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迷的身份认同维度研究

2014-12-05 10:3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迷认同度运动队

冯 瑞

体育迷的身份认同维度研究

冯 瑞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迷是竞技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迷的身份认同可能呈现出多个不同的维度。根据认同程度的大小可以区分为强认同和弱认同;根据倾向性与认同之间的反差可以划分为正向认同、反向认同和零度认同;通过引入认同度的概念,根据认同样态可以划分为一元认同、多元认同和等量认同。体育迷身份认同维度的区分是从理论上对体育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体育迷;身份认同;维度;认同度

一般而言,体育观众是指到现场观赏赛场赛事和通过介质来观赏媒介赛事的受众。在多媒体时代,媒介赛事的受众除了传统大众媒介中的广播电视以外,也包括互联网的各类终端,甚至包括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毋庸置疑,体育观众是全球范围内群体数量很大的一个类别。尤其在夏季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奇观”赛事发生的时候,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体育观众可以占社会人群中的压倒多数。体育观众和体育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迷是体育观众中的一部分。与体育观众随机性特点不同的是,体育迷可能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和更明显的指向性。

有关体育迷的身份认同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有过不少研究。但各类研究更多的是从社会属性和消费特征对体育迷进行分类,很少有研究从不同维度对体育迷的身份认同问题展开探讨。事实上,这个问题是有效地分析体育迷的构成、属性、特征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现象的根本问题。因此,研究不得不从已有的体育迷的概念和分类作为起点。

1 国内外体育迷研究概述

流行文化中的活跃词汇“粉丝”来源于英语中“fans”的音译。Fan来自于拉丁语中的词汇fanaticus,意指在情绪上和精神上处于癫狂状态的人。“粉丝”一词在流行文化中多与音乐家、演员、运动员和运动队等相连接,但其在当下的内涵义也延展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领域。近年来,各类“迷”(fandom)研究成为了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关迷研究的话题层出不穷。

一般而言,学者对于类似体育迷、歌迷、影迷等各类“迷”的认知是偏消极的。例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就把体育迷称为“虚幻的参与者”[1]。波兰裔英国社会学家鲍曼把“体育迷”社群指涉为“更衣室社群”,[2]认为他们除了在这里消费一些新球衣、新球鞋以外无法创造任何价值。对迷群体有持续研究的美国传播学家亨利·詹金斯明确指出,在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学者们有将“病态迷”来提喻所有迷群体的趋势。[3]为了区别于文学和艺术等所谓“高级文化”的“迷”,美国传播学者乔丽·简森干脆把文学艺术类的“高级迷”用西班牙语词汇aficionado来表示。她认为,体育和娱乐工业的“迷”是危险的,经常是歇斯底里的狂热分子,通常同时被描述为“狂热的孤家寡人”或者“疯狂的群体成员”。[4]

事实上,各类迷群体已经日益成为工业社会里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群体,他们在工业化市场策略中起着积极的被培育和被利用的作用。[5]尤其是体育迷,他们是职业体育运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与职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一同构建了赛场赛事,同时也是媒介赛事的组成部分。因此,英国文化学者科内尔·桑德沃斯认为,在流行文化消费的研究中如果没有介入迷群体和迷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6]

在早期的体育迷研究中,较多的学者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工薪阶层。这源于他们认为工薪阶层是体育迷中占据压倒地位的组成部分。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如果不从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资本产生的领域,如果不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体育迷,那么有关体育迷的研究注定是有局限性的。[7]事实上,精英阶层中也有大量体育迷,他们的消费方式、对比赛的认知与工薪阶层相比可能差距很大。

有关“迷”和“体育迷”的定义有很多种。英国学者马修·希尔认为,“对于特定的球队、名流、秀、乐队和类似者有广泛兴趣的疯狂个体可以称为‘迷'”。[8]美国学者丹尼尔·万等给出了体育迷与体育观众的差别。他们认为,体育观众(也称体育消费者)是愿意个体主动或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来观赏体育比赛的个体。体育迷是对一个运动项目、运动队和运动员感兴趣并追随的个体。体育迷这个身份可以对压抑和异化等不良情绪带来缓冲,同时也可以提升自我尊重和群体尊重感。[9]这样的定义事实上并不严谨,还有循环论证之嫌。英国文化学者加里·克劳福德从道德层面来解读体育迷。他认为体育迷是个体认同为支持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区分和判断他人行为的群体。[10]不难发现,“体育迷”直到现在也没有比较科学且被广泛认可的概念。

