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伟
(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 100034)
简析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改革
朱 伟
(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 10003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小学武术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老化等问题,其教学改革中应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实现武术全面走进中小学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和发展做贡献。
1.1 研究对象
中小学武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改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教育网等相关网络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等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查阅和整理,从中提炼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改革具体情况进行资料分析总结。
1.2.2 专家访谈法 就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问题,对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实验一小、清河五小和西城体育局等单位15名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进行走访,就中小学武术教学问题进行了专访,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1.2.3 逻辑分析法 围绕本文所研究的武术教学改革问题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剖析,总结整理相关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内容,对具体的中小学武术教育意义、存在问题和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深入分析。
伍绍祖同志指出:“武术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单一的体育项目,武术是更高层次上的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防身、健身极有好处,它几乎是城乡经常从事体育活动人数的一半。”从这一点分析武术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再次证实了武术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方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是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武术教育不能仅仅是武术教学,而是通过武术课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华武术的精神,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身心受到武术教育正能量的重塑,使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受到系统武术教学培养,养成终身练习武术的终身体育观,不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保持健康体魄,预防出现现代社会文明病。因此,不管武术从自身发展还是国际交流的角度看,重视中小学武术教育对提升国家体育软实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3.1 教学内容陈旧、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迄今为止,中小学武术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套路运动的形式开展,在内容上一般是从基本功入手,继而进行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传统套路的教学。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几乎被单一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竞赛套路所垄断,这既不能反映武术的技术整体体系,也不能凸显武术技击本质,而且内容上未涉及学生兴趣的武术教学内容,其在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下,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相比显得过于枯燥,缺乏其应有的对抗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导致了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这是由于在教学内容上单调枯燥、缺乏创新、吸引力不够,逐渐丧失了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3.2 坚守老化的传统武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特色和创新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仍在沿用老化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即教师先示范,再讲解动作要领,最后就是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武术教学过程中无一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集体教学、分组练习,教师辅导、纠错,可谓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形式采用的是“填鸭式”,这种单一教学方法,把学生只作为一个接受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教育,忽视了学生“学”的教学手段,从而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把教学重点放在动作的外形上,而忽略了动作本身的内涵,即只重外形不重视动作攻防意义,使学生对动作攻防功能的掌握没有得到锻炼,缺乏学以致用的培养,使武术教学缺乏特色和创新,从而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误解,致使学生越学越没劲,教师也越教越不自信。
4.1 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更新教学理念
在“健康第一”和“应试”的指导思想之下,武术只是作为一项普通的体育项目存在,没有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应有重视。另外,加上武术的授课内容枯燥乏味、套路动作难学易忘,缺乏攻防技击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把武术发扬光大,首先是要在当前中小学青少年中树立武术高于一般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然后再把武术中的民族精神和素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授给学生。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套路,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体验传统武术的礼仪,使其体会传统武术的精髓。这是对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4.2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更喜爱跆拳道,究其原因是跆拳道练习形式简单,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然而多以花架子为主的武术套路教学不适应学生的喜好。因此,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能提高学生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能力的实用性较强的武术散打、擒拿、防身术等,也同时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多运用对练、攻防等简单组合动作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意志品质,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因个体差异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3 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对武术最感兴趣的地方是武术的技击性本质,这也是学生都想通过练习武术来达到防卫健身的学习目的。因此,我们在中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单个技击的动作,并讲解动作的攻防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每个动作的攻防技术,并在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条件对抗,让学生在攻防练习中体会武术魅力,了解攻防含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动作攻防技能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攻防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创编属于自己的小套路。这样,教学能达到既使学生掌握了武术技术动作,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这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建立师生平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学实施中要从“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的方法上来,由“过去老化的传统武术教学模式”转到“开发学生兴趣和智力”上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武术锻炼朝“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方向发展。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只有全面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和练习武术,武术才能真正得到传承与普及。武术教学是一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体育课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通过武术教学使武术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得到发展和弘扬,其源头——师资力量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设置武术课程内容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适合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武术课中融入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并在技术层面上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为主与教师的教为辅,互相配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彻底改变现在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惨淡局面。
[ 1 ] 陈先明.对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J ].青春岁月,2010(11):79.
[ 2 ] 曹瑞化.浅析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9(2):118-119.
[ 3 ] 翟少红.试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 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6):82-84.
[ 4 ] 吴夕东.新课标下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J ].教师园地,2010,4(8):47-49.
[ 5 ] 张建军.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J ].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 (6):62-64.
[ 6 ] 王国尊.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考[ 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175.
[ 7 ] 常兆立.从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 J ].才智,2009(8):86-87.
G807.3
A
1674-151X(2014)02-097-02
2013-12-26
朱伟,中教一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