文化韵味越来越浓,特技难度越来越高,视听效果更加接近完美,除了动用当代最为先进的灯光、影像技术外,更借助多维动画充实背景画面,使整个舞台具有更强大的视、听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回顾这些年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从当初原汁原味竞技武术表演,到如今运用现代科技对节目的“包装”,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融合,不断创新的武术舞台表演形式,把武术表演节目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2 春晚武术节目的现状

2.1 节目立意富有时代感

每届春晚都有鲜明的主题、独特的风格与艺术追求。而武术节目作为春晚整体节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符合晚会的主题思想和时代气息,又要考虑到观众的欣赏口味并结合武术自身规律来创编节目,武术节目只有把握了时代的主旋律才能把握晚会气韵的脉搏,才能与晚会和谐一体。从近几年春晚的武术节目来看,以剧目的形式出现俨然已经成为武术节目的一种发展趋势。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武术舞台表演,而对于文化的渗透和附加更加情有独钟,武术剧的出现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所谓武术剧,其实就是以武术这种身体语言,辅之以恰当的情节点缀来讲述故事和传统,通过故事的展开,向人们阐述或者宣扬一种为人处世道理的剧目。作为剧目,首先需要解决和确定的就是节目立意的问题。近几年的春晚武术节目在节目立意上都反映出了这种强烈的时代感,像2007年反映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太极节目《行云流水》,2008年反映“和谐盛世、团结奋进”的《盛世雄风》,2009年反映欢快活泼、幽默搞笑的《功夫之家》等节目,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人民的精神诉求和文化风貌,散发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2.2 节目规模与内容丰富多元

回首20世纪80年代的春晚武术节目,演出人数只有五六个人,且都是获得过全国冠军的武术队专业队员,几乎没有舞台道具的使用,场面规模也非常之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小规模的武术表演渐渐不能适应现在春晚对大联欢、大气象的节目需要。所以纵观近几年来的春晚武术节目,演出单位由原来的一家独自承担变为多家联合完成,演员人数由原来的五六人变成现在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演员从武术队专业队员到武术学校的普通学生,舞台道具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场面规模也越来越宏大、壮观。“内容为王”是包括武术节目在内的所有综艺节目都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表演节目的实际内容,是否触动到观众心灵,重要的是节目本身所产生的震撼力,而不是大气的舞台、绚丽的灯光、华丽的服饰、演员的名气。面对审美口味早就在各种娱乐形式的打磨下变得越来越挑剔的当代电视观众,现在的春晚武术节目内容更丰富,时代感更强,科技含量更高,兼容性更强,学习其他种类艺术之长处,让武术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可以说在武术节目内容上,多元艺术元素的交叉和融合已成为现在春晚武术节目的新模式。

2.3 节目表演形式不断创新

创新是任何事物向前发展、趋于完善的动力所在。武术表演节目能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并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能不断创新表演的形式。如2003年十二生肖拜大年的形式,让各“属相”竞相展示其绝活给观众,呈现出精彩的武艺表演。2007年《行云流水》,表演内容的主要元素是太极拳,但是在形式上却突出了演员的多种阵型和队伍的变换,整个队形在舞台上展现开、合、散、聚。演员合练时轻柔舒缓、整齐划一,单练时体现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对练时动作节奏快慢相间、配合高难度动作点缀,产生较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使太极拳的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2009年《功夫世家》初次尝试了幽默剧的表演形式,融入许多当下流行的搞笑元素和网络潮流元素。这种崭新的表演形式让观众耳目为之一新,节目在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的同时,还为观众增添了许多欢笑声。