体育迷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果按照项目分类,体育迷可以分为各个不同项目的迷群体,当然有的体育迷可能同时迷恋多个项目。看似更科学的划分应当是从体育迷对于特定体育项目的痴迷程度出发。媒介学者按照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依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但这似乎也不足以描述体育迷之间的细微差异。

英国文化学者阿伯克隆比和隆戈赫斯特提出了一系列区分从业余到专业的迷群体名称,分别是“消费者”“迷”“邪教分子”“爱好者”和“小资制片人”。[11]显然,这样的分类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不过他们给出了区分迷群体的一个思路。

英国文化学者乔纳森·格雷提出了“反迷”(aiti -fan)和“非迷”(non-fan)的概念。其中“反迷”是对特定文本或体裁强烈反感,在道德或审美层面上拒绝、对抗的群体。[12]在此基础上,希腊学者维维·蒂奥多洛普鲁以雅典的两支足坛宿敌帕纳辛纳克斯和奥林匹亚科斯俱乐部为例,提出了“反体育迷”的概念。[13]类似皇家马德里与巴塞罗那、国际米兰与AC米兰等具有鲜明对抗色彩的体育迷群体中对对方阵营的身份认同即为反体育迷。这个概念的提出使体育迷的分类更趋多样化。

英国体育文化学者理查德·朱利亚诺蒂把足球迷分为四类。[14]如果借鉴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体育迷划分为拥趸(supporter)、追随者(follower)、热球迷(fan)和冷球迷(fl^aneur)四种。在这里,“球迷”泛指体育迷。将球迷的狂热程度分为“热”和“冷”显然受到了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和法国后现代主义学者让·波德里亚《论诱惑》中的相关论述影响。但一“热”一“冷”恰如其分地区分了体育迷情感上的差异。

根据朱利亚诺蒂的划分,四种类型的体育迷被分在了纵轴和横轴的四个区域。横轴是以传统和消费来划分,纵轴则是以冷和热来区别。拥趸和追随者出现在横轴的同一侧,热球迷和冷球迷出现在另一侧;与此同时,拥趸和热球迷出现在纵轴的同一侧,追随者和冷球迷在另一侧。拥趸是具有密切的联系、紧密的地缘关系、在背景认同中具有亚文化关系的群体;追随者是具有或亲密或疏远的联系、具有一定空间关系、具有符号交换关系的群体;热球迷是具有或亲密或疏远的联系、商品-媒介联系密切、非互动市场关系的群体;冷球迷是具有疏远的联系、拟仿非空间的、全球认同关系的群体。简而言之,拥趸、热球迷、追随者和冷球迷分别对应传统/热、消费/热、传统/冷和消费/冷四种不同的体育迷群体。[14]但朱利亚诺蒂的分类带有比较明显的政治经济学色彩。况且,将地缘政治、经济和体育融合在一起,其结果经常会由于不同的区域、族群和性别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这样的分类其实仍旧是比较抽象和费解的。事实上,如果以体育迷的身份认同为划分标准,体育迷的群体分类会更加清晰。

国内有关体育迷的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学者黄顺铭和徐沛有关于媒介中伦敦奥运的“体育迷”体验研究,但在研究中并没有对“体育迷”和“非体育迷”的概念进行界定。[15]孔乐迪对国外的迷群研究进行了部分梳理,但在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中,对体育迷的概念仍然语焉不详。[16]此外,国内对体育迷的研究有指向暴力研究的传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对体育迷暴力行为的研究。[17]当下类似的研究也屡见不鲜。当然,国内更多的研究指向“球迷”,相关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数以百级。“球迷”这一概念其实是对“体育迷”的下限和通俗解读,术语本身并不规范。国内对球迷的研究以足球迷为主,研究中既有对作为整体的球迷文化的思考,也有不少球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还有对球迷这一概念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属性等元素展开综合分析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内对体育迷的研究以应用性的对策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很少,有关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对于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2 体育迷的认同维度之一:强认同与弱认同

