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运动融入江西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①

2014-12-05 14:28傅杰万绍勇龙晓东龙建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江西运动

傅杰 万绍勇 龙晓东 龙建军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9)

高跷运动融入江西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①

傅杰 万绍勇 龙晓东 龙建军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9)

本文对高跷运动在江西高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课程开设现状、学生的参与情况、专业教师师资等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了影响高跷运动在江西高校开展的因素,探析了其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对性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高跷运动在江西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打造出江西高校传统体育特色项目。

高跷运动 江西高校 可行性

高跷也叫“扎高脚”、“拐子”、“脚把”,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体育项目,因活动时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列子·说符》中已有记载。高跷最初带有杂技的特点,进入民间后,与歌舞、戏曲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现今高跷运动作为一项新型的户外体育项目,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多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和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中学校中推广高跷运动活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和决策,现在高跷运动以作为体育课程的拓展课程内容,逐步进入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堂。

1 江西高校开展高跷运动的可行性

对江西开展高跷运动的高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的发放回收结果表明,目前江西高校都是以体育课为主的形式开展高跷运动,结合高跷运动俱乐部、社团等多种形式开展,因此要全面了解高跷运动在江西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必须探讨分析高跷运动课程开设的状况。

1.1江西高校高跷运动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江西高校现行的高跷运动授课方式主要是以大学体育普修课、体育选项课、公共选修课等几种形式开设,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体育普修课,由于各所高校由于性质、任务、培养方向不同,在体育课中开设高跷运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时数有所区别。

大学二年级开设大学体育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普修课和选项课都属于必修课,而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课的组织形式,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开设,许多学生乐意报名参加,学生在学习定向运动课程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应有的学分。高跷运动课程开设在江西高校正处于初级阶段,各院校大多数都采用不同院系重新组合男、女合班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的运动器材,各院校应积极深入研究高跷运动课程开设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各级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推动高跷运动更好更快地开展。

1.2江西高校学生参与高跷运动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是群众性的运动,是需要全体学生参加的运动。体育运动有非常多的选择,但有许多项目由于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并不能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参与。据相关数据统计,学生的在大部分体育课中实际参加和运动的有效时间,往往只有很短的不到1/3的时间。而高跷运动则可以解决这个不足之处,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实际参与运动的时间,是完全可以做到每节课20min以上的运动时间,加上运动前的热身活动,是完全可以超过全课堂的一半时间的。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古老、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江西高校开展,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学习兴趣高,观赏性强,器材丰富,参与不受任何场地的制约,大大节约了学校场地资源,对学生的反应、决策、速度、心理素质的锻炼是其他体育活动不可比拟的。学生对高跷运动的了解渠道是多样化的,但了解程度不够,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意愿,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参与高跷运动的起始时间比较晚,基本都在大学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高跷运动的参与兴趣,高跷运动在高校中就会受到学生更广泛的关注。学生一旦喜欢上这项运动,是可以终身从事和参与的。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会学生高跷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在传授了学生一项可以终身受益的一个基本技能,而且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

1.3江西高校高跷运动教师的现状分析

目前江西高校需要更多高学历、业务精通、政治素质好的一线教师队伍。从担任高跷运动教学的教师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高跷运动的开展表示支持,态度比较积极。从男、女定向教师的比例上看,男教师多于女教师,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以本科学历人群为主体,具有中、低级职称的教师占多数,缺少高职称的教授专家,缺少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队伍现状。大部分教师原来从事田径专业。他们执教的年限不长,教学与训练的经验不是很丰富。

2 影响高跷运动在江西高校开展的因素

2.1学生对高跷运动的认知情况与喜爱程度

高跷运动在江西省高校开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高跷运动是踩着木跷表演,比一般的形式要高出一截,人们远处也能观赏,而且行动方便,无异与活动舞台,器材丰富多种,形式多样,学生们感到新鲜有趣,参与气氛活跃,是非常受到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通过对江西省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听说过但不太了解高跷运动这个体育项目,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生活压力过大,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很少关注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只有极少部分同学了解高跷运动,说明高校对高跷这项运动的宣传力度太小,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太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以致于导致许多在校的学生都不知道高跷运动这项新兴的体育项目。

