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静,曾婧纯(平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浙江平阳 325400)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局部急性神经炎和神经痛是其最令人困扰的并发症,中老年为高发人群。临床多采用化学药治疗带状疱疹,以抗病毒为主。但是,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中医针刺方法在带状疱疹治疗方面存在独特优势[1],联合化学药治疗可缩短病程、快速缓解疼痛。因此,为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尝试采用丹参穴位注射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疗效。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科门诊收治的8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治疗组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54.3±3.8)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4±0.4)d;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23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55.2±2.1)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3.7±0.6)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选标准:典型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属于单侧、多发带状疱疹;年龄在40岁以上;病程在7 d以内;1周内未服用过或外用过抗病毒药物;可视疼痛评分(VAS)5分者。
排除标准:合并有恶性肿瘤、艾滋病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已知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本试验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入选患者均知晓同意。
1.2.1 对照组 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0.25 g静脉滴注,bid;同时服用甲钴胺片0.5 g,tid,连用10 d。局部病变皮肤涂抹0.5%新霉素软膏,然后在距离皮损30~40 cm处用红外线照射患部,每次30 min,隔日1次,连续2周。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用丹参穴位注射配合梅花针叩刺联合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丹参穴位注射:肋间神经痛取背部肝俞、胆俞、委中穴,颈部神经痛取大锥加曲池穴,三叉神经痛取下关加合谷穴,腰骶部神经痛取肾俞加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注入0.5 ml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177,规格:10 ml/支),隔日1次,连用2周。待水泡干涸结痂后采用梅花针叩刺:在神经痛区域,局部皮肤用75%乙醇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由轻渐重叩刺,疤痕部位加重刺激强度及深度,叩刺至轻微出血,然后在距离皮损30~40 cm处用红外线照射患部,每次30 min,隔日1次,连续2周。
观察两组患者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以及治疗后1周、2周、4周的VAS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经治疗皮损消退后随访1~3个月时间,观察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
治疗组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与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与脱痂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与脱痂时间比较(±s)Tab 1 Comparison of erythema reduction time,herpes stopping time,crusting time and decrustation time between 2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与脱痂时间比较(±s)Tab 1 Comparison of erythema reduction time,herpes stopping time,crusting time and decrustation time between 2 group(s±s)
组别治疗组(n=42)对照组(n=44)t P红斑减轻时间,d 3.21±1.22*3.92±1.42 5.03<0.05止疱时间,d 2.81±1.01*3.64±1.37 5.27<0.05结痂时间,d 3.44±1.20*4.57±1.26 6.69<0.05脱痂时间,d 7.09±1.12*8.62±1.16 7.95<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均有所降低,疼痛程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减轻,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AS降低幅度更大,疼痛缓解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改善情况见表2。
随访PHN发生情况,治疗组为2例,发生率为4.76%(2/?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VAS改善情况(分,±s)Tab 2 Improvemen t of VAS score in 2 group(spoints,±s)
表2 两组患者VAS改善情况(分,±s)Tab 2 Improvemen t of VAS score in 2 group(spoints,±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组别治疗组(n=42)对照组(n=44)治疗后4周2.12±0.86*#3.92±1.25*治疗前7.40±1.21 7.30±1.17治疗后1周4.34±1.09*#5.33±1.50*治疗后2周3.33±1.07*#4.84±1.25*
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皮肤病。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明显疼痛感和烧灼感,且随年龄增大,神经痛增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由病毒引起,仅从抗病毒方面治疗,但治疗所需时间相对较长,PHN较明显[2-3],效果不甚满意。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病因主要为情志内伤,气郁日久,导致肝经生火,发于皮肤;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
PHN发生率高,且病情顽固、难于根治,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难点和重点[4]。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顽固性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10年以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与病毒侵犯脊髓后根神经节,引起组织内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神经纤维的粘连及疤痕形成有关。中医学认为,病后体质虚弱是PHN的根本所在,又由于外邪入侵,阻塞经络,脉络不通,使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引发疼痛[5]。根据PHN发病机制,我科于2012年10月开始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即在使用更昔洛韦积极抗病毒的基础上采用丹参穴位注射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以期取得更好疗效。
丹参在药理上有减轻血液黏滞度、扩张血管的作用,故可改善神经组织微循环,促进血液供氧和细胞恢复功能;穴位注射可发挥穴位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等作用,促进气血运行通畅,故利用丹参穴位注射可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6]。梅花针叩刺具有活血化瘀、开窍解毒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梅花针叩刺可以调节局部小血管壁舒缩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炎症组织的修复,同时可以激发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有效缓解疼痛[7]。红外线是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科学研究表明,红外线能促进血液循环[8],可使皮肤及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带动微血管氧气和养分交换,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9],对神经细胞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本临床试验中,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如红斑减轻、止疱、结痂以及疼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VAS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更明显,PHN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穴位注射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肯定。
[1]陆建晓,柳忠起,袁筱岩.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3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42.
[2]王世广.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火罐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8):603.
[3]唐军,刘平羽.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1,22(32):3 014.
[4]王东,王学武,哈力莆.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8):97.
[5]洪永波.针刺放血早期干预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0):103.
[6]吴世贵,徐俊彬.针灸与中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16(5):1.
[7]王田芳,郑祖艳,杨文霞.梅花针叩刺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21.
[8]张敏,邱玲,张吉.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27(2):123.
[9]邵素菊,许琬茹,刘瑞芳.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