有关体育迷的身份认同,西方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可以陆续有研究成果。美国德裔体育学者阿伦·古特曼1986年出版的《体育观众》就开始涉及体育迷对运动队的认同问题。[18]里尔和米奇科夫的研究在古特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体育迷对运动队依赖的认同展开了研究。[19]万等研究直接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体育迷与运动队和运动员之间的认同关系。[20]赖恩哈特的研究也是从体育迷的忠诚度来剖析与运动员之间的认同。[21]

在有关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哪些是决定身份认同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根据万等学者的研究,在美国,家族传承是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第一原因,运动员的能力和个性排在第二位,地域原因排在第三位,运动成绩只排在第五位。[22]英国学者琼斯对英国足球迷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地域因素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要素。[23]日本学者竹之内等通过对日本足球的考察,也得出了地域因素是体育迷身份认同第一要素的结果。[24]显然,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差异,影响体育迷身份认同的要素会有一些不同。因此,要考量体育迷的身份认同,需要借助更为趋同化的标准。

遵循不同的维度,根据覆盖全域的原则,研究者尝试将体育迷的身份认同划分为强认同和弱认同;正向认同、反向认同和零度认同;一元认同、多元认同和等量认同等不同区间。

按照身份认同程度的大小,体育迷可以划分为强认同体育迷和弱认同体育迷。强认同是指体育迷对特定体育项目、运动队或运动员具有高度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团队感。强认同体育迷往往对于同一运动项目中的其他运动队或运动员具有鲜明的敌意,具有天然的“敌我”情结。在体育迷的心目中,俱乐部赛场所在地就是自己心中的圣地,为俱乐部效力的教练、球员具有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反之,即便是该项目中最优秀的运动队和运动员也无法让体育迷口服心服。例如,由于地缘性和民族性等问题,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中的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和巴塞罗那俱乐部是传统宿敌。两个俱乐部的绝大多数球迷之间对立情绪明显。效力于对方阵营中的球员和教练员往往是球迷“憎恨”的符号。而且,从一方直接“跳槽”到对方的球员更是球迷“痛恨”的符号。例如,从巴塞罗那队跳槽到皇家马德里队的葡萄牙球星路易斯·菲戈就被巴萨球迷称为“最不能被原谅的叛徒”;相反,从皇家马德里队直接转会到巴塞罗那队的路易斯·恩里克成为了加泰罗尼亚足球迷心目中的英雄。

如果划分得更加细致一些,强认同体育迷还可以被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强认同体育迷。

2.1 Ⅰ级强认同

Ⅰ级强认同体育迷可以被称为“骨灰级”体育迷。他们具有极其鲜明的“本我”情结,不能够容忍任何有损“本俱乐部”和“本运动员”的举动甚至言论。他们会在比赛场地的固定看台,身着与运动队或运动员约定俗成的统一服装,有延续性比较显著的支持歌曲、口号、队形。在某些特殊情境下,他们在情绪上会与“对方”的体育迷发生允许范围内的言语冲突。

其次,Ⅰ级强认同体育迷的消费方式具有较为极端的指向性。他们多数会无条件地购买俱乐部的各种套票;跟随运动队或运动员到客场观战;利用自己一切可能的方式观赏运动队或运动员的训练,寻觅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教练员、运动员接触;购买与俱乐部相关的付费电视频道;一旦俱乐部或运动员有更新换代的运动服、运动鞋、帽子、围巾甚至队徽和附属纪念品,他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来“随波逐流”。

再有,Ⅰ级强认同体育迷在情感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运动队和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为了逃避现实或寻求社会认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来自运动成绩的影响。例如,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可能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周中提升信心。

2.2 Ⅱ级强认同

Ⅱ级强认同体育迷可以被称为“铁杆级”体育迷。他们在很多细节上可能达不到Ⅰ级强认同体育迷的标准。例如,他们可能无法随队到客场观战,无法在多数时间陪伴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他们在规约性上无法做到整齐划一。

在消费方式上,他们的指向性可能并不极端。他们有时会在酒吧或影院里观看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比赛。这种伴随消费的方式绝大多数时间里仍然是群体行为。他们可能不会经常更新自己支持球队或球员的服装。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他们对运动队和运动员强烈的认同感。

