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聪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上下了一番功夫,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指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了自主学习、动手探索、合作交流和课堂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享受与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都在努力地探索,总结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这是对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考验.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字里行间悟出更丰富的内容.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师在上课时,列出必要的读书提刚,引导学生围绕提纲有目的地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定义、定理、公式中有关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要仔细品味,认真推敲,深刻理解.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既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能找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探索“一题多解”,就能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改变原来命题中的某一些条件或者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命题,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让数学走进生活,学好数学
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认知的特点都要求数学生活化.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时,数学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化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三、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培养数学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讨论、总结规律,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数学能力,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剪刀沿小正方体的棱剪开,展成平面图,教师要及时地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动手画出展开图,总结记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大胆地尝试,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实验和快乐.学生动手操作,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创新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的画面,化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产生联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折叠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从而主动地寻求和掌握知识.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还可以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不仅便于教师传授知识,还可以真实地展示学生的收获,全班共享成功的快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探索.
五、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由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引入.介绍这个图案是3世纪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古往今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愿意探讨、研究它的证明.这样,学生愿意尝试,很想知道,因此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了成功的过程,更好地掌握了勾股定理.教师还可以讲数学理论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