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胜
有人说爱岗敬业是一种美德,但是坚持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在山船重工,何丽丽占了两个“唯一”:修船工艺员的工种里,她是唯一的女性;直接参与一线修船生产业务的工人里,她也是唯一的女性。
“我的确是特别喜欢这个工作岗位,既然下决心干了,就不能放弃,就要干好。我要证明女同志真不是花架子,男同志能干的工作女同志照样能干好!” 说这话时,年轻的何丽丽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坚定,令记者感到震撼。
对于修船厂生产一线的工作,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脏、累、险,这令很多男职工都望而却步,更何况女性,但何丽丽却是个例外。1999年,毕业于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动力装置专业的她,进入山海关船厂轮机车间工作,一干就是15年。“我学的是船,我工作的地方是船厂,我没有任何理由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我觉得,在一线的技术岗位上,更能体现我的价值。”她如是说。
轮机作为船舶的心脏,技术含量非常高,对于修船工艺人员来说,不但要精通机械的工作原理、故障的排除方法,还要熟悉机械加工,能针对零部件破损的程度提出科学可行的修理办法。同时,也要会使用各种量具进行测绘、制图,懂外语能与船东交流、翻译各种设备说明书等。为了做一名合格的工艺员,何丽丽除了认真学习各种机械理论知识,还苦练各种量具的使用,自学船舶CAD制图,研读各个船级社的检验标准,苦练英语,在工余时间考入了江苏科技大学函授班,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十多年来,何丽丽不怕苦累,不惧危险,克服了体力、生理等多方面的弱点和困难,和男同志一样攀爬脚手架,下几十米深的船舱,穿梭于狭窄、有污油、密闭的舱室和边柜等场所,逐渐干出了名堂。2008年,在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中,何丽丽获得第一名。从2009年开始,她独立带队带徒干活。近年来,在每年近200条船的修船工艺任务中,大凡遇到难点重点工程,公司都会交给何丽丽来做。而工人师傅们也都爱和她一块干活,遇到技术问题都愿意找她解决,大家说“丽丽来了,我们放心”。
轮机工程加工件的精密度要求都非常高,一些重要尺寸只允许有0.005毫米-0.015毫米的公差范围,所以数据测量必须做到分毫不差。工作中,何丽丽总结出,越是急活、大活,越要注意测量质量,尽量把误差减到最低,从而保证加工尺寸的准确性和工期。多年的工艺工作,养成了她对任何数据都一丝不苟、反复较真的习惯。即便图纸发下去了,甚至下班回到了家,她脑子里还在琢磨数据,看哪里还有没有不符合工艺规范的地方。
2012年,利比里亚大型改装油轮“北方之珠”号在设备拆除阶段,尾部单轨滑吊的钢丝绳折断,致使很多压在机舱里的工件出不来,必须立即更换。何丽丽从原船说明书里查到了钢丝绳的规格,立即告诉了物资采购部门。过后,她又想:万一说明书标注与实物不符怎么办?买回来不合适再调换就会延误工期。中午下班前,她又爬到船上去测量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放心。还有一次,为了现场勘察加温盘管,得到最真实的数据,何丽丽从狭窄的人孔门顺着直梯爬进了黑乎乎深达20多米的深油舱。当爬出来时,正好遇见船上的最高机务经理,这位名叫Pushcar的先生不顾她满身的油污,亲切地与之握手,连声说“Good!Good!”。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我们工艺员的职责。其实,世界上不论任何事情,哪怕它只有芝麻粒小,只要认真对待了,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会被‘认真’吓跑。”何丽丽说。
“要想做好工艺工作,仅停留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创新。”这是何丽丽多年做技术工作的一个体会。
2010年8 月,在修的希腊籍散货船“莱昂尼达斯勇士”号要求新制3台锅炉吹灰器。在无图纸、无参考旧样的情况下,何丽丽多次到生产现场测绘设计,利用CAD绘图对设计的整个装置进行尺寸和数据的比较,经过对各个零部件反复的论证和测绘,最终新制了整套吹灰器装置。该装置安装一次成功,并具有结构简单、经济耐用,损坏后容易修复等特点,得到船方的高度赞扬。
多年来,何丽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主创和参与了多项技术创新和QC小组活动,并获奖。2009年,她研创的一套液压缸活塞杆顶部断裂的快速修复法,被公司评为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2010年,何丽丽牵头成立了工艺室QC小组,QC成果《缩短锚缆机轴的修复时间》获得河北省优秀QC成果奖。2011年,QC小组自行设计制作成功大功率水电阻,为公司节约近50万元的外购资金和大量的维修费用,获得天津船舶公司QC成果一等奖、河北省优秀QC成果奖。
2012年,山船重工船舶修理工艺职工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有了这个平台,何丽丽除了自己坚持创新外,还积极组织工友们开展联合创新。半年时间里,工作室就完成4项创新成果、2条合理化建议。2013年,完成6项创新成果、3条合理化建议,由何丽丽主创完成的《降低铸造件内孔磨损的修理成本》获得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何丽丽用自己15年的追梦行动,真真切切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