2.3 Ⅲ级强认同

Ⅲ级强认同体育迷的痴迷程度较之Ⅱ级更逊一筹,他们可以被称为“沙发土豆级”体育迷。他们会时常在电视、网络上关注自己支持的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比赛。

他们消费的方式具有个体性的特征,偶尔会到现场或到酒吧参与群体收视行为。他们可能很少穿着具有规约性的运动队或运动员的服装。他们对运动队和运动员的认同感依然强烈,但可能不具备排他性。

2.4 弱认同

弱认同体育迷的“弱”主要体现在认同的基础上。类似英国文化学者马克·杜斐特在《理解迷》一书中提出的“边缘迷”(marginalized fans),[25]弱认同体育迷是在身份认同上“层级较低”的体育迷。如果在身份认同上与特定的运动员和运动队有过多的不一致,就会导致诉求上的矛盾甚至冲突。弱认同体育迷相对于Ⅲ级强认同体育迷而言再逊一筹。他们对于自己支持的运动队和运动员可能是比较摇摆的、随机性的。对于“骨灰级”和“铁杆级”体育迷而言,弱认同体育迷可能接近于“伪球迷”“伪体育迷”。但弱认同体育迷的自身认知依然应当是体育迷。

弱认同体育迷在消费方式上更为随意。他们可能在某一个特定时段趋近强认同体育迷,例如关注度较高的职业联赛期间,尤其是支持的运动队和运动员连续取得佳绩的时段。但这种消费不具备持续性和传承性,可能因为客观条件随时中断。

3 体育迷的认同维度之二:正向、反向和零度认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体育迷对于竞技赛事中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支持是具有倾向性的。这种倾向性往往受到地缘、种族、族群、性别、职业等要素的影响。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体育迷对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支持会呈现出令人费解甚至匪夷所思的倾向性。为了相对准确地表达体育迷的这种倾向性,研究者尝试引入正向和反向认同的概念。

3.1 正向认同

一般来说,在地缘、种族、族群、性别、职业等要素的压力下,体育迷呈现出与自身的身份认同相匹配的倾向性即为正向认同。在一场中国队与泰国队的足球比赛中,中国球迷呈现出显著倾向中国队的情绪,这就是正向认同。类似的,在一场网球比赛中,一位犹太裔美国观众在日本运动员和犹太族罗马尼亚运动员中选择后者,也属于正向认同。

3.2 反向认同

与之相对应的是反向认同。在相同要素的压力下,体育迷呈现出与自身的身份认同不相符的倾向性为反向认同。例如,在一场英格兰队与德国队的足球比赛中,普通的苏格兰球迷由于与英格兰同属联合王国,因此应当呈现出一定的偏向英格兰队的情绪。但不少苏格兰球迷会转而在情绪上支持德国队,这就是典型的反向认同。再譬如,在一场拔河性别大战中,男性观众“理应”支持男性运动员。但绝大多数男性出于社会规约的性别主义导向,转而支持女性运动员,这也属于反向认同。

3.3 零度认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受众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精彩体育赛事。不少职业赛事对阵的双方或多方跟受众没有任何的相同要素。因此,在理论上,体育迷是可能存在没有态度的“零度认同”的。零度认同是一种乌托邦状态,在现实中很难成立。即使是执法多年、刚正不阿的裁判员,态度中立的体育记者、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大家熟悉的“解说门事件”,正是因为理论上应当呈现出零度认同的体育解说,却出现了令人诧异的倾向性。

零度认同类似于英国文化学者乔纳森·格雷提出的“非迷”(non-fan)概念。[12]他们仍然会欣赏文本,但对文本本身不持任何态度。这与不欣赏文本的群体是有本质差别的。零度认同虽然在现实中很难兑现,但它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标准。

4 体育迷的认同维度之三:认同度

4.1 认同度I指数

既然体育迷的身份认同有如此多的维度,那么要更加客观地衡量体育迷在一场或一系列比赛中的认同指数,就需要引入“认同度”的概念。认同度即体育迷对于竞技赛事中各竞赛方的认同指数。万和布朗斯康姆比曾就体育迷的认同度提出了一个相当复杂的“体育观众身份认同指数”(SSIS),从7个维度来考察体育迷认同度。每个方面展示出8个不同程度。[26]这样的体育迷身份认同指数事实上等于没有区分,普通人很难通过如此复杂的指数来识别体育迷的身份认同度。

