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12-03 08:11:06张玉荣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山东济南25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补体入院神经功能

李 宁 郭 芳 刘 云 张玉荣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山东 济南 2500)

C反应蛋白(CRP)不仅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脑梗死严重性呈正相关〔1,2〕。近年来,补体与脑梗死的研究亦受重视,国外有研究证实强的补体激活带来缺血性卒中后的不利后果〔3〕。补体(C)3是已知的功能最复杂的补体成分,在补体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Mocco等〔4〕通过动物实验证实C3介导了卒中后再灌注的炎症性神经损伤。近来国内外研究证实,C3与脑梗死发生、严重程度有着密切关系〔5,6〕。目前有关补体与脑梗死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结论不一致性。本文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3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60例为ACI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 ~78〔平均(67.10±5.15)〕岁,均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梗死灶,均为初发病例,在发病24 h内收入院。所有患者在住院3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为以下等级:轻度<4分17例,中度4~15分20例,重度>15分23例。梗死灶大小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结果,将脑梗死组按大小分为大梗死灶(>10 cm3)22例,中梗死灶(5~10 cm3)20例,小梗死灶(<5 cm3)18例。所有患者不应用溶栓治疗,排除急性心血管事件,恶性肿瘤、血液病、风湿免疫病、外伤、近期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衰竭者,亦排除近期服用抗炎、抗免疫药物者。对照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8~75〔平均(65.48±6.75)〕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无差异。

1.2 方法 ACI患者于入院1、3、7、14 d的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3 ml,对照组查体当日空腹采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上机,采用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奥林巴斯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监测血浆 C3、hs-CRP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用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病灶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s-CRP、C3浓度结果比较 ACI组在入院1 d,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补体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第3天血清hs-CR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7 d时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14 d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表1)。

表1 两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比较(s)

组别 补体C3(g/L)t值 P值hS-CRP(mg/L)t值 P值

2.2 梗死灶体积与血清hs-CRP、C3水平的关系 ACI组中不同病灶体积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血清hs-CRP及C3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表2)。

2.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s-CRP、C3水平的关系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缺损程度越重,血清 hs-CRP、C3水平越高(P<0.01)(表3)。

表2 不同病灶体积患者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s)

表2 不同病灶体积患者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s)

组别 补体C3(g/L)F值 P值hs-CRP(mg/L)F值 P值小梗死灶组(n=18)入院第 1 天 0.57±0.23 0.54 0.59 4.61±1.54 96.61 0.00入院第 3 天 1.46±0.11 128.92 0.00 12.30±1.62 158.82 0.00入院第 7 天 1.32±0.08 80.68 0.00 8.12±1.55 102.47 0.00入院第14 天 1.22±0.10 0.95 0.39 1.92±0.43 0.07 0.93中梗死灶组(n=20)入院第1 天 0.59±0.22 8.27±1.66入院第3 天 1.69±0.06 18.70±2.26入院第7 天 1.47±0.07 11.98±2.40入院第14 天 1.18±0.08 1.88±0.46大梗死灶组(n=22)入院第1 天 0.64±0.21 12.81±2.25入院第3 天 2.11±0.18 27.53±3.65入院第7 天 1.61±0.01 17.55±2.19入院第14 天 1.19±0.08 1.92±0.37

表3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s)

表3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s)

组别 补体C3(g/L)F值 P值hs-CRP(mg/L)F值 P值轻度(n=17)入院第 1 天 0.57±0.24 0.60 0.55 4.49±1.49 96.69 0.00入院第 3 天 1.45±0.11 105.52 0.00 12.23±1.64 144.77 0.00入院第 7 天 1.31±0.07 81.28 0.00 8.02±1.53 101.52 0.00入院第 14 天 1.22±0.10 1.61 0.21 1.92±0.44 0.10 0.91中度(n=20)入院第 1 天 0.59±0.22 8.10±1.63入院第 3 天 1.68±0.07 18.25±2.38入院第 7 天 1.47±0.07 11.74±2.37入院第 14 天 1.18±0.08 1.87±0.46重度(n=23)入院第 1 天 0.64±0.21 12.70±2.27入院第 3 天 2.09±0.20 27.30±3.72入院第 7 天 1.60±0.07 17.42±2.22入院第 14 天 1.18±0.07 1.92±0.36

3 讨论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斑块形成、发展至沉积的炎症过程。此炎症由多因素介导,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可引起动脉内膜的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厚和斑块破裂,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同时CRP还可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CRP作为血管炎性标志物已被视为脑梗死发生、演变及进展相关的促炎因子。研究显示,脑梗死后,补体系统可经过依赖抗体的经典途径、增加C3/C5转化酶、甘露醇结合凝集(MBL)途径被激活,然后以直接或间接地方式介导组织损伤,参与脑水肿形成和缺血再灌注损伤,C3是脑补体含量最高成分,也是3条激活途径的中心和枢纽。Mocoo等〔4〕选择缺乏补体蛋白C1q,C3,或C5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局灶性脑梗死后发现只有C3缺乏的大鼠可以受神经保护,且C3缺乏可减少1/3的梗死区域。

本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在入院3 d内不断升高至最高峰,显示脑梗死早期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及存在炎症反应,此后又下降,提示随着脑组织损伤的恢复,炎症反应也降低。这与刘波等〔7〕的研究是一致的,而在补体C3的研究中,国内外对补体C3和脑梗死相关研究存在不一致性,Tamam等〔8〕的研究显示,补体C3与CRP有着相同的的动态趋势改变,但国内也有学者研究提示,脑梗死急性期hs-CRP升高,而C3、C4降低〔9〕。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显示补体C3是早期先下降而后又升高最后再下降的动态过程,提示补体的激活和消耗在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了作用。补体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hs-CRP可能作为一种补体激活剂发挥了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与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考虑在脑梗死急性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因子的能力与坏死组织形成的抗原数量极为相关。而C3水平只是在3 d后才表现出与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的相关,考虑补体系统在此过程中作用复杂,其早期可能存在补体消耗,其作用亦可能依赖于hs-CRP的激活,因此显出比hs-CRP落后的炎症反应,也有可能是老年人本身炎症反应低而且慢,早期反应不敏感导致,加之本研究病例数相对少,亦可能未作出更客观的结论。

1 Rajeshwar K,Kaul S,Al-Hazzani A,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nitric oxide levels in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subtypes: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J〕.Inflammation,2012;35(3):978-84.

2 Den Hertog HM,van Rossum JA,van der Worp HB.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very early phas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ion with poor outcome and death〔J〕.J Neurol,2009;256(12):5228.

3 Széplaki G,Szegedi R,Hirschberg K,et al.Strong complement activatio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s〔J〕.Atherosclerosis,2009;204(2):315-20.

4 Mocco J,Mack WJ,Ducruet AF,et al Complement C3 mediates inflammatory injury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Circulation Research,2006;99(10):209-17.

5 韦远田.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补体3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5-8.

6 Stokowska A,Olsson S,Holmegaard L,et al.Plasma C3 and C3a levels in cryptogenic and large-vessel disease stroke:associations with outcome〔J〕.Cerebrovasc Dis,2011;32(2):114-22.

7 刘 波,徐秋梅,马悦荣.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6):679-82.

8 Tamam Y,Iltumur K,Apak I.Assessment of acute phase protein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Tohoku J Exp Med,2005;206(2):91-8.

9 俸军林,刘开祥,曾爱源,林 剑.脑梗死患者血清C3、C4、hs-CRP改变43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12;37(12):1627-9.

猜你喜欢
补体入院神经功能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