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丹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应用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刘爱丹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的重要阶段,也是新课程改革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从应用目标教学模式角度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身体课程。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过于注重形式,认为学生对某些方式方法的兴趣等同于对体育课程本身的兴趣,而忽视通过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学生实际体育技能的指导与联系,造成学生体育学习效果不佳,体育知识认知不够深入。与此同时,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挥。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目标教学模式是对于其问题进行解决的重要方法。目标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
新时期的课堂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正视自身与学生的教学关系。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的工作中,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与提高学生体育技能进行联系,改变以往枯燥的练习方式,避免以模仿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体育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行良好的结合,更好地凸显出新时期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开展的重要特点。教师在过程中,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完善的教学体系中完成体育技能的学习,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同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环境当中,其自身内心状态较为复杂,并且充满激情与矛盾。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对为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不具备足够的成长心理准备。学生们渴望自身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自身缺乏实际努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践行动不足,美好愿望与实际努力存在矛盾。其次,情感世界存在矛盾。情感与理智的不统一,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学生内心世界容易受外界所影响,并且对于社会充满激情,情绪起伏较大,难以用理智进行良好的控制。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针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带头作用,教会学生对于内心情感的控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最后,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良好的上进心,但是自身自制能力不足,这是初中学生一个常见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由于自身阅历不足,并且受年龄限制,对于世界的发展认识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存在自我判断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当中,要针对于学生的自制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遵守相关教学制度,并且通过合理的疏导与指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质。
3.1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目标教学模式的开展,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要对教学活动的方向与要求进行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与本节体育教学内容抑制,并且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基础。对于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学生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对于一些体育学习成果较好的学生,通过拔高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要保证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便于后期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且根据课程改革工作的需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设定,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为目的。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以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主,并且结合提高学生体质为辅的原则。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避免出现教学过于单调的情况。在教学目标计划的设计上,要本着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例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时,要对于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要将以下三点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方向。第一,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跳远比赛的知识和规则,知道并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第二,体能目标:通过蹲踞式跳远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第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和荣誉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的导入、直观挂图、示范、辅助练习、蹲踞式跳远以及游戏等不同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
3.2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
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保证所设定目标得到良好的执行。教师要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目的能力,要有怎样去达到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体育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兴趣以及理论基础等不同情况来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定不同的分解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为目标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目标教学模式的优势。例如,在短跑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鼓励,通过对教学方案的调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短跑的学习。在目标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灵活执行,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可以不用当堂解决,顺延成为下一课的解决目标,在课间让学生和教师都去研究解决行动方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田径项目是比较枯燥的教材,学生兴趣也不高,而田径运动是中学体育的基础项目,也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炼、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简单瑜伽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
3.3 提高学生整体体育素质
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的。在目标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特点为教学重点,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完成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校要建立一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且不断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教师要打破常规思维,以创新的意识对于教学方法进行丰富,提高教学工作与时代的同步性。对于教材内容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并且结合学生实际体育运动诉求,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对于学生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体育只是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自身参与到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安排上,必须要以高实效性作为课堂教学工作安排的重要原则,并且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方针。初中体育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享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总上所示,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目标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的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工作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整体体育素质,并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
[ 1 ]陈雪娇.突显学生主导作用,实现初中体育生本教学[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7):168-168.
[ 2 ]李少虎.运动教育模式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验研究[ J ].青少年体育,2013(6):142-143.
[ 3 ]王代忠.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引入初中体育教学探究[ J ].搏击:体育论坛,2013(11):186-187.
[ 4 ]梅营平.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班级联赛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中学为例[ J ].学周刊,2013(35):194-196.
[ 5 ]张国露.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J ].学周刊,2014(1):114-114.
G807.0
A
1674-151X(2014)02-101-03
2014-01-05
刘爱丹,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