为此,研究者提出一套身份认同指数,指数从0到100。0认同与零度认同并不相同,它是指体育迷对参赛某一方的支持指数为0。100认同是指体育迷对参赛某一方的支持指数为满分,无条件地表达自己的倾向。事实上,0认同和100认同在现实生活中是极为罕见的。在上述的Ⅰ级强认同体育迷中,对自己的主队100认同的比例可能高一些;弱认同体育迷在对抗项目中的认同度比赛接近。如果把认同度与正向和反向认同结合起来就更显得清晰。在一场中国香港队与日本队的排球比赛中,一位中国球迷对中国香港队的认同度是75,那么即为+I(认同)25;反之,认同度只有45,那就属于-I5。相应的,0认同和100认同的认同度分别是-50和+50。

不可否认的是,认同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定量。即使在一场比赛中,同一个体育迷的认同度也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来自于文本内的,即比赛对阵方在比赛中的表现。有的体育迷喜欢强势方的表现,他们对强势方的认同度可能随着强势方优势的扩大而加剧;有的体育迷习惯同情弱势方的表现,他们对强弱双方的认同度可能随着比赛走势的悬殊发生逆转。有的变化可能是来自于文本外的伴随文本。例如,体育迷本来在NBA总决赛中偏向于支持迈阿密热队,但由于媒体大肆炒作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极可能很长时间无缘总决赛,在这种元文本的压力下,弱认同体育迷可能倒向马刺队。

4.2 一元、多元和等量认同

在竞技赛事中,体育迷对于运动队和运动员的认同可能会呈现出多种样态。因此,介入一元、多元和等量等概念,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体育迷的认同,更精确地辨析体育迷的认同度。

4.2.1 一元认同

一元认同是指体育迷在一场或一系列比赛中呈现出压倒性的认同状态,即认同度达到或接近+I50。这往往是比较极端的体育迷呈现出来的认同状态。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对竞赛中一方的无条件支持。即使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利于他(她)支持的运动队或运动员的状况,他(她)也不会有任何的认同转变。

4.2.2 多元认同

多元认同是指体育迷在一场或一系列比赛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认同度有显著差距的认同对象。这事实上是绝大多数体育迷在欣赏竞技体育赛事时的状态。在对抗性比赛中,体育迷的认同度可能是+I10和-I10。在多角参加的赛事中,体育迷对其中几位运动员的认同度可能分别是-I10,-I20,-I30和-I40。当然,对于比赛中的一些非主流运动员,体育迷的认同度可能趋近甚至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他(她)的认同隶属于多元认同。比如,一位美国女观众在欣赏男子10米跳台比赛中,她对美国选手布迪亚、英国选手戴利、中国选手邱波和林跃的认同度分别是+I10、-I30、-I40和-I40,那么她跳水迷的身份认同仍然是多元认同。

4.2.3 等量认同

等量认同是指体育迷在一场或一系列比赛的主流运动员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认同度接近一致的认同对象。在对抗性比赛中,这种认同度可以同时达到I0。例如,一个支持洛杉矶湖人队的篮球迷在观看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和迈阿密热队时,他(她)的认同度就可以几乎相等。当然,他(她)也可能因为对某一方较为显著的不喜欢而导致多元认同。

另一方面,在多角参加的赛事中,体育迷对几位主流运动员的认同度可能十分接近。仍然以上述男子10米跳台比赛为例。一位意大利男性观众对布迪亚、戴利和邱波的认同度可能都接近-I20。那么,他的身份认同即为等量认同。

5 结语

与过往的西方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提出的是相对中性、覆盖全域的体育迷身份认同维度的区分。强认同与弱认同,正向认同、反向认同与零度认同,认同度I指数、一元认同、多元认同和等量认同等工具的建立,为今后进行各种有关体育迷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如何处理体育迷的各类社会问题提供了分类的考量标准。研究者建议后续研究继续完善体育迷身份认同维度的建构,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具体的体育迷突发事件展开个案研究。在完善相关数据和框架结构以后可以建构更为成熟的体育迷理论框架体系。

[1]Bourdieu P.Sport and Social Class[J].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1978,17(6):819-840.

