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及课程改革建议*

2014-12-06 01:27:53曹永跃
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程

曹永跃



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及课程改革建议*

曹永跃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文献资料、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教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文化优势;拓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等观点。

高校学生; 健康状况; 教学因素

1 前言

健康新定义突破了原有二维认识,把健康观拓展到四维认识,把健康观定义为对自身或他人健康状况总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行为健康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形势由低到高的层层递进的结构。体质和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不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也有紧密的联系。体质主要反映人的生物学起初及其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征;健康则主要反映人的生命活动状态,是动态的,易变化的;体质状况好坏是身体健康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属于良好的体质之中,体质是健康的核心。要正确认识体质与健康的区别与联系,科学地把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实施,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作为知识特别是高新科技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高校无疑会在知识的创新和转换过程中充当空前重要而必要的角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的重要过程,是人们进行终身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最系统、最规范的体育教育,是培养个体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对培养创新人才拥有健康的身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全面发展身心,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并进行思想品德和美学方面的教育,肩负着传播体育文化和培养身心健康的重任。目前,高校体育在不断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加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对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必要性。

2 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

2.1 当前学生体质现状

2013年《国家健康测试》成绩表明,女生优秀率高于男生,《大学生健康测试》测试的成绩合格率2011 级为75.5% , 2012 级为70.6%, 2013级为66.6%,合格率呈下降趋势。肥胖率为36.6%,较轻体重率为28.9%,超重率为7.5%,正常率仅为24.2%。大学生正常体重人数在下降,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不良率为2.8%,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分布不均匀,有待提高;学生对中长跑项目存在畏惧情绪,厌烦心理;大学生应加强下肢力量、肌肉相对力量、身体协调能力、耐力等方面的锻炼; 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主要在于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而对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十分重要的高校体育教育来说,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教学因素

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不够重视,学校一昧为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教师只管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健康状况无人关注,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身体锻炼深入不下去,锻炼不持久;另外,教授的内容缺乏新型的体育项目,内容上过于呆板,对青少年没有吸引力。课堂的组织、教学方法机械、不灵活,不能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证一堂课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有序高效地推进。

2.2.2学生对体育锻炼主观认识的不足

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不足,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怕苦怕累,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长们过于溺爱并“娇生惯养”。除了学习,这些学生的生活琐事几乎全部由父母包办,导致在学生活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课余时间则沉迷于网络中,经常性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少,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2.2.3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尽人意”

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充足,但是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课余活动的需要,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不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得到保障,侧面反映出学校对学生课余体育的重视程度仍有欠缺。

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进行,而且要像一根红线贯穿全课的始终。组织教学不是教师的机械施教行为,而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心理能力的协同作战,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融。它以智慧打动心弦,以语言启动思维。好的组织教学是教师用心灵和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庄严、永恒和宏伟的美。追求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必须讲究教学的组织方法。

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3.1 构建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实现终身健康的目标体系构建,引领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具体设计与实施,建国以来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如以保家卫国强国强种为目的的军事体育思想;以发展学生身、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质教育思想;一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为主的技能教育思想;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教学思想;以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竞技运动能力水平的竞技体育思想;把身体锻炼的快乐建立在自身愿望与需求基础上的快乐。在以发展学生“三基”为教学目标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多采用田径、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中的练习手段,体育教学竞技化,采用训练竞技运动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对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也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体育思想,也必然会呈现出时间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影响,也总会伴随着具有一定历史特点的体育思想的出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思想,从而影响到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不同体育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受不同时期体育思想的影响。

3.2 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文化优势

体育课程改革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广大学校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学校的硬件建设不断得到改善,学校中的体育场地、器材逐步得到完善,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变革。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导致了物质文化的变化,直接作用到了教育领域中,成为引发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

发挥制度文化优势。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我国的制度文化则相对显得保守得多,牢固得多,尤其是在教育制度方面。中国教育制度文化有其强烈的归属性,有其自身的特点,诸如重人文,轻自然的思想。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的转型,我国特有的制度文化对于体育课程改革也在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国家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管理制度中多采用垂直管理,国家课程还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因此“上传下达”也就比较通畅,当国家重视的时候,通常我们是很容易看到“全国一盘棋”现象的。这或许也是我国特有的制度文化所带来的便利,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从一个侧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发挥精神文化优势。—切人类文化活动的主体不是凭空进行文化实践的,而是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进行文化实践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造就了属于它的、特定的文化实践方式及结果。人的价值观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而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教育中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国家、社会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在不断地改变。

发挥教育文化优势。教育系统作为体育课程的母系统,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力,每一次教育文化的变革都会使体育课程进行一次深远的变革。自近代以来,我国教育价值观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体育课程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的访华,对于中国教育界不失为一次巨大的地震,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曾经短暂的提倡过“自然主义的目的论”,随后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学家相继开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作为试点。一时间,“自然主义”成为教育界最主流的理论,这种影响也促进了体育课程改革,并且随后我们相继进行了“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试验,但是很快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一切烟消云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次体育课程改革,更多的是围绕着“中心之争”与“两论之争”进行的。“中心之争”即“儿童为中心”还是“教师为中心”。

3.3 积极创新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目标

体育课程发展目标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向,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依据。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目标要求,目前体育教育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个体。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转变高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如北方的学校往往会开设滑冰与滑雪课,南方的学校则开设游泳等项目,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或少数民族学生多的学校,会开设一些既适合学生参与又有较高锻炼价值的选择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1]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6-21.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0—25.

[3]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9):25-32.

[4]张春华.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测试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86.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 Health

CAO Yong-yue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457000, Henan, China)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test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of the health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analyz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monitor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is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 the advantages of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culture should be given full play to; content and metho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should be expanded; a course system as the goal for the whole life health should be constructed.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factors in teaching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13GGJS-279;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PYZYZR05。

曹永跃(1974-),河南长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程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