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芳
晕针是静脉采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1]。晕针发生急骤且没有前兆,许多的因素可以导致体检者在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的现象,通过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2]。在回顾性分析2012年来本院体检科体检的1300例体检者的相关资料中发现,发生静脉采血晕针42例,针对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体检者,在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后,均得到了完全的恢复,未见其他的并发症。本研究分析了静脉采血时晕针的相关因素,制定出了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科抽血的1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600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2012年1-12月的7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600例体检者中,男324例,女276例,年龄17~33岁,平均(21.62±6.43)岁。对照组700例体检者中,男368例,女332例,年龄16~38岁,平均(20.62±7.43)岁。查体过程中出现静脉采血晕针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17~51岁,平均(28.92±3.48)岁,晕针临床表现症状不一:症状轻者有心慌虚脱感、头昏、眼前发黑、胃部不适感、手足麻木等,短期内恢复正常;症状重者则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心跳加快、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冰冷、血压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甚至意识丧失。
1.2 方法 由体检科医务人员进行抽血,具体方法:上午6:00~9:00,抽取空腹血,取坐式,用真空采血管从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进针抽血,采血量为3 mL[3]。自从2013年1月开始,体检中心针对晕针的危险因素采用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之前采用常规措施。
1.2.1 心理预防 在接待将要进行静脉采血的体检者时采血工作人员应表现热情,耐心、主动地与体检者交谈,告知采血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告知采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消除体检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致的紧张及由于对疼痛的恐惧而产生晕针现象,做好采血前的宣教[4]。在采血时也要通过与体检者交谈等方法转移体检者的注意力,使其不过多的关注到针头上,这样对于一些看到针就晕的体检者会有一定的作用。操作时还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动作轻柔、娴熟,减少因操作多而给体检者造成的痛苦[5]。采血完毕后要让受检者静坐几分钟,用棉球按压穿刺部位3 min左右,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在确定没问题后让其离开。
1.2.2 注意体检者的身体状态 对于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体检者应格外耐心护理,避免他们久站及在嘈杂的环境中等待时间过长;对于饥饿明显的体检者也应优先采血,在采血后建议他们及时补充糖分,避免晕厥[6]。
1.2.3 采取适当体位 应在采血前与体检者交谈,采取最适合他们的体位,以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对于有晕针史的应建议采用平卧位,在采血过程中密切关注受检者的变化,对于面色苍白、出冷汗的体检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其晕厥。
1.2.4 营造舒适的环境 静脉采血应选在整洁、安静、宽敞、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在采血过程中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避免人员过度拥挤,安排专门人员对体检者进行引导,维持抽血次序。还应在空闲场地设置休息用的座椅及饮用水等设施,保证体检者在抽血完成后能得到休息及补充能量。
1.2.5 注重服务态度,提高操作技能 采血工作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将要进行静脉采血的体检者,耐心、细致地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取得信任,以便在进行采血时能得到积极的配合[7]。采血工作人员也应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给予要采血的体检者以鼓励性的话语,帮助他们战胜恐惧的心理,防止晕针的发生[8]。在操作时应认真检查采血者的血管,对于一些血管较细的体检者,若没有一次成功的把握就应建议让操作技术较娴熟的采血工作人员来采血,避免再次穿刺造成的损伤及精神负担。还要充分暴露采血部位,缩短采血时间,做到进针快、抽血快、拔针快,减少晕针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晕厥发生率、发病特征及晕厥原因与救治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晕厥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体检者晕厥发生率1.33%(8/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34/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发病特征分析 观察组第1次发病几率87.50%(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晕厥患者主要为首次发病,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再次发病的几率,见表1。
表1 两组发病特征的比较
2.3 晕厥原因分析 晕厥发病原因中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占45.24%(19/42),明显高于体质因素的26.19%(11/42)、疼痛刺激敏感的19.05%(8/42)、体位因素的9.5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对精神紧张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晕厥的发生率。
2.4 晕厥救治预后 对42例晕厥患者采取针对各种原因的相应护理措施之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任何后遗症。
