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职业化实践探索及其对策研究

2014-12-06 02:35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网球竞技

● 宇 辑

我国体育职业化实践探索及其对策研究

● 宇 辑

从体育本身来说, 现代竞技体育竞争的日趋激烈,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奥运会发展的需要,都促使体育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体育竞赛市场、表演市场、文化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促使竞技体育走向职业化道路。体育职业化是体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1988年开始足球职业化探索,1991年探讨足球特区,随后,大连成立中国第1个职业足球俱乐部。1994年,中国足球率先推出职业联赛,之后,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的职业联赛逐渐展开。

尽管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的速度较快,但对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且研究不够全面,缺乏深度,未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体系。现将主要研究论点摘编如下。

一、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历程及实践探索

职业体育运动由来已久,它是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需求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许多项目的职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全世界开展职业体育的国家约占总数的 1/3。在我国,自1988年开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多个项目的职业联赛相继登台。竞技体育职业化成为20世纪末期我国竞技体育舞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方新普、柏慧萍从 20 世纪社会三大变革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进程,认为,我国体育职业化“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走了10多年,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联赛也已全面展开。成败与否,不能否定体育职业化道路的正确性。我们应该让体育自我调节,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让它自我净化,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职业体育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有序、可持续的环境。尽管我国体育职业化尚不成熟,水平也较低,但我国经济体制创新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以及从综合市场和人自身发展需要来看,体育职业化道路是不可回避的。

靳勇、李永辉以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出现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重大事件为依据,把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分为初期构想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3年)、实践探索阶段(1994—1998年)、发展过渡阶段(1999—2003年)、积极推进阶段(2004年至今)4个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职业化相比,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所分的4个阶段只是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开展以来的4个具有明显特征和意义的历史时段。

钟秉枢等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分析了竞技体育职业化与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原国家体委为落实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陆续成立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并于 1997年颁布了《国家体委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暂行规定》。从多年的运行实践来看,项目中心的设立和运作促进了运动项目管理由原先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了各运动项目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同时也培育了各运动项目的体育市场。对此项改革,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 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进一步完善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会制,使协会逐步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社团法人,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分期分批进行协会实体化改革。

在此项改革进程中,不同项目的职业化运作程度成为正在积极向实体化发展的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并非任何项目都可以走职业化之路。需要按照各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水平和担负的任务等情况,确定项目协会的实体形式,根据市场发展前景纳入不同的管理形式。如群众喜爱,市场看好,职业化进程迅速的项目,其项目管理中心可转变为纯社团性协会实体;市场起伏不定的项目,职业化进程艰难,其项目管理中心可以转变为事业性协会实体;市场前景暗淡,难以进行职业化改造,但奥运争光需要的项目,则应保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协会管理。

韩志芳、李新霞、马国成对举国体制下发展竞技体育职业化进行分析,提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根据本国文化传统、体育价值取向、经济发展水平等选择合理的培养模式,不要盲目模仿。从把运动员作为“国有资产”的包办式培养模式,到 “个体户”式的自主培养模式,从国家投资体育到家庭投资体育、社会投资体育,人们投资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加强,但在我国目前的体育体制和经济条件下,由于职业运动员起步阶段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使得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望而却步。因此,要构建更灵活、更长远并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我们还要走相当长的探索改革之路。显然在我国现行体育体制和经济条件下,运动员自主培养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项目。有相当一部分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还要靠举国体制来完成,如田径、游泳、体操等需继续保持优势且承担着为国争光重任的国家重点投入项目,仍要依靠国家的统筹来维持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但一般性投入项目和以社会投入为主的项目就可以尽可能地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尝试实行运动员的自主培养,特别是非奥运项目或奥运项目中的个人化项目,如台球、高尔夫球、花样滑冰、体育舞蹈、网球等。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竞技体育的投资回报既要使国家利益不受损失,也要使运动员、教练员的个人利益得到保护,“以人为本”是职业体育和非职业体育都应推崇的共同理念。北京申奥成功之后, 国家体育总局陆续出台了有关运动员奖金分配、入学、保险、再就业等13个规范性文件,从而使运动员保障体制得到了加强。

刘青、田园回顾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揭示我国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是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我国女子网球在国际职业网坛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并不表明中国网球职业化已经真正走入正轨,与网球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行运动员培养方式、竞赛体制、投资体制等是我国推行网球职业化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障碍。为此,在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网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投入与回报机制,努力拓宽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借鉴女网、从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实现男网突破,进行竞赛体制改革,促进网球产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进而实现我国网球整体职业化水平的提高。

姚辉波对当前我国排球职业化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10 年来,排球联赛组委会为办好联赛,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从赛会制到主客场循环制,从以俱乐部名义参赛到俱乐部办赛事。俱乐部制改善了运动队的资金状况,激发了各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使联赛水平逐步提升;联赛水平的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到现场看球,使球市升温。俱乐部办赛事使俱乐部运作空间大大增加,激发了俱乐部的积极性,联赛经俱乐部的精心包装,媒体的炒作,比赛更精彩,市场稳中有升。我国排球联赛于1998—1999 年赛季开始采用“每球得分制”,受到国际排球界的赞赏和关注,促进了1999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中对“每球得分制”的采用。与此同时,对队员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从而扩大了我国排球在世界的影响力。经过 10个赛季的精心培育,我国排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已初见成效,但与足球和篮球等项目相比,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赛制改革和俱乐部建设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二、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除个别项目(斯诺克、女网)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外,大部分职业化的竞技项目水平徘徊不前,有的甚至严重下滑。男、女篮球在亚洲的优势正在缩小;足球在沦入亚洲三流;女排成绩不理想……可以说,职业化水平十几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竞技水平下滑状况,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

