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林
(大连开发区海青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116600)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其中脾虚湿阻型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1]。我院在为脾虚湿阻型IBS患者治疗时,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治疗时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02—2013-11诊治脾虚湿阻型IBS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5~56岁,平均(36.2±1.5)岁;病程为6个月~6年,平均为(3.5±0.6)年;所有患者均根据IBS罗马Ⅲ诊断标准及脾虚湿阻型IBS中医诊断标准确诊;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0.2 g盐酸小檗碱片口服治疗,3次/d,连续服用14~21 d后停用3~5 d,继续服用;同时给予患者3 g蒙脱石散剂口服,3次/d。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治疗,基本方药组成为白术12 g、党参12 g、茯苓12 g、山药15 g、苍术10 g、炒薏苡仁15 g、炒扁豆15 g、防风12 g、陈皮12 g、诃子10 g、芡实12 g、黄连3 g、石榴皮12 g、干姜8 g、附子9 g、延胡索12 g、柴胡8 g、槟榔10 g、木香12 g、肉桂6 g、白芍药12 g、泽泻12 g、乌药8 g、枳壳12 g。诸药1剂/d,以水煎制2次,取汁250 mL,分为早晚两次服用。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对上述药物予以加减化裁。两组患者1个疗程均为3周,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腹胀与腹痛程度评分标准为:0分为无症状,1分为提示后自觉有症状,2分为不提示即自觉有症状,3分为患者主诉存在症状。腹泻频率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每日腹泻次数低于3次,2分为每日腹泻3~5次,3分为每日腹泻6次及以上。患者症状总分为0~9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症状改善率为10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率为80%及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症状改善率为50%~79%;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症状改善率不足5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患者展开为期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3个月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17.9%,观察组复发率为5.1%,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为对照组(7.2±0.8)分,观察组(7.1±0.6)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对照组(2.8±0.2)分,观察组(1.1±0.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n(%)]
脾虚湿阻型IBS指的是主要症状为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无法通过生化检验、病理及解剖等解释的一组症候群,患者通常有腹胀、腹痛、大便性状异常及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表现[2-3],可反复发作也可持续性发作。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西药予以对症处理,虽然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治疗后容易复发[4]。
中医理论中并无IBS这一概念,根据该病临床表现可将之归于便秘、泄泻或腹痛范畴。脾虚湿阻型IBS主要是由外感湿热、寒湿、情志失调或其他脏病日久等而致脾土受损,致使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受阻而清浊难分,下迫肠道而引发泄泻[5];脾虚可致使运行乏力,湿聚浊停而引发腹痛、腹胀,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健脾祛湿、疏肝理脾的原则。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方药中山药、茯苓、白术、党参、扁豆、薏苡仁可发挥补脾益气之功,能够助运除湿;黄连、陈皮、苍术有清热解毒、化浊燥湿之效;干姜、附子、肉桂与乌药可温化湿浊、补脾助阳;延胡索、柴胡、白芍药和防风能够醒肝健脾,疏肝解郁,泽泻、薏苡仁和茯苓可分清泌浊,诃子、芡实、石榴皮、乌药与山药可收敛酸涩,木香能够行气止痛,和槟榔配合使用效果更佳。诸药合用,可共奏除湿补脾、助运止泻、分清泌浊之功。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在脾虚湿阻型IBS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史亚祥.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42.
[2]孙莉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2):103-104.
[3]彭林.清浊安中汤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132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9):38-39.
[4]李娜.新加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9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52-53.
[5]张海艇,沈维增,谢峥伟.温中健脾脐贴治疗脾虚湿阻型IBS 63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