抽血晕厥是健康查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发生原因较多,其中以血管抑制性晕厥最为常见[9]。血管抑制性晕厥往往由以下因素诱发:情绪紧张、疼痛、各种小手术、看见他人或自己的血液等。
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1)心理因素:由于对采血知识及采血的安全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被采血者,尤其是初次接受采血的体检者会产生紧张或恐惧心理[10]。一方面害怕疼痛,特别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体检者,在第一次采血的时候未成功,恐惧心理会更强烈;另一方面因担心抽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产生紧张心理;还有一部分体检者可能患有肝炎等不愿让同学、老师知道的疾病,害怕查体会暴露自己而产生紧张情绪[11]。(2)身体因素:一部分体检者在抽血时身体状态较差、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因此在此时抽血则会由于痛觉敏感使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产生晕针。还有一部分体检者是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进行的抽血,而此时机体处于应激阶段,会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晕厥[12]。(3)体位因素:静脉采血时多采用坐位,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易致晕厥。临床研究表明,采取平卧位抽血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小于坐位。(4)环境因素:采血时由于人员密集、环境嘈杂、空气不流通,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加之急躁的心情,容易产生中暑等问题,采血时对疼痛耐受度降低,导致晕针[13]。
另外,与采血工作人员的言行及操作技术有关。由于人员多、工作量大,采血工作人员要从早上6点多就开始忙碌,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烦躁等情绪,对被采血者也会失去耐心,不能安抚他们害怕、紧张的情绪,有些情况下还会出口训斥,更加重了体检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晕针现象的加重[14]。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过硬,操作不准确,尤其遇到血管较细或者较隐蔽的体检者,容易造成反复多次穿刺的现象,加剧采血部位的疼痛,增加体检者的痛苦与恐惧,再次采血时精神紧张,使外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循环差,出冷汗甚至晕厥[15]。
本组观察的42例晕厥患者,体检过程中均发现体质比较差,抽血过程中均表现的比较紧张,惧怕抽血带来的疼痛,看见抽出自己的血液之后,表现出来面色比较苍白、出虚汗、不能站立,通过检查发现有血压下降,心跳变得比较缓慢的现象,此时平卧休息之后一般恢复比较迅速,符合了血管抑制性晕厥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的机理比较多,可能是各种因素刺激了迷走神经的兴奋,引起了血压的下降,心跳变慢,暂时性的脑血流量减低,发生了晕厥。对于这种抽血引起的血管抑制性的晕厥,医务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当抽血之后感到头晕、心悸、面色不好的查体者应立即让其平卧后休息,防止跌倒后摔伤。应立即给予糖水口服或者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促进其尽快地恢复[16]。晕厥发生之后还要密切关注其心律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心律不齐或者意识障碍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与昏迷的深度,以便与其他晕厥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发现体检者出现静脉采血晕针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采血晕针与年龄、心理因素、采血工作人员的言行及操作技术、机体状态、环境、体位、疼痛等因素有关。对于晕针症状程度不同的体检者,针对诱因进行积极地处理,处理后晕针的体检者会恢复,不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因此,许多的因素可以导致体检者在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的现象,通过分析相关的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
[1]罗致宁,王丽娟.院外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58-59.
[2]赵利娟,武素玲,雷淑玲.预防性健康检查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104.
[3]林萍.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3):54.
[4]黄艺仪,许薇,陈利芬,等.高考学生体检时静脉采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32,75-77.
[5]王娟,章怡.体检中产生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05-106.
[6]高耀东,张丽春,高云峰.健康体检采血诱发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48-249.
[7]陈彩霞,胡冬梅.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6-117.
[8]吴清芳.体检晕针的防治与护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1):85-86.
[9]李增玲.65岁以上城区老年人查体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12-113.
[10]梁文彬.静脉抽血发生晕针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11]陈丽,王成,金红芳,等.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8):1947-1950.
[12]韩亚芳,熊国华.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20):84.
[13]黎浩勤.浅谈5~9岁儿童静脉抽血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1-62.
[14]李小梅.职业中专教职工健康体检疾病分析与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68-169.
[15]刘永利.人性化服务模式在健康体检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38-40.
[16]郭彦琰.减少大学新生静脉采血时晕针发生的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