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帆等
摘要:分析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教材建设情况现状,提出了开发基本技能训练、仿真项目实训及编著实战型实训的信息技术类实训教材建设思路,并加强教材立体化资源建设,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关健词:工学结合;基本技能;仿真实训;实战型实训;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1-7387-03
2012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教材建设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成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术的灵活应用,通过实训教学提升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教材作为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符合高职特色的高质量实训教材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高职院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1 信息技术类实训教材现状分析
现在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IT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教材建设往往跟不上知识内容变化,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训教材欠缺。许多学校实训课程的教材仅是由实训教师提供的校本讲义,逻辑性差,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类实训教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 与高职对接的教材建设不足
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内容,模仿本科教材模式较多,实用性考虑不够。教材内容只注重基础性,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应用。教材还停留在为了讲解知识点而写,无法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准确的渗透到实训教学和实训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当中,没有联系实际的工作案例,无法真情实景地融入知识点的学习。
2) 教材与职业标准融合不够
教师编写教材时没有深入对市场进行调研,教材与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及职业标准脱节,编写时只注重于教材的理论性,没有与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无法对接,无法让学生更了解行业要求。
3) 教材相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欠缺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包括:课件、试题库、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配套的教学资源,课程网站等教学资源建设不合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4) 实训教材缺乏
有许多实训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或是实训教材项目设计没有连续性、系统性,知识点的讲解也是零散的,关联性不大,学生做实训时无法很好在指导作用。
5) 教材设计单调,没有教学指导
教材表现形式更多的是文字描述,设计老套,停留在概念、内容等形式上,信息技术类课程大多涉及到软件应用讲解,如能配合图形等内容较好,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2 信息技术类实训教材建设思路
1) 原则
实训教材建设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理论的篇幅不宜过多,以实际工作应用为主进行讲解及知识分析,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如《办公软件案例教程》中,设计了二十八个大项目六十个小任务,着重于以项目任务的完成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每次课后,要求学生写实训报告,以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应用及反思。
2) 加强岗位调研,紧扣职业标准
对行业企业进行岗位调研,特别是职业标准的把握,教材编写要紧扣职业标准,做到课证赛融合,将知识的学习、实训、技术体系的企业认证相结合,学生学习会更轻松,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更加容量,如编写《办公软件案例教程》时,编写组深入调研各行业办公案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岗位为主线,编写教材,效果很好。
3) 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
单纯的一本教材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应该加强与教材配套的立体化资源建设,如教材的网络互动平台,实训指导书、配套的课件、主流软件应用、具体实训项目的实际作品、学习视频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引入网络课堂、慕课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与使用。
4) 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实训教材的教学主要还是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而后在企业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专业实训教材,需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重要切入点,分析职业与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编写教材,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写出一部适合高职的高质量实训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积累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多方收集材料,吃透行业标准,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6)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高职实训教材的开发,必须让企业参与其中。对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按照企业或市场需要开展为学生(即未来的企业员工)的职业综合素养和技能能力训练。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教材建设实践
高质量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能使学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术、综合实战项目等,基本技能是信息技术类专业应掌握的技能,如录入技能、办公软件应用操作技能,专项技能指某门课程要求掌握的一项技能,如计算机维护、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专业技术指综合多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完成一项技术工作,如企业局域网的搭建、单位网站的构建等技术工作;综合实战项目是完成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如完成一个宣传片的制作、校园网的构建及运维,该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完整企业项目的流程训练才能达到。
1) 开发基本技能训练教程
信息类各专业需掌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技能,包括录入技能、办公软件应用、网页设计、图像处理等基本技能。以《办公软件案例教程》为例,办公软件的操作是每个大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基本信息处理技能,操作技能分公共初级,行业岗位中级、行业岗位高级等三个层次,公共初级达到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软件模块中级工水平,编写《办公软件应用实例》时选择金融、营销管理、旅游服务、机电工程、艺术设计等行业,深入调研信息技术融入行业的深度,编撰行业中级和高级办公软件应用的训练案例,目前该教材已被多所院校使用,反映很好。
2) 编写写仿真项目实训教材
仿真项目实训属于综合项目实训类型,以局域网组建与运维为例,建立多家三级以上系统商集成资质的创新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如编写《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训教材时以收集合作企业近三年工程项目所有文档,按照工作流程的逻辑,与多方合作者一起分析、筛选每个工作点的代表案例,进行标准化和格式化工作,然后建立工作模型,写成实训教材的初纲;同时通过多种资料途径收集同行编撰的案例或项目档,作为撰写工作的参考资料;另外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编写提纲,统一写作体例,撰写仿真项目实训教程。
3) 编著实战型网络创业实训指导书
实战型实训是综合项目实训的最高层次,真实融入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是学生脱离学校母体独立工作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如《网上零售》实训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网上零售就业工种,走访、调研国内成功的淘宝网、义乌小商品网、阿里巴巴商城、书籍类和旅游类等零售网站的成功商户案例,分析网上零售工作的各个岗位任务,收集经典案例,标准化建立公共模型后,以海南经贸网上商城平台、淘宝商城、阿里巴巴等平台为实训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以店铺开设、推广成效、销售额、利润等做为项目实战考核指标。学生进行实训的教材需收集电子商务店铺成功案例,并邀请企业(商城)精英一起开发网上零售实训指导书。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分类、分层次的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实训教材建设范围扩展到更多配套资源,开发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能够更好地使用课程的网络资源,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及空间,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申国新.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124-126.
[2] 李玲俐.基于工作流导向的“网络信息安全”实训教材建设[J].计算机时代,2014(4).52-53,56.
[3] 孙艳霞.基于实训载体的立体化系列教材建设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14 (3):55-56,96.
[4] 周玉泉.对高职教育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11):6-8.
[5] 孔新舟.“专业实体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