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新 李金龙 钟 彦 黄宁霞 刘秀钦 朱开昕 陆用连 邓生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钦州535000)
麝蟾镇痛膏治疗癌性疼痛90例※
龙建新 李金龙 钟 彦 黄宁霞 刘秀钦 朱开昕 陆用连 邓生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钦州535000)
目的 观察麝蟾镇痛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确诊的恶性肿瘤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组90例,对照组口服止痛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蟾镇痛膏外敷治疗。结果 两组总疗效和分级疗效,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但两组止痛持续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麝蟾镇痛膏治疗癌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恶性肿瘤;麝蟾镇痛膏;镇痛;中医药疗法
疼痛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麝蟾镇痛膏是纯中药制剂,为考察其对癌性疼痛的疗效,我们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90例临床研究,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80例,病例来源于本院肿瘤科的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将病例分为治疗组 (麝蟾镇痛膏联合止痛药组)和对照组 (止痛药组),两组各9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病种、病情比较见表2。
1.2 诊断标准
1.2.1 恶性肿瘤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司编写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关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1]。分期标准按照国际抗癌联盟 (UI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2]。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或有可靠的肿瘤标记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有疼痛表现者。
1.2.2 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辨证为瘀血内阻证。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确诊或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伴有疼痛的患者,如肺癌、肝癌、鼻咽癌等;年龄在18~70岁;患者意识清晰,对自身疼痛有判断能力,能合作评价疼痛者;无药物滥用和过敏史;试验前4h内不使用镇痛药或12h内未服用口服或外用缓释镇痛药;中医辨证为瘀血内阻证。
1.3.2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非癌症原因引起的疼痛患者;正在进行其他针对癌症疼痛治疗的患者;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功能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自身判断疼痛强度有困难者或精神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局部皮肤破溃或有皮肤过敏史不宜膏药外敷者。
1.3.3 病例剔除标准 未按照治疗方案服药者;由于其他疾病中断试验者;随访丢失病历者。
表1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 (n,x±s)
表2 两组病种疼痛比较 (n,x±s)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NCCN成人癌痛治疗指南及卫生部医政司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口服止痛药。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蟾镇痛膏外敷。每天1剂,每次敷4~5小时,7天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疼痛评估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使用数字评分法 (NRS)及面部表情量表法相结合评估疼痛,即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1~3代表轻度;4~6代表中度;7~10代表重度。
1.5.2 止痛起效时间 计算服药后至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以分为单位计算。
1.5.3 止痛持续时间 计算服药后疼痛开始缓解至疼痛恢复用药前程度所需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1.5.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嗜睡,皮疹,评价其不良反应发生程度。1.6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李树人等主编的疼痛治疗手册[4],根据患者疼痛减轻程度,按以下5级判断记录,0度:未缓解;I度:轻度缓解 (疼痛缓解1/4以上);II度:中度缓解,(疼痛缓解1/2以上);III度:明显缓解(疼痛缓解3/4以上);IV度:完全缓解 (疼痛消失)。完全缓解+明显缓解=显效;中度缓解+轻度缓解=有效。无效:未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分级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分级疗效比较 (n)
2.3 两组止痛起效、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止痛起效持续时间比较 (x±s)
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说明作用发生时间相当;而止痛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说明麝蟾镇痛膏止痛作用较好。
无痛是患者的一项基本人权,需要医患共同努力。目前癌痛治疗是以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的综合治疗,根据NCCN成人癌痛指南的推荐[5],提倡尽早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弱化第二阶梯,由于阿片类止痛药存在很多如便秘、恶心呕吐、谵妄、呼吸抑制等毒副作用以及成瘾性,临床应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相当一部分癌痛患者仍得不到有效治疗缓解症状。中医认为邪毒入体,肝家为病,久必入络,资生他变,阻遏气机而气滞血瘀于胁肋,胁痛乃生,此乃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之理。尤其肝癌,疼痛时而难忍,常需吗啡、羟考酮等强阿片类止痛药物方可缓解时许,药力消后,疼痛复作。此等疼痛常由邪毒炽盛所致,故选药当不吝有毒之味直攻邪毒,俗称“以毒攻毒”,庶几效矣。是故选蟾酥、雄黄、马钱子为君;邪毒不易速除,而疼痛复作难耐,故止痛之味必不可少,且须尽快干预,因此方取细辛、延胡索、冰片、樟脑为臣。疼痛之气乃气滞血瘀,阻遏经络,关窍闭塞之故,祛瘀通络,开关通窍当用不舍,取麝香、田七、全蝎而为佐。此十余味中药通过先进的中药提取结合超微粉碎技术制成麝蟾镇痛膏。本研究表明,麝蟾镇痛膏对癌性疼痛有较好疗效,基本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962,96.
[2]赫尔曼尼克 (Hermanek).国际抗癌联盟肿瘤TNM分期图谱[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9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4]李树人,杭燕南.疼痛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48.
[5]张雪.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汇总(2012-2013)[J].NCCN,2013.
doo:10.3969/j.issn.1672-2779.2014.08.021
1672-2779(2014)-08-0001-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项目[No:GXYZ1220]
苏 玲 本文校对: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