2.4 节目艺术、文化气息增强

用来欣赏的武术节目与舞蹈、音乐、杂技等艺术门类的“嫁接”就注定了武术节目走向艺术化的命运,武术节目在春晚节目的分类上也是归属于舞蹈类节目的。舞台上无论是“武者”舒展飘逸、利落洒脱的武术动作的展示,还是各种夸张、虚拟、写意的举手投足,都让人深深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从而获得审美上的享受。各种表演性武术的成功说明了人们对于武术艺术化的肯定与需要,这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大市场。竞技武术赛场的获胜者毕竟是少数,而其作为武术艺术化的体现,可以通过与娱乐市场的结合走向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武术剧的形式成为近几年春晚武术节目常用的节目形式,并多次取得成功,像2003年的《十二生肖拜大年》、2009年的《功夫世家》等。在春晚以外的舞台上,这种形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像《功夫传奇》、《风中少林》等。其原因,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武术剧不仅能够丰富武术节目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增加艺术气息,提高其艺术水准和文化品格,从而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随着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观众的审美能力也在跟着不断提高,过去单纯以武术技能的展示已不能满足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运用节目剧情的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背景,才能全方位地调动观众的审美情感,使观众在艺术、文化、技术3者的综合感染下深深感受到节目所带来美的享受。

2.5 节目运用科技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对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上文中提到,自从1993年开始,春晚武术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之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武术节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开始尝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舞美、灯光影像以及电视技术的利用更是越来越先进,拍摄手法越来越高明,对电视观众产生的视、听冲击力也越来越强大,像在2008年春晚的舞台上,正是由于大屏幕、彩柱、彩幕以及虚拟技术的运用,才使得整个舞台节目的视觉效果增色很多。也正因如此,曾有学者认为现今舞台表演节目中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影响节目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突破对已知境界的认识,科学技术、人文科学、与各类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诞生了许多新的跨学科领域。武术舞台表演领域,对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也已经且必将继续推动武术同其他艺术种类之间的交叉渗透和汇聚融合,使“嫁接”节目成为可能。

3 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对策

一切事物皆存在两面性,春晚武术节目在具备了上述诸多优点的同时,也难免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例如由于过多地吸收其他艺术元素,从而弱化了武术节目的自身特色;演出单位由于缺乏“新面孔”出现,从而降低了春晚武术节目的新陈代谢能力;由于过分注重外部包装的豪华和气派,节目内容却不能同步跟进,从而降低了节目质量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如下。

3.1 准确定位,突出武术特色

武术节目虽然在春晚上被归于舞蹈类节目,但武术节目毕竟还是以武术为主要元素的节目,应该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舞蹈类节目的特征,更应该有别于以相声、小品为主的语言类节目和以演唱为主的歌曲类节目。现在各种艺术形式间的相互借鉴、融合已经形成一种趋势,这是好事,一方面有利于各种艺术形式自身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催生新的艺术形式。然而这种借鉴和融合应该有一个度,任何艺术化的渲染、文化理念的赋予以及各种现代科技的渗透都只能作为丰满节目的辅助内容,而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武术节目的基调甚至是主旋律。因此,我们在编排武术节目时,应该突出武术独特的美,即这种美是只有武术节目能够带给观众的,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呈现和做到的。笔者认为这种美还应该从武术的内涵里去找,把它在催人奋进、撼人肺腑、凝聚人心、激发国人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的独特功能深挖出来,并在节目中得以突显,用武术独有的肢体语言展示民族文化;把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和起伏转折的动作特点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它无论从意境、神采、气韵,还是对比衬托上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文艺表演节目。只有这样,武术节目才不至跟其他相近的舞蹈类节目相混淆,以独特的魅力占据自己在春晚——这个国家最佳演艺舞台上的一席之地。总之,武术节目定位最终还是应该符合人们思想意识中对于武术的期待,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什么东西。

