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菊
“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双本理念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生本课堂亦即践行生本教育思想的课堂,是一种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型教学形态。生本课堂倡导以学生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不仅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追求自由幸福的生命舞台。数学课堂教学就像一场探险,探险历程中难免生成出现一些险境,师生在旅程中遇到艰难险阻是必然的。当面临困境时,年龄较小、阅历尚浅、经验欠缺的学生自然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随时要做好调控。
一、调控情绪,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浓厚与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融数学问题于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正面的、积极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时、分、秒》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我利用课件创设了如下学习情境:星期天的早晨,小明睡了个大懒觉,被他们家的大黄狗“汪汪”的叫声给吵醒了。他揉揉惺忪的眼睛,看看钟面上的短针指着8,长针对着12,于是赶快起床,洗漱完毕后喝了杯牛奶,吃了个面包,然后匆匆向好朋友小强家奔去。原来他们约好今天要一起去钓鱼,小明只用了10分钟就赶到小强家,他们立即一起带着渔具朝家附近的小河边走去,20分钟后到达小河边开始钓鱼。他们大约钓了两个小时,收获不少,于是收拾渔具一起回家。到家时,墙上的时钟短针已经转过了10,长针正好对着6。然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该情境展开讨论学习,学生们在这个有趣的情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情绪被激发得饱满高涨,愉快地投入学习之中,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师语言表达、教学节奏快慢、知识难易程度等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出现情绪涣散、情绪低落、情绪紧张等现象。此时,我们就要进行有机调节和控制,可以用安慰、鼓励的言语或亲切自然的表情去温暖、鞭策学生;可以转变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手段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消极情绪发展为积极情绪,由情绪波动逐渐变为稳定,并使这种良好情绪得以保持延续。
二、调控思维,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生本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适时实施调控,促进思维发展。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锐度,促进学生从惰性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开阔度,促进学生由惯性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度,由浅表思维向深层思维发展。我们要通过课堂思维调控,实现学生品质思维。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混合运算》时,新授完毕后,我给学生出示这样一道解决问题:小花在图书室借了一本故事书,共156页,看了3天后还剩96页,如果只能借阅7天,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我发现学生在解决这一道题时思维受阻,脸色迷茫,不得其解。于是我及时调整,架设桥梁,降低思维坡度,增设一个中间问题:剩下的还要看几天?并且引导发现,题目中的“156页、4天”都是多余的干扰条件,“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也就是指“剩下的页数在还要看的天数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所以只要先算出“剩下的还要看几天”,然后再算“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点拨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阔。
三、调控操作,提高数学操作技能
人的大脑和双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维始于动作,动作促进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感性素材的支撑。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调控,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学生的手脑联动中推动数学思维的品质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数学操作活动,如让学生看一看、拼一拼、摸一摸、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绝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慵懒散漫、杂乱无序、机械低效等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控指导,培养操作技能,使无序操作变为有序操作,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娴熟度,提升操作效率。例如,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之后,为了巩固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让学生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画边长时描线,画面积时用色块表示;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高之后,组织学生测量平行四边形的高,测量时要求学生注意高的垂直和对应性。通过操作调控,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凌乱性,及时组织操作活动交流,总结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形成一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数学课堂这个生命舞台中的主角,教师是其中的配角,是一名“调控师”,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引导,随时调控好课堂气氛、节奏、进程等。我们要扮演好“调控师”这一角色,必须充分阐扬调控艺术,彰显生本课堂真谛。