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不同疗法治疗生殖道炎症相关的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效果分析

2014-12-04 11:28:32黄莉萍陈幼琴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0期
关键词:生殖道免疫性精子

黄莉萍 陈幼琴

近年来,生殖道炎症已成为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且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道炎症在已婚女性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女性发生炎症的几率则更大[1-2]。免疫性不孕是指不育夫妇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并排除其他不孕致病因素。自医学界发现不孕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精子抗体(AsAb)以来,AsAb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均有AsAb与免疫性不孕存在显著性相关的报道[3-5]。而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生殖道感染,也可导致黏膜受损,而产生AsAb[6-8]。因此从抗炎治疗入手,从而治愈抗精子抗体免疫性不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本研究在临床上通过中西医不同疗法治疗生殖道炎症相关的抗精子免疫性不孕,并对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0例不孕患者,对患者进行血清AsAb检测,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8例。年龄20~41岁,平均(28.12±2.97)岁,不孕病程1~19年。生殖道炎症情况:感染解脲衣原体(UU)37例,感染衣原体(CT)30例,子宫炎5例,宫颈糜烂14例,输卵管炎39例,混合感染32例。根据入选标准,选取30例患者作为西药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其中28例阴虚血瘀型患者作为阴虚血瘀组,30例湿热蕴积型患者作为湿热蕴积组。对三组的年龄、不孕病程、生殖道炎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在不孕患者中,血清AsAb检测阳性;基础体温(BBT)双相或B超提示有排卵;子宫输卵管通水和造影提示输卵管双侧或一侧通畅,或通而不畅;常规生殖道检查显示有炎症发生,即符合抗精子免疫性不孕合并生殖道炎症的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阴虚血瘀型:抗精子抗体阳性,患病时间较长,月经量多,色暗有块,经期腹痛拒按或月经后错,经期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小腹作胀,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弱或沉涩。湿热蕴积型:患病时间较长,月经量多,色暗红或有血块,带下量多、色黄。常伴见倦怠乏力,面红目赤,口干而渴,不欲多饮,喜冷食,小便黄,大便秽臭,舌苔厚腻或见黄腻,脉滑或数。

1.3 治疗方法

1.3.1 西药治疗组 口服强的松片,每次服用5.0 mg,3 次/d。克拉霉素胶囊,每次0.25 g,2次/d,经期或者患者经期过后服用,连续服用7 d。3个月为1个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避孕套避孕,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时间为12个月。

1.3.2 阴虚血瘀组 选桃红四物汤加减:生地、女贞子、忍冬藤各15 g,桃仁、红花、当归各12 g;,赤芍、丹参、金银花、甘草各10 g。治疗3月后复查。

1.3.3 湿热蕴积组 消抗汤加减:主要成分为红藤,忍冬藤、淫羊藿、丹参、薏苡仁、当归、赤芍、甘草等。水煎服。早晚2次温服。3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合并生殖道炎症和非炎症不孕患者中AsAb分布的比较。(2)比较各组疗法的临床疗效。(3)治疗前后各组血清AsAb定量测定。(4)治疗前后各组宫颈黏液IL-2表达水平测定。(5)治疗前后各组UU、CT阳性率的测定。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查AsAb转阴,1年内妊娠。有效: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或半年复查血清抗精子抗体已转为阴性或AsAb含量下降1/2以上,但1年内未妊娠。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AsAb阳性程度无改变。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合并生殖道炎症和非炎症不孕患者中AsAb阳性率的比较 320例不孕患者中,合并生殖道炎症者88例,AsAb阳性48例,阳性率54.55%;非炎症者232例,AsAb阳性69例,阳性率29.74%。不孕合并生殖道炎症患者与不孕非炎症患者A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疗法临床疗效比较 西药治疗组、阴虚血瘀组、湿热蕴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3.3%、76.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疗法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治疗前后各组血清AsAb定量测定和宫颈黏液IL-2表达水平变化比较 各组治疗后血清AsA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宫颈黏液I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治疗前后各组UU、CT阳性率的比较 各组治疗后UU、CT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各组血清AsAb定量测定和宫颈黏液IL-2表达水平变化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各组血清AsAb定量测定和宫颈黏液IL-2表达水平变化比较(±s)

组别 血清AsAb U/mL 宫颈黏液IL-2 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治疗组(n=30)191.26±62.18 155.14±89.53 123.21±22.35 90.56±12.18阴虚血瘀组(n=28)199.32±66.98 169.34±94.64 136.26±28.43 92.83±14.64湿热蕴积组(n=30)205.76±70.13 144.57±82.45 121.32±21.07 88.50±13.78

