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萍乡学院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 英
(江西萍乡学院体育系,江西 萍乡 337055)
萍乡学院在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中已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是在教学规模、师资力量、参与人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建议从宣传、师资、资金与课程内容、学生人数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从而促进户外运动课程的快速发展。
户外运动;课程;萍乡学院;对策
户外运动最早起源于欧洲,当时一些欧美国家的工作者在阿尔卑斯山地区从事登山探险及科学考察。20世纪80年代初,户外运动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伴随着地质院校开展登山活动而逐步发展,1989年我国第一家民间从事户外运动的社团成立;同年成立了第一个大学生户外运动社团;1993年中国登山协会首次对户外运动进行了研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将户外运动明文规定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内;200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中全面推广开设户外运动课程,至此,户外运动在我国已发展迅速。可以看出,户外运动从国外传入我国后,既符合了该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国家政府对其大力支持,同时,它更以其自然性、新颖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参与。萍乡学院是江西省内率先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学校之一,近几年该课程的发展越来越缓慢,如何加快其建设的步伐,探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其成为省级特色课程的初衷,不仅是学校管理部门,更是体育系领导、教师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户外”是相对“室内”而言,“户外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不拘泥于室内狭小的运动场所,而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运动项目。根据国内外对户外运动的解释,可以认为户外运动是指满足于人们身体健身、探索未知、征服自然的需求和欲望,采用个人或团体的形式,采取骑自行车、攀登、翻越、徒步迁徙等运动方式,在高山、溪流、森林等特定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户外体验式或探险式活动的总称。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竞技性和休闲性户外运动,当前我国各高校与俱乐部开展的多为休闲性户外运动。
在当前我国推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重点,主要是逐步淡化传统竞技体育中技战术训练,更多的是提倡学生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和终身体育意识。户外运动因具有体验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等特点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
户外运动将走、跑、跳、投、攀等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与克服设置的困难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了在传统的标准、平坦场地的训练效果,使学生在突变、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时而奔跑、时而跳跃、时而攀爬,在紧张与刺激的条件下,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耐力、灵敏五大基本身体素质得到有机的锻炼,同时特殊的地理环境变化对学生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也有显著地增强功效,可以说,户外活动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所起到的作用是全面的。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学习、社交、就业的压力,户外运动引导大学生远离喧嚣的灰色城市,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清新空气进行休闲运动,对放松神经、愉悦身心等都有好处。大学生通过户外运动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的锻炼,既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坚定、进取、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都具有明显作用。
大学生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定要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建立联系,并且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大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参与各类活动,在解决各类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萍乡学院户外运动课程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需求而开设,2005年体育系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为培养高素质、全面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体育系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开设了户外运动课程,2008年第一批40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参加户外运动课程的学习,从2009年起,将该课程拓展到体育教育专业,并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预期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省级特色课程。
根据教学场地设施、教学内容的增加,萍乡学院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模式从单独教学发展到与校外俱乐部合作教学相结合。2008年开办之初,主要讲授的是有关负重徒步迁徙、穿越武功山的内容,2009年增设了野外拓展训练教学内容,考虑到教学场地、训练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指导方面的原因,体育系先后采取了与两家拓展基地合作的方式。
第一届社会体育学生主要是体验负重徒步迁徙,从萍乡登上武功山——穿越大草甸——途径安福(吉安)——羊狮幕——明月山(宜春),为期一周。第二年增设了野外拓展训练项目,其运动项目除了穿越武功山外,还增加了军事训练、高空项目(断桥、跳出真我)、水上项目(建桥过河、水上过桥抽板)、陆地项目(电网、信任倒、解手链、毕业墙)以及真人CS,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领导能力。
