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玉
(浙江宁波宝韵音乐幼儿园,宁波 315012)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教育环境,并将社会价值观融含其中,从而将教育活动的目标指向人的价值观的确立与人的发展,已成为中外众多教育机构采纳的办学治校理念、策略与途径。幼儿园也不例外,如笔者所在幼儿园早在10年前就开始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探索幼儿教育,[1]力图将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儿童社会价值观教育融合起来。
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当前社会的发展,皆因社会价值观的缺失而陷入困境,表现为各种危机的出现,其直接原因是社会关系中多种矛盾的激化,为此必须把社会价值观教育置于文化建设的核心。社会价值观是构建社会思想道德的基础,其生命力、凝聚力与感召力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形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源泉。[2]无论何时何代,社会都需要一定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当前,我国社会急需建立“平等、尊重、自律、宽容、互助”的个体关系,急需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以“和”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寓意深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3]追求人与自然的和美、人与人的和美、人与自我的和美。近期,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4]笔者所在幼儿园力图构建和美文化,正是从重塑社会形象、重释价值观内涵、重立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人的终生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把平等、民主、自由、宽容、自律、服务、和谐、协作等作为园所文化精髓,倡导教师顺天性、尊差异、求和美、常宽容,用真情、真知、真爱促进幼儿和美人生的发展,同时引导幼儿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引导家长尊重幼儿的生命特质、挖掘孩子的生命潜能、关注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这在根本上使得幼儿教育回到了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正轨上来,保证了教育目标始终指向儿童的品质发展与心灵成长,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相符。长期以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众多国家均十分注重社会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情感教育,致力于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建立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如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品格教育运动,其核心就是核心价值观教育。[5]由于价值观不是显性知识,而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很难用言语、文字等符号来表达。在个人自由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引发社会价值混乱无序的情况下,美国学校非常注重用明确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儿童的发展,注重给予学生判断的能力和思考的土壤。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基,把教育目标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移到“以发展人的品质为主”,其核心就是应通过开展社会价值观教育,为儿童终生发展奠定正确的、积极的、正面的基本价值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我们提倡的和美教育以平等、民主、自由、宽容、自律等基本理念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价值,把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等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指南,这就使得和美教育活动与社会价值观教育在本质上相袭相承,为价值观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展奠定了理念根基。具体来说,在“平等、民主”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尊重”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人和”的价值追求,即以发展儿童品质为根本目的,关注儿童发展需要;在“自由、宽容”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理解”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事和”的价值追求,即以发展儿童能力为具体目标,促进儿童积极参与;在“自律、服务”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赏识”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亲和”的价值追求,即以改善师生互动为直接目标,提升师生互动质量;在“和谐、协作”的价值理念下,我们生成了“激励”的实践指向,由此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表现出“融和”的价值追求,即以改善环境为动力,实现内外多方协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是儿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合群性等品质,是实现一切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前提保证。幼儿园教育应把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根基品质作为教育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以使教育活动在目标上摆脱功利化的倾向,而向教育本真回归。为此,我们建立了包括“三自六会、四言五行”在内的教育目标体系,其中“三自”即自信、自主、自律,重在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与社会性品质,特别是促进儿童主动、独立、合群等根基性品质的发展;“六会”是在“三自”基础上演绎出来的具体行为要求,包括表达、交往、生活、运动、学习、审美等各个方面,都要致力于儿童主动性态度和相对熟练的操作能力的发展;“四言”是基于幼儿表达与情感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力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问候、答谢、宽容或请求等情境下,学会主动表达,认同礼貌与尊重;“五行”即是从情感态度(礼貌)、能力(自理、守约)、兴趣(好学、乐玩)等方面将教育目标具体化、明确化。我们极力从简单的易懂易行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诠释其主要内容的具体要求,同时不忘突显社会价值观念、促进幼儿品质与能力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们紧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从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维度建构了整套教育策略体系。首先,在管理文化维度上,我们突出了“民主、服务、赏识与激励”管理理念的制度与机制建设,建构了“重点不在证明而是为了发展”的、突出“公平与质量”的评价体系。其次,在课程文化维度上,我们以“情意课程”为基础,以“礼仪课程”为重点,致力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合群性以及平等、尊重、自信、大方等品质,培养“三自六会、四语五行”的和美幼儿。再次,在行为文化维度上,我们注重以“班级文化”为核心阵地,通过广泛开展园内外的生命教育和关怀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第四,在环境文化维度上,我们注重幼儿情感与态度的正面教育与隐性培养。通过标识形象建设,将正面的、抽象的价值理念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幼儿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与态度。[6]此外,我们还让师生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开发环境的隐性教育价值,培养师生的荣誉感、归属感与创造力。总体来看,我们注重教育活动的社会实践性,注重通过“和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价值观教育。
我们努力建构的和美教育充分挖掘和美文化在学前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教育资源,积极探讨和美文化教育的发展空间,并渗透于幼儿园的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为幼儿园的管理机制、课程活动、环境创设等带来了新的思考,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拓展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与策略。实践证明,在园所文化建设中实施社会价值观教育,能够让幼儿园在环境创设、课程活动、教师工作、幼儿身心等方面获得良好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幼儿园文化建设通过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儿童品质发展。人的发展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真谛在于在发展儿童个性的同时,兼顾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以及相互依赖与支持关系”的建立,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自我发展。幼儿园教育本就应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为主,本就应是强调生命价值的生命教育、关注儿童生命的生本教育、关注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关怀教育、致力于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因此其核心理念本就应与社会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幼儿园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道德观等的最终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幼儿园文化建设通过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向教育本真的回归。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因此教育要在尊重幼儿的意义上最终实现儿童的自我发展。我们围绕“人际秩序与人际关系”这一核心价值问题,从教育环境、管理机制、教师、幼儿、家长、教育活动载体与内容、方式与策略、评价与反思等多个角度,全方面地建立新的教育环境与师幼关系,这不仅是教育理念与方法途径上的突破,更是促使教育走向“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本真之路。
参考文献:
[1]马春玉.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7,(6):45-46.
[2]习近平.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N].新华每日电讯,2014-2-26.
[3]刘立华,季一木.文化自觉的发展意蕴研究[J].理论月刊,2014,(1):82-86.
[4]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4-1-17.
[5]张燕,郭倩雯.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及启示[J].人民教育,2013,(22):9-12.
[6]袁静.幼儿园提升环境价值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