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体育教育学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探
喻 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以“运动技术技能”为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的“隔离”,导致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所培养的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提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几点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领会,坚决执行。那么,学校体育将如何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能够提高或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师资,这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下,重新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1 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价值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在体育界,尤其是学校体育界,我国在体育教师教育目的论层面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运动技术技能”价值取向,人们评价1位体育教师是否“专业”,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具有或曾经具有相对较高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而不是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很显然,在“运动技术技能”这种价值观的取舍下,“运动技术技能”必将作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点,这就必然使人们把“体育”定位为“传授身体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把“体育教材”定位为“身体运动的标准”,把“体育教学”定位于“照本宣科地传授运动知识”,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技术,轻人文,忽略了综合素质教育,从而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和语言文字修养等方面未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未能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多地注重技术和训练水平、缺乏理论根基,满足于学到一点技术。由此,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既难以形成“上得去”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也难以成为“下得来”的应用操作型人才。很明显,以“运动技术技能”学习为主导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如何在“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下,在“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下,以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学习就显得比较缺乏。这种目的论上的“狭隘性”造就更多的是一批不懂得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缺乏创新能力的“匠”才。这就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将来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后劲乏力,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任务,不能成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创造者和开拓者。
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的“隔离”,导致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 中国在近100 a的时间里一直把体育学院及师范院校体育系科,看成是培养体育教师的唯一途径和体育教师队伍的唯一来源,并由此而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垄断性体育市场。从实践来看,体育教育“母机”的先进性、导向性及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性体现不够。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未能较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使命。从近几年来的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就可以说明了这一点。如:2010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大学生“速度、爆发力、力量等体能素质继续出现下降”;“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运动技能也呈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10月25日人们热议的中俄小学生足球比赛就可见一斑。从总体上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还十分令人担忧。产生这样的结果,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不无关系。
1.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据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两地有59.4 %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来自于外部刺激,即继续教育源于强制性政策及评定职称晋级的需要,而32.3 %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只有8.3 %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是出于对自己工作的不懈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像北京、上海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这样,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其他地方应该也不会比北京和上海好很多。正是由于中小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少,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能准确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比如,在最近几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上体育与健康课主要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玩得开心就行,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在教案中没有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娱乐课”、“游戏课”、“文艺表演课”、“劳动展示课”、“放羊课”或“体育项目超市”。整个体育课,缺乏必需的运动负荷,因而很难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意义和内容,不能认真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再加之,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完成学历达标后,许多高校还没有体育专业硕士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少,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困难。所以,由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从而导致人们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它已成为制约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还应担负起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个完整的方案和优质的学习环境条件。
1.4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培养的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主要表现在:学科与术科课程比例不合理现象;课程体系不能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于时代发展,甚至落后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特别是现有体育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缺乏适合学生锻炼需要的运动项目,难以符合“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缺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同时,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一些偏差,致使教学内容不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技术教学以传授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真正的教材教法如运动特点、练习的方法和游戏方法等比例很少。学生学会了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但面对教学对象时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可能具有较好的专项技术水平,但面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无从下手。这必将导致今后可能出现体育教师会教授的课程,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教师不一定能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需要的内容的尴尬局面[6]。即使有的体育教师有机会继续学习,也面临着教学内容陈旧,考试松懈,课程设置与以前学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内容雷同和不知道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问题。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所培养的体育教师,当然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以说,这样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应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 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大多数学生最终会走向教师岗位。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时,需要帮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深刻理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组织体育活动和运动技能传授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能力提高的需要。同时还应使知识体系适应因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频繁的知识更新,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掌握的知识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具备再学习再提高的基础能力,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和中小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接,要让他们学会教学,在“术科”课程目标上,实现由“运动技术技能取向”向具有“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取向”转变,突出 “运动技术为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要重点研究和加强有关在 “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这在当前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中,还显得比较缺乏和不够重视。
2.2 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 的教育理念,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同时学到教授知识的方法和获得继续学习的方法,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培养体育教师时就要充分提倡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提倡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探索性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取知识后的乐趣和欣慰,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才能持之以恒,取得好的效果,才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建立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标准,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需要 为了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尽快标准化和专业化,我们必须推行一种全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与训练模式。就现实而言,“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落实得如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目前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较为短缺,特别是高学历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更为稀缺。因此,我们应根据大、中、小学校对高层次体育师资的需求以及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在3 a内对所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机会,以此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
以“运动技术技能”为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的“隔离”,导致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所培养的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提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王定华.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2(24):2-4.
[2] 喻坚.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61-665.
[3] 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11-13.
[4] 喻坚.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9(6):36-38.
[5] 黄辉.立德树人: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35-38.
[6] 黄祖林.从阳光体育的内涵与特征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92.
New Explo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under Education Concept of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YU J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0,Hubei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education concept of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and discusses existing proble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Results are as follows: gym teacher, with “sports technical skills” oriented specialty, is really hard to accomplish the mission of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Iso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funda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leads to “mismatch”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Neglect of continue education to gym teacher in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restrict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limin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gym teacher. Gym teacher cultivated by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cannot guide well prelimin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For this purpos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co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be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level”. “Health first” as guiding ideology,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as education concept, improving teaching ways and means, cultivating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alent development;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G807.0
A
1004-7662(2014 )04-0029-04
2014-03-28
喻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