表3 治疗前后各组UU、CT阳性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女性血清和生殖道的AsAb可影响受精的一系列过程,从而导致免疫性不孕。目前AsAb产生的机制尚不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殖道感染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原因。对女性而言,精子是同种异体抗原。在正常情况下,生殖道黏膜具有免疫清除作用,形成免疫防御,因此,一般不产生AsAb,而感染可导致局部黏膜屏障用减弱,精子到达此处后可产生免疫应答,出现AsAb[9]。在本研究中,不孕合并生殖道炎症患者AsAb阳性率54.9%,而不孕非炎症患者AsAb阳性率29.8%,AsAb显示出与生殖道炎症的相关性。有相关文献报道显示,UU、CT感染可造成AsAb阳性率的显著上升[10]。本研究中,中西医不同疗法均能有效的降低血清AsAb的表达量(P<0.05),同时也能显著降低UU和CT的阳性率(P<0.01),提示可能是通过控制或消除生殖道感染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免疫性不孕的效果。

IL-2是活化的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的生物学活性极为重要,对机体IL-2水平的检测是评估机体免疫活化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11-12]。有研究表明,炎症AsAb阳性患者宫颈黏液中AsAb水平显著高于AsAb阴性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由此推测,精子抗原易于激活AsAb阳性患者体内的Th淋巴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它们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对精子抗原的有效递呈及Th细胞对精子抗原的双识别,进而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AsAb,AsAb反过来又可协同精子抗原刺激并激活TH细胞产生IL-2等因子,两者形成正反馈,最终加重了对精子抗原的免疫病理反应[13]。本研究中三组疗法均显著降低IL-2的表达水平,提示药物对免疫细胞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细胞因子分泌,使机体从免疫功能紊乱的状态逐步趋于正常。

对于免疫性不孕,中医认为,其主要的发病机理多为肾虚冲任损伤,瘀血内阻胞中,湿热下注、壅滞胞宫,患者的病程较长[14-15]。中医治疗以补肾为原则,通过辨证施治,扶正祛邪,本研究结果证明,中药方剂可有效的对AsAb产生作用,从源头上扫除治疗免疫性不孕的障碍,且患者均未出现副作用。中西医两种疗法对生殖道炎症相关的抗精子免疫性不孕均有良好疗效,但两种疗法各有利弊,在今后该领域的临床治疗方面,可进一步对中西结合疗法做深入研究。

[1]孙莉.抗精子抗体引起不孕不育的机制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09-110.

[2]赵芬.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不育流产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45-46.

[3]Hadinedoushan H,Ghafourzadeh M.A survey of anti-spermantibodies in infertile couples[J].Iranian J Reprod Med,2007,5(1):39-40.

[4]黄玉兰.女性不孕症患者 236例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8-60.

[5]Zhi E L,Xu J X,Wang J Q,et al.Effects of serum anti-sperm antibodies positive on the Fas/Fas-L apoptosis pathway in the testis tissue and testicular germ cells of pubertal male rats[J].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2013,19(2):111-115.

[6]屈萍,武雅莉,刘郁明.不孕(育)症患者精浆、宫颈分泌物中抗精子抗体检测结果[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5):128.

[7]周琳,鄢春雨,陈慧,等.抗精子抗体与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女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54-156.

[8]曾晓聆,王兴娟.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10,30(8):571-575.

[9]苏兰,葛争鸣,周曾娣,等.不育妇女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抗精子抗体关系[J].生殖医学杂志,2000,9(4):236-238.

[10]马丽娜,李凤云,冯锡才.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463-464.

[11]张龚,陈丽萍,任芬若,等.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宫颈粘液中抗精子抗体、IL-2和IFN-γ的测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6):624-628.

[12]王新玲,阿力通古力·阿尤甫.抗精子抗体与妊娠[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3):167-168.

[13]余琦,罗颂平,邓高丕,等.女性慢性生殖道炎症与抗精子免疫的相关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19(9):621-624.

[14]杨灵君,赵兴无,史巧英.辨证分型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56例[J].河南中医,2005,25(10):50-51.

[15]陈国强.浅析生殖免疫检测在不孕不育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23.

猜你喜欢
生殖道免疫性精子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精子求偶记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31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西南军医(2014年1期)2014-02-03 0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