2008年社会体育专业只有40名学生,2009年扩展到整个体育系学生,共有260多人参加,截止到2013年,先后总共有600人左右参加该课程,主要以体育系专业学生为主,期间只有个别公体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在为期一周的徒步迁徙后,虽然大家都是精疲力竭,但学习到了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学会了应付各种极端天气、挑战自身极限的本领,体验到了生活的真实性,收获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野外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又使学生学会了人际之间的交往,提高了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克服了内心的紧张与恐惧,树立了对生活的自信心。
萍乡学院虽然在江西省是最早开始户外运动课程的学校之一,但近几年户外运动课程发展缓慢,其优势也不复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户外运动虽然是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但学校领导还未完全理解与接受这门课程,从资金投入以及管理、活动经费等方面可以看出,学校支持的力度还不够,这直接影响了该课程的规模。
目前只有体育系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仅有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才可以参与这项活动,加之近几年体育专业学生的生源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公共体育中宣传、推广并开设这门课程,将全校学生纳入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才能彻底解决缺少教学对象的问题。
户外运动的本意是通过特定的训练达到适应自然、探索自然的目的。目前萍乡学院户外运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徒步迁徙与野外拓展,对于攀岩、爬树、岩降、露宿、饮水等一些可能在意外自然灾害面前具有实际用处的针对性训练较少,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在面对灾害时自我保护能力的训练,以发展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丰富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内容。
萍乡学院由于升本工作的重要性,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升本而建设,对于户外运动课程的场地虽然学校已规划好,但还是停留在设想阶段,体育系也只能租用其他场地用于开展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扩大规模。同时在活动经费方面,体育系只能向学生收取基本的活动费,带队老师的费用还要从学生经费中扣除,装备设施方面也只购买了10套登山包。
良好的师资水平是开展户外运动的必备条件,由于带队的老师多为体育系专业任课教师,与专业的户外指导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能本着对学生安全负责的态度去从事教学,并且带队的老师每年轮换,教师的整体水平存在差异,对教学的效果势必产生影响。
目前,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较少,每年只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针对课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要求,而没有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突发事件做好教育工作,比如如何包扎止血、做担架托运同伴、选择露宿地点、饮食饮水安全、定向、自救等方面的教育缺乏,教师本身可能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只起到监督作用,野外拓展更是直接将学生交给训练基地培训,也没有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5.1加强宣传,目前学校接触户外运动知识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如何发掘公共体育学生的兴趣,是该课程组老师要做的,通过讲座、公开课、展览、报道、开设选修课等形式进行一定的宣传,使更多的学生认识、了解户外运动。
5.2加强师资建设,根据专业的限制和项目开设的要求,对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本系体育老师的技能培训,如果要把户外运动课程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师资建设必不可少。
5.3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起码要解决任课、带队老师路上的基本生活费用以及适当的补贴。
5.4拓宽思路,开设其他的新兴项目。目前由于场地和经费的制约,只能租借他人场地开展活动,但是这些野外拓展训练从根本上说只是一种体验过程,很难使学生从中学会什么技能。因此,如何针对户外运动中的其他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比如野营、定向、自救、包扎、绳索、急救、护理等一些基本生存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学会后可能终生受用,比那些刺激的体验要有现实意义。
5.5在公共体育中开设该课程,目前户外运动只在体育系开设,教学对象也是具有一定身体基础的体育专业学生,要向公共体育学生开放,保证足够的学生人数才能使该课程发展壮大。
[1]王三保.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陈载讴.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3]刘宝军 李启畅普通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桂林市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4]孙会兵,皮崴.户外运动在武汉高校开展的现状及模式的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2).
[5]黄学思影响江西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6]钟镇吉.长春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tdoor Sports in Pingxiang Colleg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t
LI Ying
(The P.E Department of Pingxiang College,Pingxiang 337055, Jiangxi, China)
Some experience of opening outdoor sports courses in Pingxiang college has been accumulat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teaching scale, the lehrbeauftragte and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at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propaganda, lehrbeauftragte, fund and curriculum cont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tdoor sport course.
outdoor sports; curriculum; Pingxiang College; countermeasures
萍乡学院教育研究会课题 对萍乡学院户外运动课程建设的研究,编号:12PXGJ-06。
李英(1976—)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