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初
(揭阳区锡场镇华清初级中学 广东揭阳 515549)
在人生的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事物了解更为具体化,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的思想逐渐受到禁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学校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环节。在课堂教育中,学校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握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相比于其他学科教育,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进行活动体验和实践教学,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在新西伯利亚发言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战略的发展中,一直重视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和完善创新机制。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本文也在创新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背景下,对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的政策标准,旨在推动学生的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笔者在部分学校调查走访中发现,发现领导和相关教师均认同对学生有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但绝大部分老师对于培养的目标和方法只是有了简单了解,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中。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都能够对创新能力进行简单定义,但真正了解也仅占少数部分。学生在调查中反映,由于自己本科和文化的局限性,无法正确概括和叙述创新能力的内涵,其次是学校对于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的培养过程中也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而在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秀课堂教学实例不够,在这方面缺乏教学研究案例,学校在推广过程中也缺少了示范教学。
新时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已经不局限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而是涵盖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多元性发展。创新能力是智力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国家义务教务全面普及的今日,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社会竞争最显著的特征。在一些高水平高科技的开发研究项目,国家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学校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提供有效保证。
在调查走访中解到中小学教学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与创新能力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体系缺乏了解、创新意识培养薄弱。只有少部分体育教师通过自己学习了解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同时,市委、县委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缺少专业的培训。对于下层管理学校没有进行相关讲座、培训和学习指导,没有下发相关指导性资料和文件。
由于在传统的“重文轻武”的教学理念和当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在调查中发现,将体育课改成自习或者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体育教学的教学进度和管理中也缺乏一定的管理措施和力度,这就是体育教学进程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严重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不能满足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器材的需求。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由于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导致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无法满足,使其创新型意识和思维受到局限。
部分学校注重文化课知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师资方面长期不重视,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校很少组织针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体育老师在工作岗位也较少惨叫各类赛事比赛,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专业技巧的交流,在传授过程中,也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走访调查发现,大多体育教学课程一般只开展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较为简单的大众体育项目的教学,并套用了传统的技巧和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强烈的兴趣,无法激发其学习欲望,抑制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明确限定了教学范围,不支持教师利用地理资源开展教学,严重局限了教学活动范围,无法做到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考核通过体育成绩测量评分来实现。这样的考核系统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专业素质水平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成绩是课堂的目标,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重视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负责学校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宣传、培训和指导,让师生充分了解到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对教师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指导,组织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技巧,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兴趣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小器材等教学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监管部门和学校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激发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保证体育教学进程顺利进行。对于用于体育教学的资金进行监督,切实投入到场馆建设和器材购买使用上去,保证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创新培养提供有利条件。而硬件设施设施舍,也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增长知识和开阔眼见,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合理、多方位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创造性的意识。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设施奖励机制,在体育教学过程和各环节中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传力展开,促进学生创新培养。
[1]查引娟,袁建萍.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2):39.
[2]刘中良,王卫宁.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09-111.
[3]杨伟.体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甘肃科技,2009(10):183-184.
[4]寿小玉,王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7):195-196.
[5]周华.浅议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17-119.
[6]缪志琼.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02.
[7]苏会欣.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