2.2学校领导重视与硬件设施配备

学校领导层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观念决定着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趋势和程度。领导重视,对体育工作舍得投资,从硬件设备配置首先保证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体育教师也能从领导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关心和鼓励。相反,倘若学校领导认为高跷运动体育项目可有可无,那高跷运动要求得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阻碍高跷运动在江西省高校的开展。所以,争取领导的支持,高校在购置专业的高跷运动器材与设施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让广大的学生都能使用先进的运动设备,调动学生参与定向的积极性,有助于高跷运动的发展。

2.3教师的专业特征与师资情况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授者要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目前江西高校从事高跷运动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原来从事的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跷运动在我国高校兴起的时间较晚,许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没有设置高跷运动专业,现在大多数从事高跷运动教学的教师在大学期间都没有系统学习过运动运动知识,在职后也很少参加专业的高跷运动培训,缺少过硬的高跷运动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训练实践经验,而迫不得已转入高跷运动教学,这对高跷运动的发展极为不利。

3 江西高校开展高跷运动的发展与对策

3.1提高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高跷运动推广普及力度

学校领导对高跷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加大有效的宣传工作,是高跷运动得以推广普及的有效成绩保证。我省各个高校每年都会举行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赛事,如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武术、健美操等比赛,参与的学生人数多,宣传力度大,高校可以把高跷运动体育项目引进日程赛事固定下来,或把高跷运动纳入每年十月份左右举行的田径运动会项目中,通过各年级、各学系之间的比赛,不仅可以促进高校高跷运动的开展,同时高跷运动可以得到最大范围的推广,让全体师生参与到高跷运动中来让他们亲身体验高跷运动的乐趣,爱好高跷,今后关注高跷运动的发展。

3.2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跷运动教师业务素质

加强高跷运动师资建设,抓好对教师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及时向教师介绍高跷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使教师在培训中接受新的课程理念,逐步形成对课程资源的正确认识。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专业技能,高校应多开设高跷运动培训班,增进高跷运动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

3.3加快高跷运动器材研制与开发,抓好高校课余高跷运动训练工作

为确保高跷运动在高校的顺利开展,江西省高校各级领导以及主管部门要在高跷运动场地器材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组织科学管理、加强科学研究建立专门的高跷运动管理机构。高校开展课余高跷运动训练,要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轨道,要充分发挥教练员水平和训练条件的优势,加强学生高跷基本技术的训练,培养高跷运动专业骨干,更好地推动高校群众性高跷活动的开展。

3.4增进全省各高校之间的高跷交流,积极开展高跷运动赛事

江西省高校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高跷运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内高跷运动比赛,办出各自的竞赛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或传统项目,并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需求,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关注高跷运动。高校应定期举行和组织参加各种类型的高跷运动竞赛,提高竞赛水平,增进全省各高校之间的高跷交流,加强与外省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省份地区开展高跷运动的经验。

4 结语

高跷运动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是红土地人民的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的群众性、观赏性以及可发展性和推广价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素质教育下体育改革的方向。因此,江西省高校在高跷运动专业教师配备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高跷活动,如专题报告、开设讲座、高跷运动知识竞赛、高跷游戏、高跷校内、外比赛等等,培养学生对高跷的兴趣,吸引广大学生共同参与,推动江西省高校高跷运动更好更快地发展,打造出江西高校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并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邹政.高跷运动的起源、发展与创新[J].池州师专学报,2006(4).

[4]沈卫珍.从人类文化学视角探讨高跷的起源与文化传播[J].浙江体育科学,2008.

[5]王珂.对运城地区高跷运动的现状、发展和创新的探究[J].华章,2011(11).

G807

:A

:2095-2813(2014)05(a)-0118-02

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规划项目,课题编号:YG2013066。

傅杰(1967—),江西吉安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万绍勇(1981—),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E-mail:WSY811012@163.com。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江西运动
江西银行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我爱江西奶奶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