唐炎、卢文云对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认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取得实效的原因主要有:患得患失的思想导致对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行政力量支配下的“双轨制”致使职业体育产权关系模糊;行政的过度干预导致职业体育市场主体地位缺失;法制建设的滞后阻扰了职业体育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落实项目协会实体化的举措入手,通过实体协会的真正建立,分清办事机构与行政机构介入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式和界限。在此基础上,由实体协会作为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组织依托,依法开展相应活动。

钟秉枢等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研究后认为,竞技体育职业化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意识,使竞技体育职业化具备财政来源,而且影响着体育商品市场、体育表演市场和体育文化市场的发展水平。其次,竞技体育职业化受到群众对运动项目喜爱程度的制约。此外,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组织结构、社会法制条件、体育竞赛制度、体育新闻宣传等都制约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

宋君毅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诚信缺失及重构问题进行研究,阐述诚信缺失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在我国体育职业化、产业化进程中,这一问题同样不可避免,且对职业化进程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黄晓俊、刘玉琴从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对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诺斯悖论”进行分析,认为,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的介入往往形成“诺斯悖论”现象,其悖论的实质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政府权力与投资主体权利的博弈,是政治与经济的冲突与协调,也是政府对市场的侵犯与保护;提出政府影响与职业化发展效率之间平衡的对策。

三、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近20年来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表明,当初勇敢迈出的步伐,在后来走得并不顺畅。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至今,不仅没有取得理想成效,反而招致诸多诟病。一条被世界体育发达国家广泛成功实践的道路,为什么在我国走得这样艰难? 这值得我们深思。

霍子文结合李娜法网夺冠案例分析,论证中国女网“单飞”模式的现实动因、实践启示及改革思路。运动员自组织功能弱化是李娜等人提出“单飞”的根本原因。李娜法网夺冠的启示主要有:举国体制与职业体育的互补实践是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有益尝试;“单飞”模式是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李娜开启成功职业生涯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思路是:推动中国网球由“举国体制与职业网球的‘双轨制’”向“融合制”迈进;努力规避“单飞”风险,积极引导“单飞”球员实现职业网球价值目标与奥运争光目标的有机统一。

李康分析转轨时期我国体育职业化的利弊,提出完善体育职业化进程中的管理模式,应尽快解决几个主要发展要素。①逐步完善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加快协会实体化进程。②依法完善俱乐部的运作机制。联盟自律机制是俱乐部运行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职业体育尚无真正意义的联盟,该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中的恶性竞争。③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对职业体育的管理。政府应将职业体育的各种组织作为企业、社会团体来对待,主要依靠立法与司法系统对职业体育进行宏观调控,国家颁布的社会立法和经济立法均适用于职业体育的各种法人与自然人,在税收、合同、贿赂等问题上均应依法行事。④积极完善职业体育的商业经营机制。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门票、赞助、运动员转会、标志产品开发是职业体育的几大支柱性收入。⑤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我国体育经纪人刚刚起步,一批既懂体育规律又懂市场规律并深谙国际游戏规则的经纪人的介入,是职业体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发酵剂”。

体育职业化应该是以大众体育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龙头的“金字塔”式的发展模式,用职业体育取代大众体育或片面地关注职业化而忽视群众体育的行为,势必会颠倒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整个体育的发展引入歧途。奥林匹克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以体育育人,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竞技体育上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要广泛开展群众基础体育,增强国民身体健康素质。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堪称体育强国。因此,通过竞技体育职业化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也是体育职业化的一个积极示范效应。

梁晓龙论述当前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认为,我国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进行职业化(市场化)改革应该以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增强运动项目的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我国进行职业化改革的竞技体育项目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职业体育的竞技水平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不能想象一个运动竞技水平很低的职业竞技项目,能在体育市场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隐含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把能进入市场进行经营的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使一部分群众基础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市场中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所以,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必须具备的一个最根本条件就是要有较高的运动竞技水平,同时也要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世界上经营得好的一些职业体育项目莫不如此,无一例外。

钟文正剖析了日本足球职业化改革成功的文化学原理,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启动了足球职业化改革,采取了包括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规范职业联赛机制;倾力营造足球文化氛围,重视对国外足球理念的吸收与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足球的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其成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学根源:承袭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历史传统,善于全面、多层吸收西方足球文化营养及重视异质文化的本土改造和创新等。这对时下中国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周保辉、丁振峰以日本、德国为例,分析国外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与日本、德国开展乒乓球职业化的现状相比,乒乓球运动在中国所处的地位很高,深受国民喜爱,在国民中普及率很高,竞技乒乓球运动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电视媒体的关注程度也较日本、德国高。目前,在中国乒乓球职业化进程中存在乒乓球市场没有形成、俱乐部很难赢利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职业化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为了使我国乒乓球职业化健康有序发展,在吸取日本、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不足的教训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西方成熟职业体育的管理体制,以期为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

由我国体育职业化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依旧曲折漫长,而西方发达国家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找出适合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群众体育组织管理新模式,不断研究完善竞技体育体制、政策、措施,繁荣体育市场,以实现小康社会构建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职业化网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加速职业化
同台竞技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