[2]Bauman Z.Liquid Modernity,2nd edition[M].Cambridge: Polity Press,2012:200.

[3]Jenkins H.Textual Poachers: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2nd ed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13:xvi.

[4]Jensen J.Fandom as Pathology:The Consequences of Characterization[A].Lewis L.Adoring Audience: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2nd edition[C].London:Routledge,2001:9.

[5]Jones G.Web Wars:Resistance,Online Fandom,and Studio Censorship[A].Jancovich M,Lyons J.Quality Popular Television:Cult TV,the Industry and Fans[C].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2003:163-177.

[6]Sandvoss C.Fans:The Mirror of Consumption[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5:3.

[7]Hognestad H.What is a Football Fan?[A].KrΦvel R,Roksvold T.We Love to Hate Each Other:Mediated Football Fan Culture[C].G¨oteborg:Nordicom,2012:33-34.

[8]Hills M.Fan Cultures[M].London:Routledge,2002:ix.

[9]Wann D,Melnick M,Russell G,Pease D.Sport Fans:The Psychology and Social Impactof Spectators[M].New York:Routledge,2001:2;164.

[10]Crawford G.Consuming Sport:Fans,Sport and Culture [M].London:Routledge,2004:42.

[11]Abercrombie N,Longhurst B.Audiences[M].London: Sage,1998:140.

[12]Gray J.New Audiences,New Textualities:Anti-fans and Non-f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2003,6 (1):64-81.

[13]Theodoropoulou V.The Anti-fan within the Fan:Awe and Envy in Sport Fandom[A].Gray J,Sandvoss C,Harrington L. Fandom:Ident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ediated World[C].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7:316-327.

[14]Giulianotti R.Supporters,Followers,Fan and Flaneurs:A Taxonomy of Spectator Identities in Football[J].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2002,26(1):25-46.

[15]黄顺铭,徐沛.体育迷和非体育迷对于奥运会的体验链——一个基于大学生样本的调查报告.体育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11-20.

[16]孔乐迪.我国网络媒介与体育迷互动发展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3.

[17]徐群,雷宏.体育迷暴力行为之心理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5(4):59-62.

[18]Guttmann A.Sports Spectator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19]Real M,Mechikoff R.Deep Fan:Myth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and Advertising in Spectator Sports[J].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1992,9(4):323-339.

[20]Wann D.Sport Psychology[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1997.

[21]Rinehart R.Inside of the Outside:Pecking Orderswithin Alternative Sport at ESPN's 1995“the eXtreme Games”[J].Journal of Sport&Social Issues,1998,22(4):398-415.

[22]Wann D,Tucker K,Schrader M.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rigination,Continuation,and Cessation of Identification with Sports Teams[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96,82(3):995-1001.

[23]Jones I.A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urrent Identification with a Sports Team,a Response to Wann et al[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97,85(1):257-258.

[24]Uemukai K,Takenouchi T,Okuda E,Matsumoto M,Yamanaka K.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Spectators'Identifi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Football Teams in Japan[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1995,13(6):522.

[25]Mark Duffett.Understanding Fandom: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Media Fan Culture[M].New York:Bloomsbury,2013: 45-47.

[26]Wann D,Branscombe N.Sports Fans:Measuring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Tea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3,24(1):1-17.

Research on Dimensions of Sports Fans'Identities

FENG Rui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041)

Sports fans are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events.Deferent dimensions of sports fans'identities could possibly be presented.According to degrees of identities,differentiates strong identities and weak identities.By contrast between tendencies and identities,forward,opposite directional and zero degree identities could be identified.Through concepts of degree of identities,unitary,multivariate and parallel identities could be divided.Differentiating dimensions of sports fans'identities,is the fundamental of further studies against fandom.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what the further studies toward.

sports fan;identities;dimension;degree of identities

G80-056

:A

:1001-9154(2014)11-0050-06

G80-056

:A

:1001-9154(2014)11-0050-06

冯瑞(1981-),女,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

2014-07-09

猜你喜欢
体育迷认同度运动队
国外体育迷研究的热点、网络与趋势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75-2019)的知识图谱分析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为双奥之声叫好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迷的互动方式研究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Facebook发布实时体育平台目前仅支持橄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