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2014-12-03 21:01金梦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

金梦奇

近年来,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策略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对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等进行反思和调整,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

一、当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1.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多年来,尽管我国教育界不断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教育思想,提倡启发式教育、探索式教育等,但是我国目前的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数据显示:72.61%的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处在“基本围绕着听老师讲解,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展开学习”的“师主”状态;14.76%的学生感到“疲于应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无法按自己的计划与方法来学习”的“疲于应对”状态。其中,小学生“疲于应对”之感最为强烈。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明显低于中学生,但因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的缘故,他们也感到了压力。这说明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薄弱,他们更需要宽松的学习生活方式,而略微紧张的学习节奏与任务会给他们造成较大的困扰,使他们认为自己“疲于应对”。

2.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欠缺

为了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好或坏的评价,缺乏深入引导。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有效地体现了民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但过分重视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实质的教学方法,成效却不理想。尽管在某些情况下知识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而获得,但更多的是教师单方面地教会学生,这种导学方式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示范,让其进行模仿。并且,教师采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简单的学习方式进行掌控和管理,缺乏新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3.现行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制约

尽管课改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由于“教”与“学”存在功利性,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并没得到根本扭转,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重视学法指导,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课堂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唤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关心每个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新时代的发展,对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就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大胆创新与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出实际价值。

2.小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按公理化的体系,用成人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要改变现行教材中主要采用的定理公式、例题习题形式,更多地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名副其实的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各种观点之间真诚的交锋,使学生从经验中、活动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有目的地、有意义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有效实现双赢。

三、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实现主体地位。例如: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6:30起床,8:00上课,11:30吃午饭,14:00上课,16:00下课,20:30看电视,21:30睡觉。生动、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一天的时间在我们身边静静流过,自然地引入“24时计时法”的学习。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枯燥、不抽象、不呆板;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领悟数学的魅力

思维就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对观察对象的分类与比较,对事物属性的归纳与抽象,对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运用等都是思维的过程。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有两种基本思路:第一,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第二,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方法。

3.优化合作环境,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合理利用各种因素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我设计了以下情境:(1)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出问题:如果一箱牛奶有24瓶,那么12箱这样的牛奶一共有多少瓶?让学生估猜瓶数,思考应该如何列式,然后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出“24×12”;(2)学生探究出很多方法。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差异,让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差异的发展;(3)反思巩固,提出新的问题。上面的情境设计,教师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并对眼前问题提出有用的方法。

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重要保障。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要掌握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具有创造性和一定的专业自主权。校方需要给教师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包括一系列教育理论和数学思想的培训,丰富的学科及扩展知识的充实,启发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主动地、有意识地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新数学观和学习观,探究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式,推动课堂质量的提高,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学习能力提高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发展的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