3.2 确立内容为主的理念,增加武术节目的吸引力

纵观近几年的春晚武术节目,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演员服装越来越亮艳豪华、舞台场景越来越富丽堂皇、演播场地被声光效果不断地扩展……,这种外部包装上的气派与华丽,与内容上的丰实程度相比,显得越来越不协调,像被2009年春晚节目的策划者所津津乐道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造成了演出舞台背景的过于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更是淹没了演员的表演,给人喧宾夺主之感,这种审美上的遗憾被现代科技手段无限地放大了。所以,任何平庸的、没有个性的、缺乏丰实内容的舞台艺术表演,仅靠豪华的布置、艳丽的服装、人云亦云的浅薄认知,靠莫名其妙的哀愁感伤,靠图解似的毫无神韵的硬行堆砌的技术语汇,无论包装多么精美,都绝不会有长久艺术生命的。武术节目,要想真正地打动观众,最终靠的是自身丰满厚实的表演内容。华丽的外部包装诚然会给节目的视、听效果产生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过分强调,走得太过,势必会给节目蒙上一层“失真”的色彩,而节目一旦失去真实感,也就失去了观众们的心。而且,这种高科技打造的华丽包装,第一次运用能给人新鲜感,到了下一年,观众恐怕就习以为常了。所以,在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视觉审美的同时,必须确立以内容为主的理念,切不能忽视对节目内容的充实。

3.3 开发武术文化内涵,充实武术表演艺术

中国武术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区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都极其丰富多彩。各类流派,各种拳种,五花八门的器械都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武术元素。有些武术工作者会发现,近些年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对武术的报道、宣传的频数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武术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示优秀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对内向国人展示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人的爱国热情。对外可吸引外国友人,介绍培养外国朋友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以民族特色来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让全世界都来了解中国。因此,以后春晚武术节目应该更加重视对武术文化内涵的开发和深入挖掘。

3.4 吸引新的演出单位参加,利于节目的推陈出新

许多研究春晚的文章认为21世纪后的春晚,进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低迷期,并纷纷对这种现状进行归因。其中,认为春晚演员总是一些老面孔,很少有新鲜血液注入,以致春晚节目的新陈代谢能力丧失,是得到大家共识的一个原因。武术节目在这方面的表现同样存在,自2003年至2010年的6次春晚武术节目几乎成为了河南某少林武术学校一个单位的表演舞台,虽然有些节目是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但依然掩饰不了该少林武校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13000多所,各省市体工队、业余体校也有上百家;中国功夫有南拳和北腿,有内家和外家,有少林、武当、峨眉、昆仑等等众多的流派,民间武术更是卧虎藏龙。面对如此广博丰厚的武术资源,难道能够搬上春晚舞台的却只有少林武术吗?其实,吸引和鼓励新的演出单位在春晚舞台亮相,一方面可以缓解电视观众年年面对老面孔所产生的审美疲劳,满足观众对新鲜事物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多方竞争的局面,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才思和潜能,加快促进武术节目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4 小结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始摸索阶段、90年代的开拓发展阶段以及新千年开始至今的创新阶段,春晚的武术节目呈现出了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表现形式具有创新性、节目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显著增加等特点。针对目前春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使今后春晚武术节目能够更好地发展,提出了准确定位,突出自身特色;确立内容为主的理念,增加武术节目的吸引力;深入开发武术文化内涵,丰富武术舞台表演艺术;吸引新的演出单位参加,利于节目的推陈出新的发展对策。

[1] 陈鹏.春晚还能改变什么[J].瞭望,2007(07):13.

[2] 黄一鹤,陈芳.半世情缘话“春晚”[J].中国电视,2008(05):36-40.

[3] 蔺志华,虞定海.武术的现代流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9(02):112-119.

[4] 龙琳.浅议舞台表演艺术的社会功效[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2):51

[5] 杨玉洁,朱滨.声光打造的电视大餐——09春晚的饕餮之旅[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9(03):10-16

[6] 刘鹏.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体育科学,2009(01):3-5

[7] 黄梦阮,詹正茂.民族传统与国家话语——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主题宣传研究[J] .今传媒,2008(03):19-20.

[8] 唐任伍.春晚·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J].人民论坛,2007(03):34-35.

[9] 唐志平.品味春晚[J].当代电视,2009(03):12-13.

[10] 陈建秋.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贯通性[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8(04):30-31.

猜你喜欢
武术舞台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主要内容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