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杰,吕宏飞,李 猛,徐 虹,王艳华,李淑辉,梅立鑫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1-萘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根、增产等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马铃薯、小麦的抑芽,甜菜、水果等的贮存[1~6],而且生产和使用安全[7~9]。笔者研究了由1-萘乙腈经水解合成1-萘乙酸,再通过酯化合成1-萘乙酸乙酯,并探讨了各步的反应条件。
1-萘乙腈为白色结晶,硫酸、醋酸、乙醇为AR。
戴安HPLC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美国NICOLET67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溴化钾压片。
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g1-萘乙腈和酸催化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自然冷却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过滤,得黄白色固体,再用酸水溶液热溶冷却重结晶后析出白色针状固体,过滤干燥后得1-萘乙酸。
10g1-萘乙酸溶于乙醇中,滴加2g浓硫酸,于60℃反应4~5h,倒入水中,加入乙酸乙酯(与乙醇比例为1∶1)萃取,分出有机层,水层用少量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蒸出溶剂后,减压蒸馏,收集138~141℃馏份,淡黄色透明液体。
1-萘乙腈用量均为10g,酸溶液均为45mL,用不同的酸介质催化水解1-萘乙腈,实验结果列于表1。
表1 不同酸催化剂对水解反应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various kinds of acid system on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由表1可知,当硫酸的浓度低于20%时,水解反应不能进行;当硫酸浓度达到40%时,水解反应速度较慢,且转化率较低;而使用55%的浓硫酸时,虽然水解速度加快并有较好的转化率,但由于硫酸浓度过高,回流温度较高,反应过程中碳化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得到的产品中伴有黑色物质,且较难除掉;而使用混合酸水解时,转化率较高,产品质量较好。这是由于一方面,加入乙酸后增大了1-萘乙腈在水中的溶解度,使非均相的水解反应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加入乙酸后不仅补偿了硫酸浓度降低而出现的反应速度慢,转化率低的问题,而且避免了由于硫酸浓度过高而发生碳化,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速度与转化率。考虑放大试验后有机酸的回收利用等问题,实验中使用硫酸、水和乙酸按体积比1∶1∶1组成的混合酸催化水解,克服了低浓度硫酸反应慢,高浓度硫酸水解碳化的缺陷,有效改善了1-萘乙腈的水解反应[10]。
使用硫酸、水和乙酸按体积比1∶1∶1组成的混合酸催化水解,1-萘乙腈的用量均为10g,混合酸均为45mL,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120℃),不同的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其结果见表2。
表2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由表2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其产品收率随之增加,回流加热反应90min后1-萘乙酸的收率没有明显增加,且反应时间过长会导致碳化,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较适宜的反应时间为90min,此时1-萘乙酸的收率为85.5%。
1-萘乙酸用量均为10g,硫酸为2g,酯化反应时间4h,温度60℃,不同乙醇用量反应结果见表3。
表3 酸醇质量体积比对酯化收率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ass volume ratio of acid to alcohol on the yield of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由表3可知,酸醇的比例不同对酯化收率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乙醇在酯化反应中不仅是原料,同时也作为溶剂,当乙醇用量较低时,1-萘乙酸溶解不充分,反应不完全[11];而乙醇量偏高时,对反应的酯化收率没有明显提升,因此确定反应物的质量体积比为1∶3。
1-萘乙酸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3,酸催化剂用量为1-萘乙酸的20%,60℃下反应4h,除溶剂后,减压蒸馏,收集138~141℃馏份,产品红外谱图如下:
图1 1-萘乙酸乙酯红外谱图Fig.1 FT-IR spectra of ethyl 1-naphthylacetate
从FT-IR谱图可知,3042cm-1、1590cm-1和1512cm-1处为芳环的特征吸收峰,780cm-1强吸收峰显示为萘环结构[11];1733cm-1为羧酸酯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1262cm-1和1171cm-1为乙酯的特征吸收峰;2977cm-1、2840cm-1和1366cm-1为亚甲基和甲基的特征吸收峰。根据上述分析红外光谱图显示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合成产物完全相符。
通过混合酸催化水解1-萘乙腈,可获得质量较好的1-萘乙酸,克服了浓硫酸催化水解反应的缺陷;1-萘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酸催化剂用量仅为1-萘乙酸的20%,且反应温度较低,不会对设备造成明显腐蚀,适宜大规模生产。
[1]俞善信, 刘美艳, 文瑞明.酯化法合成1-萘乙酸甲酯的研究进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7, 19(1): 39~42.
[2]孙文阳,黄月君.1-萘乙酸甲酯合成方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2,25(1):45~47.
[3]WANG Z Y, JING S S, XIE X Y.Catalytic synthesis of Methy l-Naphthylacetate by Hydrochloric Acid[J].合成化学,2004,12(6):603~605.
[4]马新起, 李强, 李明静,等.新工艺合成1-萘乙酸甲酯[J].精细化工, 2000, 17(6): 369~371.
[5]俞善信, 张鲁西, 曾佑林.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1-萘乙酸甲酯[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8(1): 50~52.
[6]管仕斌, 俞善信, 文瑞明.氨基磺酸催化合成1-萘乙酸甲酯[J].广州化学, 2005, 30(4): 30~33.
[7]李公春, 张万强, 周威,等.苯甲酸乙酯的合成[J].河北化工,2010, 33(1): 46~47.
[8]吕燕青, 汪朝阳, 杨喜燕,等.1-萘乙酸甲酯的酯化法合成研究[J].化工科技, 2003, 11(1): 49~52.
[9]李家其, 申湘忠.硫酸氢钠催化合成1-萘乙酸甲酯[J].辽宁化工, 2003, 32(2): 96~97.
[10]刘鑫, 刘建庄.邻氯苯乙腈水解合成邻氯苯乙酸[J].娄底师专学报, 1999, 21(4): 96~98.
[11]王云翔, 洪双纪, 姜伟辉.1-萘乙酸甲酯的合成研究[J].铁道师院学报, 1996, 13(1):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